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精神贫困”人员 全面提升脱贫质效的建议

    通过几年的扶贫、脱贫工作实践和思考,个人认为,在脱贫攻坚中,要特别关注“精神贫困”人员的脱贫。这部分人群,经济上的困难是一部分,很多人员通过自身努力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的,而精神上的压力、心理上的无助、无力改变自身处境的无奈,确实需要引起各级政府扶贫组织的关注。

一、“精神贫困”人员的概况

1、重度残疾家庭,特别是有精神残疾的家庭成员。有个家庭儿子部队复原回来后突发重性精神疾病,目前已患病近10年,唯一的儿子失去劳动能力,父母年龄渐渐大了,加上辛苦的劳动,疾病缠身,亲戚朋友也慢慢的疏远,这样的家庭基本上是看不到未来的,精神上的贫瘠可想而知。还有一个贫困户,是母亲患有重性精神残疾,一直在脑科医院住院治疗,家里的儿子46岁一直单身,本人比较健康,在外面从事建材推销,解决自身的生活完全没问题,但在走访帮扶中发现,其内心非常苦闷、自卑,非常感谢扶贫工作人员到他家走走,他说,家里从来没有客人,你们“干部”能到家里来,非常感谢,也感到很高兴,家里除了自己还有客人,还有人在关心着。

2、失独家庭。失独家庭是我们社会上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独生子女家庭的不能承受的家庭风险。有个家庭,两老人都是70多岁,独生儿子去世,儿媳妇改嫁,两老孤苦无依,老爷子严重白内障,角膜病变,视力几乎没有,通过扶贫队员的走访,积极联系有关医疗机构,因病情迁延长老年性疾病多,手术难度大,且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目前采取保守治疗,随着年岁的增大,疾病和困难会不断增加,老人每次看到帮扶工作人员,总是哭着,那种无助令人心酸。

3、农村离异女性。农村土地确权后,其实女性的地位并没有提升,相反,如果农村女性离异后的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有的女性连离婚的权力、子女上学都是一个问题。父母健在的跟着父母还有个栖身之所,要不然就是打工漂泊,生活缺乏安全感。有个家庭,我们帮扶队员上门走访,他们提出的一个重大请求,请求帮他们的女儿把婚离了,让8岁的外孙能入校读书,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根本不知道,竟然还有女性过得如此痛苦如此卑微,竟然还有学龄期的孩子上不了学,通过帮扶队员的努力,帮她解决了,还了她一个自由之身。以上种种,都是在帮扶过程中发现,并亲眼看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无助。为了实现真正的脱贫,本人认为,解决好家庭就业家庭总收入固然重要,对这些“精神贫困”人员的持续关注重点帮扶,能有效避免因无望而做出极端事情 能更好的平衡社会总体获得感,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让每一个人不掉队,让每一个人活得有尊严,让每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

二、建议

1、及时发现这些处于“精神贫困”状态的家庭和个人,建立台账,制定针对性强的帮扶方案,以村为第一责任帮扶主体,持续关注帮扶,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新遇到的问题。

2、充分发挥专业服务的优势,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如法律援助服务,医疗救助服务,教育救助服务,妇女权益保障等,建立一套自下而上的绿色通道,出现了相关问题,由村里负责与相关部门协调,实现及时的可行的救济。

3、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优势,对失独家庭予以持续关注,让老人感受到被关爱,产生心理上的慰藉和依靠。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注“精神贫困”人员 全面提升脱贫质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