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是不习惯没钱的感觉

按揭的新房终于交工了,拿到新房的钥匙,心里畅想着它无数可能的样子。虽然明知道自己不会住,还是按照想象,给它刷上黄色的墙漆,贴上整面墙的油画,买了咖啡店里常用的欧式的餐桌椅、定了北欧风的墨绿色沙发,畅想着住在里面的样子。

放在往常,建设它的过程,虽然疲惫麻烦,但我一定是快乐的。

儿子要入托了,幼儿园在市里非常有名,为了享受到单位这个隐形福利,我辗转打听了很多人,终于在幼儿园所在小区租到了心仪的房子,房子离幼儿园很近,下楼走路200米就到,完全不用过马路,三室两厅的房子里面,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甚至有三个空调和一个淋浴房。房子没有对外出租过,因此还保持着干净整洁的样子,我们完全可以稍微保洁一下,马上拎包入住。

放在往常,构画着未来新的生活模式,虽然充满挑战,但我一定也是期待的。

老公的单位终于要分房子了,这估计是我们这辈子赶上的最后一次福利分房了,房子的位置就在他们单位里,他们单位的大院就像个小社会,体育馆就在房子对面,超市就在房子旁边,老公的办公楼走几步就能到,楼上楼下住的都是同事,可以相互照应,房子附近的小学,也正好就是我们规划中要去的小学。三年后,搬进新家的图景想想还真是美好。

放在往常,这么一个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让我们赶上还不得欣喜若狂。

可是,我还是要说可是了,三件事堆在一起,怎么都让我快乐不起来,反到有种被压得喘不过来气的感觉。

归结原因,其实都在一个“钱”字上面。新房装修,尽管我处处节省,还是预算了3万元;租幼儿园的学区房,虽然小区很老旧,但因为是市中心的缘故,价格被我压到最低,一个月还是要1900的租金,而且,首次支付还要押一付三,将近6000元;老公单位的房子,什么都好,就是交款制度不好,必须一下子交齐将近80万的全款,三座大山压来,都压在了我的身上,恰巧最近老公出差,所有的事都需要我一个人张罗,于是,我就有点崩溃了。我崩溃的方法有点奇怪,就是一直在心里默默的算账,算我们能有多少钱,需要借多少钱,怎么还这些钱,怎么挣出这些钱,算完一遍,再算一遍,心里一直默默的过这些数字,怎么都停不下来。

终于,我发现了我的症结,原来,我是不习惯没钱的感觉。

其实,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富足。我家不算富裕,但是我很感谢爸妈,他们一直尽最大可能给我他们能够承受的富足。这恰如其分的富足对我来说很重要,它让我心里多了一种笃定,多了一种不拜金也不傲物的优越感,多了一种可以小文艺、小资范儿的心情。小学,这种富足感其实就是两毛钱的糖稀,中学,它发展成了5块钱的杂志,大学,它又变成了百元以内的裙子,上班了,它则成了趴在工资卡上的一个四位数的数字。这种笃定,让我的大学生涯里从没想过外出打工,让我的研究生生涯里很“恬不知耻”的天天宅在宿舍里享受生活。这种笃定,让我形成了小富即安的价值观,经营着像爸妈一样的小日子,不冒险理财、不投资、从没想过创业,更没有赚大钱的想法,可就是不能没有存款。你可别小瞧了这些不起眼的“富足感”,它让我有稳稳的安全感、它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它也让我心里有种不怕事的感觉,怕什么,有存款在那放着,我就不怕。

可是,最近这些事,恰恰冒出来破坏着我的“富足感”,银行有按揭、家里有借款、卡上月光族的日子马上就要到来,我心里的安全感顿时逃遁的无影无踪。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靠不动产给自己积累财产,固然有一套套的房子放在那里,但那毕竟是房子,不到万不得已,变不成钱。这跟有钱决对是不一样的。比如我想花钱去吃顿好的,如果卡里有足够的钱,我会毫不犹豫,但如果卡里没钱,脑子里却有一堆的帐,我一定会选择在家里吃馒头。比如我想出去旅游,如果卡里有足够的钱,我丝毫不会犹豫,但如果只空有一堆债务,我会徒增负疚感,爸妈辛苦存钱借给我们,我们凭什么不马上还给他们,竟然还去享受生活?

我害怕被这样的逻辑限制,我更害怕失去我的“富足感”,因为这感觉,竟然比失去钱还让人觉得可怕。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来,我是不习惯没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