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仙》是聊斋里我讨厌的几篇之一。
身已成仙,魔心不死。
如果一个结了婚的男人整体玩户外不着家,那么,你要知道お前の奥さんが欲求不満なのを知っている,寂寞人妻を狩る宅配员就成了一种大概率事件。
当事人可能会觉得难受,甚至痛彻心扉,但也就是微博上道德批判,法庭上财产宣判,很少会拿起菜刀,打打杀杀了。
如果照《成仙》里那种方式做了,别说党纪国法不允许,围观的吃瓜群众舆情也会大逆转,谴责你枉受岛国伦理片熏陶多年,戴个绿帽不行?
不信,问问宝强,他的少林功夫在现代社会里,可有机会施展?
故事就说到这儿。
本专题的重点在于挖掘史实和搅拌史实,不在文学艺术品鉴。
两位男主命运转折起于一次邻里纠纷。
对方有权有势,蒲松龄没直接提名字,只说是“黄吏部”。
以吏部任职为人物尊称,貌似起于唐。
吏部侍郎韩愈对贾岛有知遇之恩,贾岛有两首诗,标题都称韩愈为韩吏部,诗也写得情真意切。
本来我以为黄吏部很容易被我人肉出来,百度先跳出来一个宋代诗人汪翔龙《访黄吏部不值》,兆头不好。
果不其然,先在文登黄氏名人里找不到,扩大到山东,也没有姓黄的在吏部干过。
翻正史,《明史七卿表》,张廷玉惜墨如金,常常有名无姓,简约又简单。
明代六部还分南北。南京那儿还有一个留守内阁。
明朝的历史还真是有趣,有一位黄克缵,历任五部尚书,其中就有吏部尚书。福建人。
黄宗载,江西人。准确地说他是礼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相当于政协养老,是个荣誉头衔。
黄道周也许是明代最后一任吏部尚书,抗清英雄。福建人。
清代则好办,虽然分满汉六部,但满族人不姓黄,对不。
找到了一篇《清代吏部尚书列表》,如作弊一般爽,可以迅速地告诉大家答案,康熙五十四年前,有一位黄姓吏部尚书,黄机,浙江人。
这也太简单了,不行,得扩大搜索范围,侍郎也别放过。
以下是我不完全靠谱的搜索结果。
顺便吐点苦水,在天朝如果以姓氏来搜,就会跑出来一大堆错误百出的家谱。
各地的老黄家,你们家里的黄观,就是那个“六首状元”,倒霉蛋,没干过吏部;黄锦、黄奇遇也都没干过吏部,不用往他们脸上贴金,他们不是同一个地方人,但都在南明末期参与抗清,虽然最后都脱离队伍,回家养老,气节仍在。
天启进士黄绍杰,基本没在吏部干过,主要政绩就是攻击温体仁,最后被打发到南京任吏部郎中,也不是侍郎。
苦水倒完,说正史。
清代康熙五十四年前有一位黄姓吏部侍郎,黄叔琳,北京人。他担任过山东学正。也就是他在山东青州组织了一次考贡,让蒲松龄成为了贡生,在人生晚年得到了一次小小的安慰。
明代其他黄姓侍郎因为和聊斋关系不大,简短了说。
黄蒙养福建人
黄汝良福建人
看来福建姓黄的容易进组织部。
这就完了?错!
俗语说:真奶易捂,图森难破。
明人周晖《金陵琐事》有一条“吾乡黄吏部首卿有句云:野客佩寒星欲堕,佳人钗暖日初融。”
这本书相当于佳句集。
有人据此说黄首卿是南京人,其实是江西上犹县人。
那么,他这个吏部是什么鬼?
查方志,南京吏部稽勋司主事,我去,这也能称吏部?如此工作量就太大了。
最后,觉得还是相信另外一种说法比较合适。
《成仙》真实事件也许发生在即墨。
黄吏部影射的是即墨黄氏家族的黄培,其祖父黄嘉善因领导对蒙战役“三边大捷”而加衔兵部尚书,和吏部没有关系。
被污辱与被损害的周生映射的大概是姜元衡,蒲松龄在聊斋里有一篇他的故事《龙肉》。姜元衡的祖父姜宽曾经在黄家为奴仆跟着姓了黄,姜元衡中进士后,复姓姜,所以《成仙》里黄吏部会骂他其先世为大父服役:“促得志,乃无人焉!”
真实里,姜元衡利用文字狱告倒黄培,黄绞刑死。
事情起因其实很小。
和周生一样,姜元衡即使中了进士,即便恢复了本姓,心性不改,害人不浅。
附:
因为贾岛的一首和汪翔龙的诗有共通之处,却又体现唐诗和宋诗不同的风貌,所以附录于后。
虽然我在文中对黄甲的官职冷嘲热讽一番,只是行文所需,信口开河。其实黄甲是当时还算不错的诗人,“岸然以文章自负”,也附上一首他的作品。
黄子陂上韩吏部
贾岛
石楼云一别,二十二三春。相逐升堂者,几为埋骨人。
涕流闻度瘴,病起喜还秦。曾是令勤道,非惟恤在迍。
疏衣蕉缕细,爽味茗芽新。钟绝滴残雨,萤多无近邻。
溪潭承到数,位秩见辞频。若个山招隐,机忘任此身。
访黄吏部不值
汪翔龙
一镜湖光半壁山,主人何往客来观。
闲蝶自专花富贵,幽禽如语竹平安。
烟云变化草木媚,日月往来天地宽。
何当共整登临屐,更上崔嵬绝顶看。
宝乘寺
黄甲
尘世元因息万缘,偶来萧寺若登仙。
炉熏昔系三生梦,色相今参一味禅。
活火漫煎萱草带,好风时爱北窗眠。
却惭未了幻魔债,尽日支离对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