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才不是什么打开成功之门的万能钥匙

                                                                       ——《从行动开始,自我管理的科学》

       意志才不是什么打开成功之门的万能钥匙,这句话真是令我醍醐灌顶,为啥呢,一直以来我们都被催眠成这样的自我定识,想做的事情没做成功是因为意志力不够,无法坚持;想改掉的坏习惯因为意志力不够,然后就放弃了,是因为意志力不行;说好一直坚持学习的,然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学几天就放弃了,是因为自己意志力太弱;最后虽然什么都没做成,确实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但却用意志力阻止了我们找到隐藏其中的根本原因的可能,正是因为我们习惯把任何我们无法依靠自己努力而实现的事情,都扣到意志力缺乏的头上,所以我们才疏忽于去寻找和摸索在表面现象之下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是过分关注于自我的改造而忘记去审视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化。

       关于这点,作者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关于一个女孩子向他做咨询,表示自己总是无法在家里完成学习,总是坚持不了学习一会,就犯困或者是神游,怀疑是不是自己意志力不够才导致这样的,但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其中的原因,在于所处的家的环境,建议其更换为在图书馆或是自习室学习,最后,问题迎刃而解。在一个拥有良好学习氛围的环境下,学习无法坚持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通篇阅读完本书,全书传达的一个观点——脱离了实际情况和结果导向,意志力才不是一把无所不能的万能钥匙。

       并不是要排斥自我能动性对于改变自己,或是改变事情方法的重要性,而是要引导我们使用多重思维去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我们固然有能力去改变一些事情,但总有一些是我们无法去撼动或是改变的。自我能动性的引导性的力量确实很神奇,但一味地不加辨别地运用意志力的缘由,来解释一切我们无法达到的目标或是行为,显然是行不通。

        最近恰好看到一本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广告如何影响潜意识做出的反射性情绪,再通过情感强化意识 层面行为改变的分析,觉得正好和这个分析有一些类似之处。我们要依靠前提条件和结果的双重诱导,促进自发性行为或情绪的产生,这种潜意识的层面变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多次重复的下意识条件反射式的行为,最终就会直接影响外在表现的行为改变。

        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也是颇有同感的——人都有偏好的惰性和轻松的欲望,即便你在某些时候想要偷懒了,或者放低要求做不到,也不要过度陷在情绪的漩涡里面出不来,即不要过度依赖感觉的指引。如果不创造可以引发行动改变的前提条件和结果诱导,那再多的积极思考也是没有太大效果的,就好比我们现在有一些莫名其妙掺着鸡精味的浓浓鸡汤告诉我们凡事要正能量,但一味地强调正能量是无味也是无趣的,仿佛负能量是个什么唯恐避之而不及的可怕东西,一旦沾染上负能量似乎你的整个思想,整个人生都是灰暗不堪了。

         人们往往评论一个人意志力够不够是在于看到其结果够不够好,我们要考察的也不是一个人意志够不够,如果你成果足够好,行动足够果断,那外在评价一定会反馈给你一个信号,你的意志力超级棒。同理,我们讲究正能量,讲究积极思考,并不是要考察思考的内容本身,而是最终结果导向地指示到发展走向。所以,只要你能拿出行动达到想要的正向结果,你的思考也会有人刻意解释为是积极思考的变种方式而已了,所以不用太在意关于心理的评价本身,因为 那根本是外人根据结果所曲解揣测出来的一种主管意见而已。

         偏好性地追求正能量或积极思考,会容易使我们习惯性去逃避已有问题或压力的发生,可能会促使我们下意识地想要去掩盖这个事物本身不好的表达方式,或是结果,以此来避免不合理或负面的思考或结果出现,这样来避免可能出现的外在对于自己评价的偏见,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偏见“的有色眼睛,这无可厚非,那于我们自身呢,该如何消解这种不愉快的对于自我的”认知偏差“呢,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实际上我们并不是真的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们只是太容易下意识地给自己贴标签,下判断,感情并不是”现实,感情的波动会促使现实行为的改变。就如同作者所说的那样,有压力就去解决,而不是逃避。我们现在深处在一个容易罹患各种病态演化的社会大环境,比如现在流行的拖延症,心理孤独症,社交苦难证,自我委屈感,神经质,强迫症等多种状况,曾经看到一句很搞笑的话,在这个时代,你没个一两个叫得上名字的网络病,你都不好意思出门了。那有问题就去解决,有病就去医,逃避只能造成问题在潜意识层面的发酵和膨胀。

           作者提出我们的头脑所产生的认知常常是与事实发生不符的,也就是我们常常无法理性地看待自己,也就是我们很容易产生对自我的“认知偏差”。那我们如何减少或暂缓这种对自我的认知矛盾呢?作者告诉我们,之前流行过一种叫做“认知行为疗法“,即找出客观发生的原因,用正确的认知来应对,将患者从心理诱发源和事情本身发生分开,从苦痛中解脱出来,这就是”认知行为疗法“。作者还引入了一种叫做“正念”的玩意儿,据说是谷歌内部都在使用的意念疗法哟,当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应该将意识集中在“眼前的事实”上,排除多余的印象,思考,喜恶,只接收目前事实最真实的状态,这种方法被成为“正念”。

        在我们想要达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有前提条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来自美好结果的诱导,而如果这个结果需要时间来沉淀或显示呢,那目前最直接的可预见或感受到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此刻的行动,人类是极容易被“眼前利益”所左右的,就如同作者说的人类并没有那么多个性,更多的是我们有相同的共性实在太多。正因为结果对于是否采取行为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作者无处不在强调一个事实——凡事都以结果导向性,通过结果来进行判断是否进行后续行为,所以作者始终强调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人,意志并不是一把啥场合都能使用的万能钥匙。

         那我们如何从行动开始,对自己进行管理呢?作者提及了很多企业目前都在采用的“行动科学管理术“,将所有目标和行为设置为”可测评,可信任,可观察,可明确化“的细分行动。也就是MORS法则的原理运用。关于我们自身如何实现从行动开始进行管理,作者也给出了一些明确的小技巧,如1.行为转变从三开始,循序渐进,如本周完成三次希望做到的事,这样化整为零也能刺激我们的行为发生;2,让压力/结果可视化,确保随时都能牢记以结果作为导向;3,利用工作或生活记录单整理行动管理列表;4,使用目前丰富多样的方便记录的工具,如笔记本,电子存档,照片或影音等。

        最后借用作者的一句话来警示自己,真正能够导出结果的只有“行动“,而不采取任何行动,只在头脑中反复地思考”必须拥有更坚强的意志“之类毫无意义的事情却是我们人类最大的特点,上帝给了我们一颗聪明的脑袋瓜,切不可用来漫天瞎想,行动起来吧,小伙伴们。


意志才不是什么打开成功之门的万能钥匙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意志才不是什么打开成功之门的万能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