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在家庭中,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美剧《摩登家庭》里有一集,Jay(Manny的继父)和Gloria(Manny的妈妈)即将迎来新的小生命。Manny害怕粗心的妈妈不能照顾好弟弟,就给他们报了新手父母培训班。俩人在课堂上因为不好好听课,影响到其他同学,被老师赶出了教室,然后乐呵呵地去吃了墨西哥卷饼。

回到家里,Manny像个小大人一样,审问逃学回来的两个人。于是,Jay对Manny说了下面这一段话。Manny变得不再那么焦虑,他可以安心地做回一个小孩了。

《无声告白》:在家庭中,请让孩子成为“孩子”_第1张图片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无声告白》,讲的是一个相反的故事。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孩子长期身兼“顶梁柱”和“小孩”两个角色,所可能引发的悲剧性结果。

伍绮诗是一名香港二代移民,毕业于哈佛大学,《无声告白》是她的小说处女作,发表当年被评为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也被翻译成24种语言,在全球广受好评。

《无声告白》:在家庭中,请让孩子成为“孩子”_第2张图片

《无声告白》探讨的问题很多,包括代际关系、种族歧视、混血家庭的生存状态,文化冲突等。小说结构精巧,以“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引出一连串的家庭故事。

家里的每个人都为生活所困,一场死亡事件让所有的秘密浮出水面。


01

父亲詹姆斯和母亲玛丽琳一直在与社会规则抗争。

詹姆斯身处文化和种族差异的旋涡之中,不同的肤色、饮食习惯、家庭背景,使他在学校里像个异类。詹姆斯最想要的是融入这个群体,和大家成为朋友,这样就不必承受别人异样的眼神。所以他不在家里说中文,选了美国牛仔作为研究课题。

而玛丽琳想要突破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被人需要、被认可和赞美,而不是一名会把鸡蛋做出6种口味的完美家庭主妇。她选修化学课,大学读了生物学,都是在努力地和母亲划清界限。

对于詹姆斯来说,和玛丽琳的爱情,曾经一度让他感到被这个社会所接纳。但除此之外,外面的世界依然冷漠如初,就像玛丽琳的母亲一样,对他们的婚姻持否定态度,他仍然被排斥在主流圈子之外。后来,玛丽琳因为结婚怀孕,不得已终止了学业,在家中照顾孩子,医生梦想离她越来越远。

上一代未完成的心愿,常常被强加到子女身上。

很不幸,莉迪亚成了受害者。母亲出走事件之后,莉迪亚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她太害怕失去母亲了。为了把妈妈留在身边,她使劲了浑身解数。只要能让妈妈高兴,她就永远都在说“好的”“是的”。

在妈妈的眼里,莉迪亚是喜欢生物、有着医学梦想的女孩子。她送给莉迪亚医学解剖书,带她到大学上生物课程,期待她成为自己梦想中光环围绕的医生职业。

爸爸詹姆斯也很喜欢莉迪亚,一来是她完美地继承了母亲蓝色的眼睛,二来是她好像有很多朋友,每天都和朋友通话到很晚。这让从小孤独的詹姆斯感受到了巨大的慰藉,甚至是欣喜若狂。女儿在学校里成了受欢迎的人,这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啊!

莉迪亚所呈现出来的一切不过都是伪装,她不想让母亲伤心,不愿让父亲失望。她一点都不喜欢医学,每晚拨出去的电话都是空号,她唯一的朋友是哥哥内斯。

02

父母给了莉迪亚很多的爱,但这些爱都附加了严苛的条件。他们的内心想的是:我都是为了你好,这样你可以过上更独立、自由的生活,可以在人际关系中不被排斥,过得更快乐。

可是,他们从来没有问过莉迪亚: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他们无声地加到莉迪亚身上的爱,成了莉迪亚死亡的最大推手。

心理学家汉姆菲特曾提出过一个概念:“情感乱伦”。

是指孩子在情感角色里成了父母一方的替代者。它会扭曲孩子的心理,歪曲孩子对家庭角色的正确认知,而这些问题将会伴随他的一生。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要对未成年子女负责。

但在上述情境中,看似是父母在照顾子女,实际上是在进行无穷无尽的精神索取。他们想从孩子这里得到的东西太多了,想要补偿自己失去的,想要给自己的“付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知不觉间,莉迪亚变成了家里的核心人物,像一瓶胶水,把支离破碎的家粘连起来。她身上背负的责任,对于16岁的孩子来说,太过于沉重。

03

心理不完整的大人,想从可怜的孩子那里汲取爱,这是悲剧的开始。

在生活中,这种情况也并不少见。比如妈宝男,家里父亲的存在感极低,儿子在部分程度上代替了父亲的职责,要负责安抚母亲的情绪。在母亲的心中,儿子成了最重要的人。但对于核心家庭来说,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子女、父母是第二位的。这个顺序错乱之后,整个关系就乱了套。

莉迪亚成了对母亲最重要的人,父亲在家里被忽略,但他内心想要被理解、被接纳的诉求一直在。和助教的出轨事件,是他向外部寻求心理支持的一种体现。

让孩子成为父母的“情感监护人”,是非常糟糕的一种情况。

莉迪亚最后选择的方式是决绝的,她走了,家里像被台风扫过的街市,一片狼藉。父母经历过如此惨痛的事件之后,才明白自己是罪魁祸首。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彼此之间,以及与子女的情感关系,试着建立起更顺畅的沟通模式。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说,面对不合格的父母,首先要划分清楚责任归属,卸下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比如父母未完成的心愿、父母之间的感情状态、父母的情绪好坏,应该由父母解决,孩子无须承担。

《圣经》里说:让上帝的归上帝,让撒旦的归撒旦。

在家庭中,让孩子成为“孩子”,才是为人父母,最需要做的一件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声告白》:在家庭中,请让孩子成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