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妈妈和我

已经不是小学作文里的我和妈妈

自从上大学和读研究生,我和妈妈的联系和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在美国读书后工作的最初几年,我逃避对她和家人的思念,好像这样也可以逃避自己身在他乡的脆弱与惶恐。有时候甚至觉得家人的牵挂对我来说好像是种多余,或是奢侈。读了不少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感觉自己像缩头乌龟一样掩埋自己悬而未决的纠结或有感伤怀的迷茫。

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一直在班里拔尖,妈妈很引以为傲。我属于放养的那类孩子,爸妈基本上没管过我的学习,只是我自己有些努力劲儿和主意。到现在我还记得邻居大学生叔叔来家里作客时,妈妈给他展示墙上一溜儿我得到的奖状时脸上的神采。这可能是她的快乐时刻吧——爸妈在我小学到高中的的记忆里是吵架居多,欢谈甚少。

妈妈对我的学业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多余生活里精神上的关心。只要是学习上需要的,她基本上全都会满足我。她对我其它方面的,知之甚少。我知道妈妈很辛苦的做工,和爸爸吵架打架后很伤心的流泪,很殷切的希望我考上大学。而我,的确很迫切的想要考上大学出去过生活,想要离开。高中的我近视戴着边框眼镜,一次在家附近的路上看到了一个抱着小孩的戴眼镜女人。那时的我,看着那个女子,想到了妈妈,想到了将来,感知到了恐惧和自己是多么不想成为在小城生活一辈子那样的女人。在妈妈的眼里,我可能是她梦想的继续,至少在所谓的学习改变命运这条路上吧。在我的眼里,妈妈是我当时前进的动力,有正面的促进力和反例的作用力,总之都是向前的推动。在我考上大学之后,和妈妈见面的次数就更加少了,就只有寒暑假的一些时间了。

我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开始纠结我和妈妈的感情?也许是在国外后来这几年日子太安逸?到美国读研后工作,我的生活慢慢的开始稳定,这一些些稳定竟然让我增多了对妈妈和家的想念?要知道,在读研的那两年,都是我单线联系家人,可能隔几个月才打一次电话。爸妈都不会打国际长途或是用QQ,我真的就是那只孤单在外的小鸟。那时妈妈和我的关系也变成单线的了。我主动打电话,也许她心里主动有我看不见的思念,希望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一样的妈妈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