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和走读怎么选?

寄宿和走读怎么选?

昨天和一个妈妈聊到孩子开学后选择寄宿还是走读的问题,也许这是让很多家长有些两难的选择。

从小童鞋准备上一年级我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一方面听了许多有关寄宿制好处的说法,另一方面也听了不少寄宿了几年半路撤回、悔不当初的故事。到底怎么办呢?当时我正好在上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教授Gloria的PCI《亲子教练》,我当面请教过导师这个问题――孩子上学寄宿和走读那个更好?

记得当时导师是这样回答我的:“建议孩子在高中前都不要寄宿,因为家庭的温暖相比独立能力而言更重要。如果一定要寄宿,高中开始带给孩子的伤害相对要少很多。”

于是本来准备让小童鞋上寄宿班的我立即改变了主意,改成了走读班,开启了风雨兼程接娃送娃的新时代。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给周边的爸妈强行灌输“高中前千万不要寄宿”的理念,同时还会搬出听到的故事加以佐证。

但是,当我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时候现实总会啪啪的打脸――过了三年,家里的侄女果小妹上学了,寄宿制,每周末回来。刚开始我还有些担心,但是经过两年下来,发现此娃并没出现以往听到的负向情况。同时,观察小童鞋班上很多寄宿的孩子也没出现问题,甚至好几个男生希望自己寄宿。

为什么会这样?简.尼尔森博士(《正面管教》的作者)曾说过,没有哪一个专家讲的理论或者教授的方法是永远有效的,但只要它有效过一次,就代表它是有效的。更重要的是做家长的我们应该把握一些原则,同时相信自己的智慧,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根据当下的情况去创造。

于是我重新来看导师当初所说的这句话,其一,“家庭的温暖”代表带给孩子的安全感、父母亲的关注与爱护、父母亲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因此,在一个家庭中温暖的爱是基础,有了爱作为前提,父母亲对孩子有足够全然的关注和回应孩子的安全感就能建立的很好。安全感是孩子在2-3岁所需要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情商力,它是所有情商力的基础,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在成年后婚姻关系中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很容易强烈的控制对方。因此,如果孩子在家或者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里,父母亲能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就可以有足够的能力面对分离焦虑。其二,“独立自理能力”代表孩子有足够的抗挫力和自控力。抗挫力表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放弃,能够寻找多种方法去尝试以达到目标。自控力表示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遇到诱惑的时候有能力拒绝。而日常家庭中,祖辈和爸爸妈妈的教养中常出现的“指手画脚”和“包办替代”容易剥夺孩子自我练习和成长的机会。

因此,不是寄宿制不好,而是我们要思考下在寄宿之前我们帮助孩子发展起来了哪些能力,以及当孩子回到家中后,家庭带给他(她)的环境是否和谐温暖?当孩子需要帮助时,父母亲是否及时的回应了孩子的需求?当然,孩子的安全感尚未建立起来时,是不建议寄宿的。

孩子在不断成长,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当作爸妈的把握住最根本的原则,剩下的就是顺其自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寄宿和走读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