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实的自己——看《无问西东》

        做    真      实    的    自  己 

                          一 

近段热播电影《无问西东》里,有一段经典的台词 "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最后一句抛出的话题,足够让一个聊得热火朝天的朋友圈冷场,足够让嬉笑谩骂的你瞬时凝思,完全让装潢得富丽堂皇的你暗然失色。答案五花八门,有人定会高调呼出"我绝不在意,此生只求真我";  也有人定会撸袖驳之"寻求真我有风险,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

做真实的自己——看《无问西东》_第1张图片


            我的答案的更是奇葩:  会,也许不会!答案的徘徊性,模糊性,足已诠释了世俗的强大,但"做真实的自我"却成了一个甩不开的问题纠结于心,掘地三尺也难觅其果。

      平心而论,我一生没有什么政治遭遇,又没有权势利诱,也没有金钱蛊惑,更没有唱和追慕之事,没有钟鸣鼎食之邀,只不过生了一场病,按理二三年就习惯与病斯磨后,蒸馏、升腾,灭寂后的成熟飘然而出,要比那些身居高位,一夜暴户,金钱压顶的人更容易得到真实,更容易做到真实!

        其实,不然。人终究是世俗的,是社会的人,不可能不完全受制于人际关系的负重,深知世俗友情的不可靠,也厌烦身边虚情假意的来来往往。世俗强大让你处于层层困顿与迷乱中,当你执意要在生活方式和生命形态中闹出点新气象时,常常被世俗挤到生活的外围而凝冻;时而被世俗疯狂地裹挟、撕毁、甚至吞噬。


做真实的自己——看《无问西东》_第2张图片


        电影中的王敏佳只不过替老师说一句真话而已,在问及是否她写的信时,她完全可以否认,因是拓写的无法辩认笔记,可是她做了真我。一瞬排挤、压榨、糟践、引诱、毁誉、忌妒蜂拥而至,王敏佳还在迷瞪瞪中,案件已不可理喻地构建起来,又那么快速地扩大。

她被众人围啄、殴打得伤痕累累,只因上上下下都不关心事情的真相,而只热衷于一个最通俗,最便于传播、又最能激起社会公愤的罪名,这个罪名一旦建立,事实的真相更变得无足轻重。起哄式的传扬,转化为起哄式贬损。

真实在所谓的激愤中瞬时被包围,在你一拳我一脚的践踏下淹没,在言论的聚合下而变味。社会上没有一种强大的反诽谤,反诬陷的机制的情况下,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反而成为了一种真实。

做真实的自己——看《无问西东》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

        这真让我无法静下来,更无从寻找真实的踪迹。难道我真被吓傻了,胆怯了,庸俗了,圆滑了。有人定会说,本来你就庸俗还谈什么高贵中的真实。对,正因庸俗,深知其中庸与俗的卑微与不屑,近距离地闻到了庸俗腐烂的味道,长期处于这状态下的人,要么产生抗体适应庸俗,要么逆转情感,要么引发哲思,要么渴求平常……我属于最后者,寻求平常中的真实。

做真实的自己——看《无问西东》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做真实的自我,就 必须弄清楚"真实"是什么?如果能说得清定义,它就不那么难寻求。估摸着能说的只是,属一种感觉问题。它时而模糊飘渺,空空如也,时而可具可象立于跟前,有时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看似复杂其实简单,这样一说大概脑袋搞得更晕,似真似幻,先玄妙了一下,卖了一个关子。

      某鉴赏驿站,搞了一个征文活动,其中评奖办法:本次征文奖项设置既考虑点击量,又兼顾作品质量,赞赏和评委打分(评委由平台编委组成)。整体得分由作品点击量、赞赏、留言和打分四部分组成,各占25%。

        这个评奖法,的确让人汗颜。文学也走向乞丐化,人际化。社会上流行道德绑架,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绑架。如果嵇康活在世上,他的点击量为四,他的朋友圈只有四个人:向秀、山涛、吕安、阮籍,以此平台的要求来衡量,他那些让世界文明史羞愧的《声无哀乐论》、《太师箴》、《明胆论》就在点击率量、留言数中枯萎。

        发一篇文章,附带一句话:请大家打开点赞,应平台需要点击量、留言数。这完全违背了文学的健康原则。因一时灾荒乞求生是值得同情的,但当行乞成为名利的手段,进而滋生出一种群体性的心理文化方式,则必然成为社会公害,没有丝毫积极意义可言。

