姚宇 太极道2016
李小龙的自我矛盾充斥他所有的文字中,这恰好解释了他为什么总是以“认识自我”为主题。他在东西方哲学对比中谈到:西方是“二元论”物质和能量也就是所谓的形而上和形而下。东方则是“一元论”阴阳一体,他原话:“物质和能量,阴和阳,天与地,本质上是一个整体,或是一个不可分整体拥有的两个共存的极点。”这论调是有点意思的,至少说明有着中国血统的李小龙,西方哲学没白学。准确的把这两种文化特质一语中的!
但是遗憾的是,当他开始阐释功夫的时候,却又不自觉的跳入了那个尽人皆知的怪圈。他说:“功夫是通过训练和规则来探究事物之道。”他又说:“功夫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和自我保护。它的哲学是基于道、禅和易经而形成…”
“强身健体”显然这是近几十年来国家体委发展民间武术的标准调调!
至于把“禅和易经”搅在一起的,近代已知最典型为马云和李连杰这二位基友。这种混乱思维得以大行,究其原因只有一个“没弄明白!”
功夫是什么?王宗岳先生说:“英雄所向无敌”。他又说:“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显然功夫在此人看来第一是成就英雄的,第二搞不懂的时候别瞎绕弯子,绕着绕着很容易就把自己绕进去了!
就这个问题李小龙还有很多他的见解,他接着说:“因为柔与刚相辅相成,如果防守的一方主动出击,那么他就会偏离他的自然天性,而与道失之交臂……因为防守的一方在运动中让自己的招式顺应进攻的一方动作才能够形成。”显然李小龙在琢磨这一段的时候,似乎突然忘记了中国的一元论哲学,而不自觉的站到了他学习的西方二元论立场。把攻、防分成了两个阶段或两个系统。当然,按大多数人的理解攻、防分开是约定俗成没疑问的。但我要问:为什么不可以是一个阶段或一个系统呢?那么我凭什么就不能理解为:攻防一体呢!
以上说的是个逻辑问题。因此我又要把王宗岳他老人家搬出来了,太极拳论中我承认有对抗双方的概念,但绝对没有攻防区分的说法。你如果认为“随曲就伸”或“引进落空”是防守的话,那我认为这两句恰恰说的是进攻,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你意下如何?
李小龙所说的一元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果成立,那么,中国武术就没有进攻和防守这样的细分概念。而应该是攻防一体的整体概念,既是整体性就只能是一个,而绝不可能是两个。
哲学这个玩意儿它不是用嘴说说就得了,它是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经历了千万年千锤百炼,中国人世世代代身体力行中总结出来的。没有技术做支撑的哲学只能永远在形而上的楼阁中不食人间烟火。
我承认,李小龙是一代宗师。一个人的成就并不一定以得失计。就像王宗岳先生一样,一个几百年来没有任何记载的人物,甚至我们以为他就不是个真实的人。只因为三四百字的一篇文章,就能名留青史,思来这简直就是武林中最大的神话了!
那么,当李小龙放弃了一元论之后,他在解释攻防异同的论调就再次拔高到宗教层面:“宇宙赋予万物以生命,而根据造物主的意志,万物都有各自的不同。”这意思的本意我觉得他是想表达,攻防双方千变万化的不同性的。其实没这么复杂,人与人的不同是原则,即所谓多样性。但人和人又是大同的,这是指物种的关系。否则是怪胎!因此针对攻防变化的不确定性可以总结为:大同小异!无论进攻或防守,其目的大概一目了然,换句话就是,无论打击在哪里,防守就在那里。这是基本原则,打不打得中,防不防得住则是另一回事。
对这个问题王宗岳说:“斯技旁门甚多,盖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尔……”简明扼要标注这种类型的对抗只不过是层次的问题,归类为旁门左道不值一说。可以设想在格斗中,相似发力的对抗本身都是一码事,一拳两脚的得失可以忽略不计。这在今天的各种竞技赛事中一再验证了。唯有超越性或革命性的技术才有颠覆意义!显然,对这一点李小龙是有觉悟的,但他以其过于短暂的生命时间,却是不可能得到的。因此以他那时期的能力,把这技术描述成这样已算穷尽人力了。
而王宗岳却早已实现了理论化。因此我更感兴趣的是王宗岳凭什么在数百年前就能写出如此奇妙的文字?思前想后只有一个理由,即在他那时代这神乎其技已在,顺着这思路推理,这技术还应更早就被中国人琢磨出来了,并开始传播、传承了!考虑晚清至民国时期历代各派别拳谱心法,武人论述中已有大量论述这一内容的信息,只不过各家表述不同。借用李小龙的语境,就是“根据造物主的意志,万物都有自己的不同”。这里把“不同”二字改为“表达”即可。
在此我要再次肯定李小龙的成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他是个桥梁式的人物。他凭一己之力,以其短暂的人生致力于联通东西方文化。他是从格斗术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技术开始的。但可惜的是这事儿他只是给开了个头,而这事儿还远没有尽头!
用技术支撑哲学,用验证颠覆所谓的“哲学”是“太极道”的使命!
关注太极道,关注你所关心的神明境界!
导演/作者:姚宇
推广人:王艺
责编:苏乔笙
责编:maomao
ID:Taijidao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