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包法利夫人》,被幻想和欲望裹挟的一生

读《包法利夫人》,被幻想和欲望裹挟的一生_第1张图片

大概每个文艺青年都是读过一些“世界名著”的。记忆里家里书架上摆着莫泊桑,歌德,喜欢的表姐总爱捧着一本茶花女在安静看书。受他们的影响,我也看过不少,小的时候看这些书,更多是好奇,陌生的国家陌生的时代里的光怪陆奇,无非是上流社会里的奢靡淫荡,男男女女的情欲利益纠缠,万恶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间悲剧。

十几年没看过这类书了,最近看得到里吴军老师的推荐书单,有福楼拜的经典著作《包法利夫人》,带着好奇一口气读完,顺带扫完三部同名电影,感慨良多。

故事其实很简单,家境殷实的乡村女孩艾玛,受过修道院的贵族教育,一直向往上流社会奢华刺激的生活,幻想遇到充满激情魅力的男人。带着对浪漫爱情和新生活的期待嫁给平庸无趣的乡村医生查理·包法利后,幻想逐渐破灭,失望又焦躁的时候,偏偏遇到两个浪荡男子先后引诱她,从此踏入欲望和放纵的深渊,债台高筑,被情夫抛弃,绝望之下服毒自杀,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据说这本书当时被列为禁书,原因是思想腐化、道德败坏和违背宗教信仰。然而福楼拜生动细腻的叙事表达,和对社会风貌的记录描述,仍然让这本小说成为了法语文学的经典著作。福楼拜本人更是说,其实艾玛身上也有他自己的影子,这个人物身上也注入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所谓经典,它的生命力可以跨越百年。读完之后并不觉得那个时代很遥远,相反,艾玛,一直都在,艾玛的悲剧,也一直在重演。几百年来他们说的,都是人性的故事。

人性是贪图享乐的,而世间的诱惑总是无穷多,人的欲望也永远不会穷尽。社会阶层分化的贫富之差,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之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分离之差,也一直都有。艾玛是幸运的,她并不是社会最底层,相反,她从小家境殷实,婚后也是衣食无忧。然而她的内心是空虚寂寞和不知足的,乡村生活单调重复,周围的人无趣乏味,丈夫虽然老实靠谱,却无法有精神层面的沟通交流,艾玛接受的贵族教育非但没有成为救赎,拯救生活于平庸,反而成了她烦恼的源头,仿佛向她打开过一扇窗展示了一眼精致奢华的上流社会景象,然后又关上,并且不提供到达之路。正是这“阶层不匹配”的教育,让她焦躁不安分,一直想要不属于她的东西,却又得不到,这是艾玛痛苦的根源。

更何况那个年代,艾玛其实是寄生者,她想要的并不能靠自己得到,她的所有供养都由丈夫提供。衣食无忧却无所事事,而女人只要无所事事就会生事。书中艾玛的婆婆说过一句精辟的讽刺,叫他儿子不要再让媳妇天天看天马行空的爱情小说,多做做事,自然烦心病就会好。对比精神生活的空虚,女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却一刻不停,精明奸诈的商人正是瞅准她这个弱点,引诱她不断赊账买买买,最终债台高筑,原本的富足之家被她榨干最后一分钱,包法利医生带着绿帽破产而死,唯一的女儿也成为了童工。

还有艾玛脑中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对虚幻激情的追逐,让她始终无法安于婚姻生活之内,对家庭缺乏责任心,放纵自己在情欲的世界里,却发现一旦和情人度过最初激情期后,一切不过又和婚姻生活一样无趣,她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新鲜刺激,和脑子里的幻想对象飘在云端,永远落不到地上,进不入生活,这注定她的内心永远不得安宁、快乐和满足。

这样的女子,其实我们身边一直都有。那些宁愿坐在宝马里哭的,那些只需张嘴伸手寄生的,那些成天抱怨生活无趣的,那些天天只知道买买买的,欲望充斥的人间,又何止包法利这样的故事在上演。只愿自己,能在真实的生活里,接纳自我,脚踏实地接地气,负责任的生活,活色生香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包法利夫人》,被幻想和欲望裹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