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00与写作,相见恨晚

最早有写作念头是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每天在回家的路上想着,把最近的感悟或趣事记录下来,为自己提供经验。然而只是脑子里想想,一直从未写过。

正儿八经开始写作是一个好友在坚持写作,极力推荐我开始,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而我也是断断续续的想起来的时候写一篇。

把写作当成自己的习惯是参加完angie老师技能特训营之后,对于写作的阶段性规划。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从哪开始,那就从每日一更开始吧,先来三个月。

Angie老师的话像是有神奇的功效,划分时间段的规划给予了我希望,刚开始写的时候,心里想的就是,那么多人写,而angie老师是其中的一员,我跟angie的能量和想法那么契合,那就写呗。

把写作作为一种项目,开始每日一更,现在持续写作接近一个月,竟然发现自己的思考力提升了,以前推脱不写的原因竟然也不在了。


比如白天上班那么累,回家再写个把小时,哪有时间啊。

比如生活虽然有趣的事情还不少,但是真正写出来会不会有点“无病呻吟”的感觉。

比如万一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现在,一切比如都有了方案:

上班累,上班间隙想到某句话或某个话题就可以放在自己的写作库里面啊,印象笔记这些工具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活有趣事情确实不少,但是真正细细思量,能把经历封装成阅历的有趣的事情,才是真值得写的,这些有趣的事情,要么是促进了思考,要么是促使自己发现人性的闪光点,要么是使自己更热爱生活。

坚持不下去怎么办,在确定了要坚持日更3个月之后,我就不去想3个月了,想的是,这周我要把每日一更不间断,再细想就是,今天的每日一更完成应该不是大问题。


我是个行动力极强的人,强到当有同学在犹豫要不要办健身卡的时候,因为看到我办了,就拍板要办健身卡,因为知道我坚持的事情都会去完成,还能带动他,这是对于我执行力的认可;

可是我也有困惑,执行力强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不加思考的执行力是盲目行动。

静下来思考,单纯思考而不记录,违反了两个原则:

一是单纯的思考缺乏思考深度。当关注点在把问题想出答案的时候,想的过程都像是煎熬,只要是问题没有解决方案,就好像思考白费了。写作不一样,把同一个问题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把不同的思考结果记录下来,可以在记录的过程中促进大脑的思考,慢慢的,思考的深度提高,竟然大问题也被拆解成了小问题,一天进步一点点,最终得到解决方案。

二是缺乏正面反馈。习作过程把大问题拆解成一个个的小问题,把每一个小问题的进度记录下来,就是给予自己正面反馈。比如写日常事务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情绪描述下来;写思考的时候,把思维的过程呈现出来,这都是元认知起作用的过程。


写作是深入思考的良药。

上周周五跟朋友分享周进度的时候,通过例子,通过结合自身情况和朋友情况,做了一个不错的成长分享,对朋友也有帮助。

今天跟好盆友D的分享是对我激励意义最大的。长期以来,跟D的聊天,我都是处于倾听的状态,偶尔发表自己的意见,究其原因是D的思想高深,我的思想不足以匹敌,因此总是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应该适度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吧,好朋友是互相提供养料的。

本周三个感悟:

一是“我的经历被狗吃了?”终于有了阶段性成果。质疑经历跑哪儿去了,并不是说没有经历,也不是所经历的没有意义,而是自己没有把经历调用。经历的意义,除了给自己的思想打基础之外,在人际上的意义就是增强同理心,感知对方的情绪和感受,感知对方的思想。有了类似的经历调用,在人际上会让彼此更加愉悦。

二是发现过程的意义。之前D说过:你飞的那么高干嘛,我都在地上,我得把你拽下来。之前还自以为是的以为对方“羡慕”自己飞的远。现在想来,D是想让我把握过程的意义。一味地追求结果,当结果真的到时,是毫无感觉的。当把关注结果的注意力放在过程上,表面上看这路径相似,其实内心是富足的,饱满的,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吧。

三是为什么要提高工作效率,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将各种工具熟练使用,不是说要考个证书,要很强大云云。工具是为人服务的,学工具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自己,提高工作效率之后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读书甚至休息一下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吗。有时候会因为别人都在忙自己没有在忙,怀疑自己是不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工作质量才是王道啊。什么是负责任是需要定义一下的,比如工作安排的都高效完成,比如工作的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不失分寸。

行动力强,加上深度思考的助攻,不是会飞的更有力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28|200与写作,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