        明明算是上乘之作,却因你以自秽、自弱为手段,点滴而快速地完成了点击量、留言数。但又有多少朋友不是碍于面子,甚至眼里含着不屑给你点了赞,留了言,最终整体下滑为乞求之作。一份真实在众点之下沦为一份虚伪,想想就心疼。你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形象来获得了大家免为其难的赞许,进行无意间的文化占有和文化绑架,想想就可悲。

做真实的自己——看《无问西东》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虽然,我不知道做一个真实的自我,该做些什么,至少我清楚这件事我绝不盲从,苟同。我宁愿文字在电脑中腐烂,也不在所谓的名利中"高贵”。虽然抄抄写写,涂涂画画,愿世人认可,无可厚非。余秋雨说:“: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者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

文章也不例外,加上读者唏嘘和叹息,才是文章立体的生命。读者活着文章就活着。但强盗邪恶也有自己道义规范,何况是更高层面的文学。

这种卑躬屈膝换来的赞许又有何意义,只能把文学引向一个负面的附和和盲从。这样无底线地圈粉、兜售自己已经成为了许多写作平台的运营方式,他们几乎达成了一种"文化共识",形成了一种文化心理,昭示天下,并且还理直气壮。


原本以为自己从淤泥中甩脱污水,在荷塘中蹿成一朵健康的荷花,谁知道只是出淤泥于染淤泥,不因它是文学群,就更卫生。它把文字本身的文学美,健康美挡在前面作为宣传,来引起别人对自已名利裹卷下的赞赏,比那些大呼小叫召唤名利的人更可怕,文字成了追求名利的遮羞布。

        在这点上,我会守住内心的初衷,守住道义的底线,遵循文学健康的原则。不能让文字的真诚变成一份伪饰,不能让文字在最该真实的地方大规模地虚伪着。我手上有一支笔,虽然无能为文化的建设像模像样地做到什么,但至少能辨识文化品格的真伪,并加以信奉。

        因此, 就把自我定义为一个真实的人,也太过于潦草。我想来想去,对于自己反对什么追求什么,我心底明白,也清楚,但要把这种反对呐喊出来,有时我慷慨陈词,有时我也只能默不作语;有时我能剔除得一干二净,有时我又胆怯保守。

我在心底里鄙弃,可是却在某种场合不得不迎合,在世俗的人情怪圈中,似真似幻,被世俗的友情所迷惑而裹卷,其实我终究是一个努力在适应社会的人,无法干脆利索,勇敢无畏地扯断一根根陈旧世俗经纬而直取人生本义。

我如此袒露于世人面前,不是宣扬迎合,顺从的伟大,只想说这是当下最真实的自己,只有看清,看透自己,才便于寻求更高层面的我。

做真实的自己——看《无问西东》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三

               

    嵇康是真我的代言人,先听听他的故事!

      听说 大学者,大艺术家嵇康在洛阳城外打铁时,素来景仰他的钟会,决定大张其鼓隆重拜访。当时地位不低的钟会把拜访的排场搞得很华贵,但嵇康一看十分低拒。

这种拜访,严重地侵凌了他的宁静,亵渎了他的熊熊炉火,铿锵锤声,愉悦的吆喝……他横扫了钟会一眼,连招呼也不打,只顾抢锤打铁,咕咕拉箱。后来钟会揪着此事害死了嵇康。

      嵇康的行为,今人视之难以理解,甚至认为糟糕,并被误为"情商尬尴区",甚而有人感叹文人名士的生命怎会如此不值钱,为了性命至少也应隐忍。

他是大家,不能用从众心态去揣测,更不能用简单逻辑去推理,以生命的代价索回了自主和自由,这就是他实在健康得让人羡慕的地方,真实、深刻得让人秒赞之处,看似不值钱恰恰是太值钱。凡夫和大家岂在一个频道上。

      我也常暗问自己,能做到嵇康样低头不语吗!虽然,这种事无从复制,粘帖,但从古至今之的事只是换种方式,换个地方,找个时间点在该出现时自然出现。如若发生在生活中,我一定做不到,对于造访者而不是践踏者,我们只会尊敬有加,而恰恰忽略了拜访背后的用意,常常被表象所迷惑,而不加防范,这就是凡夫与大家的区别。当然更怕处庙堂的钟会给我小鞋穿,取了小命,顾虑这顾虑那,证明我只是个俗人,我还活在人情世故中。

        嵇康大师从钟会排场中也许看透他猎奇,猥琐的心态,也许看穿他分食名人为主的肮脏;也看白了他结交名人是为了分享名人,边分享边觊觎的污秽;更是了然了他那种卑微的人格去粘贴高贵的生命的可怕。也许都不是,嵇康只想做自我,不想被打扰,在他内心构筑了心醉神迷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

