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的风俗
结婚之后的第一个春节,竟然是在别人家里吃的饭。
像吃百家饭似的,吃了这家吃那家,还好,婆婆家的同族人并不是太多。
初一的早上,婆婆跟我说,一会儿有人来叫我去别人家吃饭,让我千万不要推辞,婆婆说,村里都兴这样的规矩,新媳妇第一年进门,要去同族人的家里吃饭。
我是真不想去啊,可是,我却又不好意思说出来。我知道,这是礼尚往来的一种风俗。
谁家的新媳妇,都要经历这样的几天。
于是,我便从大年初一这一天开始,中午都会被人叫去他们家里吃饭,一吃就吃了好多天。
二十年前,那里的条件还不是很好,吃饭都特别简单,家家都有小型的面条机,他们都爱吃面条。
我记得,有的人家是给端上来一大碗饺子,还给端上一碗汤,我也不熟悉那是谁的家,只顾低头夹了几个饺子吃,象征性的吃了几个我就说吃饱了,人家就非常热情,说我别不好意思,一直劝我再吃些。
有的人家给端上一碗大米饭,上面盖着煎的金黄的鸡蛋,碗好大,我低头从一边扒,仅仅是扒到嘴里了一点点而已,陌生人坐在跟前,看着你自己一个人,怎么可能饿呢?
我也不知道,他们家里人都去哪里,我记得,我去了好几家,都是我自己坐桌上吃饭。
有的人家端上来的也是大米饭,上面盖着的却不一样儿,有肉有白菜,好肥的肉片,我看着就吃不下了,低头从一边扒起,挑块白花叶子,放进嘴里,装模作样的吃了几口。
有的人给下了一大碗面条,上面盖着的,有的是鸡蛋,有的是白菜和肉。我依然低头扒拉几口,就说饱了。
也有人家,是给炖的皮扎,皮扎是用红薯粉做成的,吃着很筋道。皮扎做起来很麻烦,是一个大工程,必须要好多人参与。
皮扎里有豆腐,粉条海菜肉,像我们娘家炖的杂烩菜。
我知道,皮扎炖肉不是经常吃的,只有过年和谁家娶媳妇死人了,才会做皮扎。
他们的风俗,我没听说过,也没有见过,嫁给了他,真是开了眼界。
那一年,我吃了百家饭,通过一顿饭,我能看出来,哪家实诚,哪家大方哪家小气。
不过,我是不常回婆婆家住着的,所以,只是在自己心里感慨了一下。
白事的风俗
奶奶去世的时候,我们抱着两三岁的儿子回家奔丧。
他们那边的同族人陪灵,要穿孝衫。一个婶婶自带着自己的孝衫,我当时新奇的不行。
而我们这些个孙辈儿也都要穿孝衫,放眼望去,院子里都是同样的白色孝衫,谁要是出去一会儿,脱下来再去找,有可能并不是原来自已穿的那一件了。
这于我,很惊奇,我把自己的孝衫抱来抱去的,我不愿意跟其他人穿错。
嫁给他之后,经历了奶奶,大伯,大娘婆婆的葬礼,家里就能找出来好几件孝衫。婆婆病逝的时候,我把我们兄弟三家的孝衫,一一写上各自的名字,因为孝衫要保留到婆婆过完三周年。
婆婆人殓的时候,要大儿媳妇和闺女净面,干净的一团棉花,半碗水,最稀奇的是,净过面的水,要喝下去,听老人说,是孝顺的意思,不嫌弃逝去者脏。
他们那里死去的人要在家里放五天,这五天同族比较亲近的人,会在家里吃饭,早晚饭,是熬的稀饭,配上炒的白菜或炒的白萝卜。午饭是捞面条配白菜。
只有在出殡的前天晚上,菜里会放上些肉片。
出殡前的那个晚上,或下面条或熬稀饭,但吃过之后,死者娘家随时会再吃一次,他们叫温棚,一般是六个盘子,然后还有酒。
我也很奇怪,这样的规矩是怎样流传下来的,饭都吃过了,再来一次六个盘子的菜,谁还能吃的下去。
出殡后的中午饭,该是最好的一顿饭,因为有皮扎。
婆婆病逝的时候,我们就准备了好多菜,好多肉好多皮扎肉丸子。
我有点信迷信,听老人说,白事上的饭菜最好余剩些,寓意后辈富足,如果不够吃就不好了,表示后辈穷困潦倒。
不管准不准确,反正来的都是自家亲戚朋友邻居,能吃的尽兴就是最好的。
婆婆后事的这顿饭菜,真的是做的色香味俱全了。
该放的都放足了,入目的是圆溜溜的肉丸子菜丸子,皮扎海带肉片儿。
真是特别好的一顿杂烩菜。
我跟嫂子跟管事的一再强调,不怕花钱,尽量往多了买,情愿余下些。
两口好大好大的锅啊,好多的亲戚都说好吃。也有说我们傻,说我们炖锅里的基本上看不到青菜,让厨师给都鼓捣完了。
说这些的人,他们不知道是我们甘心情愿让厨师可劲儿做那顿菜的。
老公的同学给婆婆祭拜之后,问能不能吃了饭走,他们说想吃放了皮扎的杂烩菜了。
当然可以啊,他们不亏是铁哥们,一再给我们说,不用管他们,让我们忙自己的。
我看到他们盛了第二碗了呢,他们也像村里人一样,坐在大街上,自己吃自已盛。
最后,大家都放下了碗筷,我瞅瞅锅里,心里一阵开心,余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