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艺人的“专业嗅觉 ”?

什么是手艺人的“专业嗅觉 ”?_第1张图片

什么是手艺人的“专业嗅觉”?

过去几年好多互联网营销达人喜欢把自己标榜成手艺人,这可不是谦虚,更不是自个贬低身份,而是低调的立了牌坊。“手艺人”究竟有什么光环吸引着那么多人当成牌坊呢?

嗅觉

手艺人有着行家的敏锐嗅觉,他们能闻出外行人闻不到的味道。

不过有时你找外行人聊天,和找行家聊天,感觉是一样的,为什么呢?

这是“业余选手效应”,我们日常生活里可能有一些人打乒乓球非常厉害,居民小区、学校、公司举办个乒乓球比赛,总有人能够技压群雄、脱颖而出,某个时刻甚至让人有种错觉:他是不是可以去打专业比赛了?

什么是手艺人的“专业嗅觉 ”?_第2张图片

然而这只是一种错觉,业余选手投入了一定的练习,也通晓基本的技巧,不过一旦与专业选手比赛,就会输得精光。这就是“业余选手效应”。业余选手有了专业选手的影子,可是却与专业选手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两者之间的距离其实就是有没有行家的嗅觉。

嗅觉是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业余选手要反复观察、搜集信息,最后才能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但专业选手可能已经有了某种“生物记忆”,他的很多选择是瞬间完成的,这种判断力的时间差造成的对比拉开了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之间的差距。

什么是手艺人的“专业嗅觉 ”?_第3张图片

专业选手与业余选手之间的差距除了体现在下一个判断的快与慢,还体现在对,判断本身的信心有多强。

业余选手要么瞻前顾后,迟迟,不敢预判,其实这样的判断也缺乏信心,很容易受他人影响而动摇。要么作出判断后,就对自己的决定深信不疑,自以为是,坚持己见,不撞南墙不回头。

专业选手对自己下的判断有信心,一旦行动起来便非常专注,不再左顾右盼;他们也会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作出调整,不会一条道跑到黑。


为什么说“习以为常”是“专业嗅觉”的陷阱?

不是所有的老司机都具备行家的嗅觉,阻碍他们失去这种嗅觉的最大陷阱就是对很多“圈子内”的事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场景案例:

我们公司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总部业务部门的几个重要岗位有一段时间每天都要通过微信群、电话回答全国各分支机构的业务问题,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常常是云南分部问过的问题,过几天青海分部又有人提问。这给总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耗费了总部过多的精力。


什么是手艺人的“专业嗅觉 ”?_第4张图片

然而更可怕的是,尽管这件事发生的刚刚发生,人们却似乎对它“习以为常”,大有做持久战的准备。人力资源部门发现了这一现象后提出了解决方案,以后将每周组织总部与分部的定期交流会,对地方遇到的常见业务问题进行汇总、归类和集中解答,而在平时则只处理之前没有遇到过的棘手问题,这样的做法大大提升了总部和分部双方的工作效率,增进了双方的默契度,加速了信息对称。

上面的故事说明,“习以为常”可以让许多老司机失去了行家的嗅觉、错失机会、走向平庸。


这个时代信息正在被充分共享,人们可以方便地跨地域讨论和协作,获取最前沿的信息和最宝贵的经验,这大大缩短了人们成为行家的时间,大大加速了人们从业余选手到专业选手的转变,甚至一个人可以同时成为几个行业的行家。


什么是手艺人的“专业嗅觉 ”?_第5张图片

如果暂时还没有成为行家也不要灰心,我们还有跨界打击的机会,尤其这三年来“弯道超车”、“跨界打劫”的情况发生了不少,以后有机会我们慢慢谈。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手艺人的“专业嗅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