做真实的自己——看《无问西东》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作为凡夫的我们首先看不透,更看不远,即使可看透,終究也会委屈求全。这就是可厌的地方,你活得现实而不真实,同时又是可原谅之处,在世俗前寻找真实而又不避开自保,这种人绝称不上是大人,但也不算是小人,而是小人物。

      甚至认为朋友间的接触,以真实为基石,哪怕不给予过多的问侯,也是无可厚非的;朋友间的走动,只要是以善良为准绳,哪怕偶尔的间隙,也是可以释然的;认为朋友间的交往,只要以友善为基础,哪怕偶尔白眼相向,也是可以原谅的……当下大多数人,都普及着这种"搅和式"的逻辑,但搅仅止于搅,你、我、他的相处以真善美为主题仍然是响亮而富于人格魅力的。

        这样撕毁自己,愿没辣你的眼,撕裂的痛只有用新的鲜血来慰藉。看似悲凉,却开启了新的方向。我们不知道自己如何做到真实,至少知道什么时候不真实,更何况撕毁自我、咬紧自我,本身就是一种真实。

                              四

      如果说在人际关系的的负重中,我活得还算得上有点潇脱的话,那就是你如若胆敢在我面前指手画脚,颐指气势,盛气凌人,呼幺喝六,以你的自以为是作为法码,飞扬跋扈地来践踏我做人的尊严,我明确无误给你一个冷眼,告诉你我的信号,哪怕是擦肩而过的点头也会让我感到扫兴、沮丧、羞愧,立刻从生活中干干净净地清除掉,生死不相往来也罢。

我们成不了嵇康真实中的伟大,至少可以守住平凡中真实的尊严,甘于平凡,绝不能让尊严在平凡中溃败。尊严的失落,就更容易接受他人的傲慢与轻怠,这是做人的底线无法逾越的边界。

                            五

      对我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影响我的,除了亲人又刚好是朋友。我的人生很幸运,身边总有朋友不离不弃,如果,我身上有什么闪光点,一定是受他们的福泽恩惠。

        西南医院住院期间,手术的失误让我如雷击般无力挣扎,在无期的黑暗和无边痛苦中煎熬,在生与死的交替中哲磨。一天一个朋友打来电话,开门见山:

做真实的自己——看《无问西东》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  听说,你准备去北京复查,差钱吗?"

        "手头还是有点紧。"我弱弱的回了一句,这种敏感性的话题,必然让我脸皮溥如纸。

        真是没想到, 第二天,她拿着钱从两百公里之外送到了我病榻前。作为工薪阶层的她,是怎样一分一厘的凑足这么大一笔钱的,又是怎毫无半点迟疑地送给一个处于绝壁死谷的病人。请看清楚是一个病人,己到了天涯海角的病人,可能永无偿还能力的病人。请问世间有几人能做到,此刻,朋友不躲着你,只要打电话问侯,就应心存感激。此时,许多平时引为知己的朋友已躲开,朋友之间的脆弱性和珍罕性同时呈现。

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极度漰溃的境地,有这样一份真实的温暖焐热了那颗孤独、寂寞、冰冷的心, 我还能说什么?不能说,不能写,怕一写那感觉全没了,只管享用这份真实的美好:  领略了无法用文字来描写,语言来形容的感激之情;体会了眼泪的温度无论有多高,也无法证实心底淌过的股股温暖; 终于明白感谢这个词在此时的苍白和无力。

      我千万次问自己,我有什么惊人之举,让你一路颠簸而来; 我有什么公德之事,让你如此真诚解囊;    我是修了几生几世的福,让你无私无畏的照顾……我什么也没有,凭什么得到了这些,有什么资格拥有?!

          这事已去好多年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静静地窝在心里,折叠得整整齐齐,今日扑啦啦全部抖了出来,只想把所有的情愫梳理成细细的长流,与心慢慢的相守。这些年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去回馈你浓郁纯烈的馈赠,可寻求了千百度,最终无果。

后来只想呆在你身边,原以为可以为你分点、担点什么。可恰恰相反,我却成为那个永远被你呵护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心里的愧疚感与日俱增,心里淌着的感动已难以抑制。

        后来,我到底是明白了,在我们相处中,你的整体人格比我高出太多、太多,你不需要花里胡哨的鼓吹,而是用最纯朴的行动诠释着最真实的人性,你对民工的轻言细语,对朋友的设身处地……在你面前,我常常如衣服 皱褶里的尘埃一样低微,彰显了无知无畏的愚笨。

        后来的后来,突然领悟到自己努力的回馈是多么没有意义,那就快速斩断,能与你交流的或许是一个更高的层面。你的生活明确、透彻,你生命乐章真实,清晰、透亮。这些人性的美一次次地剔除了我身上的邪恶,让我变得真实、纯粹了起来;让我相信善良、友好,变得柔软起来;让我人生有了温度,变得温暖开来。


      这种情感浓烈得近乎淡泊,只须学会真实,  守住真诚之心,则足矣,这是你行动最初的箴言,我将永远信守。朋友之间情感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但我只会从心底里轻轻地呼喊“我的朋友,愿我能成为你,哪怕只有一次!"

