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4 第一章 行为与注意力分析阅读4,我所谓的直觉判断其实是逃避思考的借口

D14 第一章 行为与注意力分析阅读4,我所谓的直觉判断其实是逃避思考的借口_第1张图片

一、Object基本情况
今天有早起阅读吗?完成了什么?情绪怎么样呢?

2017-07-16的晚上完成听课。和分身术的作业混在了一起,从RSQC来看,R不断的被扩大,为了追赶进度,Q质量下降。

二、讲了什么内容?提出了什么概念
这一页的内容讲了快思考和慢思考的过程。
提出了复杂系统(CS)和注意力这一概念。

输入端的极小差别,经过复杂系统后生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系统是个黑匣子,复杂系统有个魔力,进入到的输入即使只有微小差别(1.000001、1.000002)也会输出不同的结果。

蝴蝶效应等,我的舆情监测也是吧,进入到的是复杂系统,不同的负面信息最后发酵后的走向是什么样的,我也不能判断。(我刚刚发现我的思考问题了,我觉得会往好的方面走,吸引力法则啊,艾玛你以为的你以为就是你以为的嘛,你以为的符合这个现实嘛,关注信念,同时预防风险)。

系统是因,输出是果。还记得如何学习编程的小游戏嘛?输入是打入一段CODE,然后输出是小怪兽在动。像我之前做的数据,是不是也只是关注了输入和输出端,然后系统的方面,因为我觉得难自动放弃研究了?

三、怎么讲的?老大的脑图VS我的脑图?

老大说这一部分还没有形成一个框架把后面的都框住的结构。

D14 第一章 行为与注意力分析阅读4,我所谓的直觉判断其实是逃避思考的借口_第2张图片

在看这部分注意力的分配过程,联想到了(调取记忆)《心理学与生活中》解释知觉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系统1自主运行,系统2毫不费力的放松状态,当系统1遇到阻碍时候(没有给出答案,或者看到的违反了系统1的模式)系统2会激活。

系统2激活是不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在概念的驱动下,注意力全部投入在事物上?

四、和我有什么关系?
1.感受了10分钟一段的思维导图

晚上画脑图每段基本上10分钟画了脑图,然后还不敢保证自己是看懂了,画着还有些关联不上拿不准的部分。

2.大猩猩的实验

大猩猩的实验是几年前第一节心理学课上孙彦老师给我们做过,那个结果对于刚接触心理学的人来说超出了我的系统1的模式,调动了系统2,所以那次实验一直记忆深刻。

那次的结果真的是我没有看到大猩猩,因为我的注意力全在白色衣服的人传了几次球。还记得那时候老师说了一个概念:选择性注意。眼见不一定为实。

用作者的话说,我们会屏蔽一些事的事实,忽视显而易见的事情。想到了周五领导说KK“瞎啊”,瞎是看了却没有看到,为什么会看了没有看到呢?选择性注意会不会是原因?或者没有启动系统2,走了捷径,思考就结束了?

当领导喷我的时候,我为什么不会当即去思考呢?系统1已经遇到了阻碍,这个时候是调动系统2的时候了,但是因为被喷,我感到了压力,我就走了捷径,不去想,自动屏蔽她和我说的话。

3.阅读的目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到的阅读的目的

  • 为了休闲、娱乐
  • 为了获得资讯——自己用自己的理解力说一些东西
  • 为了提高理解力

像这次共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理解力,而不是理解这本书。理解力是什么?先用作者的话解释,然后自己再解释。

为什么不能直接用自己的词去解释呢?用自己词汇解释,你永远在自己的认知体系中,无法获得和作者一样的认知水平。我觉得我懂了,那是一条心理捷径和安慰。

灵性圈子里面特别流行一句话,相信直觉,这个直觉判断是什么?是本能,是捷径还是专家思维呢?我所谓的直觉判断,相信直觉好像是逃避思考的借口。

我们自己的理解其实是很容易的,我们只要通过一条捷径就可以变成自己的理解,必须去寻找作者也是这样认为的证据.

五、下一步行动
亲爱的,干丫的,做到底!


老大共读时间:2017年07月13日 5:40 - 6:25
听课时间:20170716 18:00-19:00,音频+幕布笔记
笔记时间:20170716 16:32--17:14 P7-8预习的思维导图,20170717 05:41-- 06:35 笔记并发出

内容皆来自于易仁永澄老师的《快思慢想》共读活动,详见网站http://fastslow.top

你可能感兴趣的:(D14 第一章 行为与注意力分析阅读4,我所谓的直觉判断其实是逃避思考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