   

                          六


        曾经在《我心中曼妙的风景中》讲过"我也算好命",大摡其中的一个层面就指的我的朋友,我看重朋友,也珍惜朋友,但越珍惜,能留住的也就不多。

      你是我朋友当中最可爱独特的一个。我们无话不说,知己这个词就是上帝冥冥中为我们俩缔造的。知己百度有许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特别熨于心,知己即真心真意聊天的人,能够不用思考任何事情,是一种放松的状态!

          我们便是如此,有时一周相约聊一次,有时天天聊,只要见面就没完没了。到底聊什么?有时是孩子、婚姻、家庭;有时是学生、工作、人情;有时什么也没聊;有时似聊非聊。有时无所顾忌地打几句诳语;有时大胆地冒几句粗话;有时幽默性地开涮对方,把自身的人格结构肆意地粉碎给对方后,甚是觉得轻松而爽快。

      逗趣的是,隔三岔五又聊前几日谈过的话题。在别人眼里这是种怪异的行为,但我们认为这是真友情本来的模样,是友情的舒服之态。聊了几个小时后,却找不到一个藻饰词来形容找不到一句话来概括,我们以“神聊"冠之。

        有时我们也聊文学,聊人生。大凡一聊一拍即合,默契度高达百分之九十。我们几乎喜欢相同的作家,相同的作品,相同的电影,相同的台词,甚而喜欢同款的衣服,更夸张的是喜欢重口味(麻辣味)的饭菜,同时会认同一类人,同时厌烦一类人。

做真实的自己——看《无问西东》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难道几十年的相处是同化了吗,还是她撞到了我心灵深处连自己也不知道的某个层面,这个层面并不是有生之年培植起来的,而是早得多,如果真有前世,那我们一定同处一室生活了一生一世,不然为什么如此神似,我隐隐约约的在今生找到了自己,我是谁?

我就是你,哈哈哈,我的胆也够肥了吧,你可美着了,我的容颜不好多说;你可优秀着了,我只不过是一俗人,那我为什么夸下如此海口,只因我们的真实!

      《无问西东》对真实进行最彻底而深刻的诠释: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这种随随便便、毫不掩饰地袒露于一个人的面前;这样赤裸裸地站在另一个赤裸裸人的面前。这种完完全全交与对方的不伪饰,不提防,不担忧,这种胡吹海侃中的舒服,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地熨贴于心,就应是真正的真实。也许有人会说这叫信任,我总觉得味不大对,它应该更高一点,不,准确的说更土一点,叫随性!

      "随性便是最好",简单的几个字,却导出了朋友间友情的真谛,更是真实自我的一种修为和境界。再强大的世俗在这里都显得卑微和渺小;再势利的人情在此刻都不堪一击;再强大的伪饰在此时,都会被真实覆盖、替代。

          知己如若重新定义,就是彼对此的真实。朋友的表达方式有若干种,我常常在心里悄悄的默念着:亲爱的朋友,生活中有你真好,同你呆着,我心灵深处溢出了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做真实的自己——看《无问西东》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在,我需歇一口气,梳理一下思绪,回答前文中"真实"的含义,其实《无问西东》已作了最精髓的诠释,只是我不能容忍自己去分食并觊觎这个经典,并转嫁、硬塞于他人,显得自己高深而哲学,毕竟那是大文学家提炼的精髓,不容易够得着,我只想谈真实的表现形式,意义我一时半会说不清,道不明,更参不透!

    一、在强大的世俗前,寻找真实!

    二、在道义、尊严前,守住真实!

      三、找高贵的朋友,学会真实!

    四、在真朋友面前,放纵真实!

                    ……

     

        我的回答稍显浅薄,请朋友来添补,也拜请你熨着心,问问自己,我的真实在哪里,去向何处,皈依何方?真实似乎什么也抓不住,但却什么都在里边,如若人生一点真实也抓不着,何其可悲。所以温情提示: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 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土豆            于家中

                            201 8年  2 13日 

                            星期二  阳光明媚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真实的自己——看《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