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4

图片发自App


【云何風界?】

  這個「火界」講完了。下面第四科,地水火風,這個「風界」,分四科,第一科「徵」,第二科「標」,第三科「列」,第四科解釋。什麼叫做「風界」呢?

酉二、標

【風界有二。】

  風界有二種。

酉三、列

【一內,二外。】

  一是內,二是外。

酉四、釋(分二科) 戌一、內風界(分二科) 亥一、出體

【內風界者:謂此身中內別風性、風飄所攝、輕性、動性,非親附、非執受。】

  「內風界者」,這是第四科解釋。「謂此身中內別風性」,有個特別的一種風的體性。什麼叫做「風性」呢?「風飄所攝」能飄動的那個就是「風性」,它是「輕、動」,這個輕所以容易動,輕而不重,地就是重了。所以這個風,說它能動這就是「風」。「非親附、非執受」,這個地方說「內風界」是不執受,沒有阿賴耶識去執受它,所以不說親附,也不說執受。

亥二、舉事(分三科) 天一、徵

【其事云何?】

  前面「出體」,這是說它的事。

天二、列

【謂內身中,有上行風、有下行風、有脅臥風、有脊臥風、有腰間風、有臗間風、有小刀風、有大刀風、有針刺風、有畢缽羅風、有入出息風、有隨支節風。】

  「謂內身中,有上行風」,這個風向上來,你口出來氣,這是「上行風」。還有「下行風」,這個身體向下從這個孔裡面出了風。「有脅臥風」,「脅」這個地方,左脅、右脅,你臥在那裡,這「脅」這地方也有風。「有脊臥風」,你仰面向上臥在那裡,這個脊骨、後脊這也是有風的。「有腰間風」,腰這個地方也有風。「有臗間風」,臗骨這個地方也是有風。「有小刀風、有大刀風」,這是有病了,這個風如刀似的能傷害你的身體,當然有小、大的不同。「有針刺風」,這是身體裡面有問題了像針刺的痛,那叫做「針刺風」。「有畢缽羅風」,「畢缽羅」翻個黑色,黑色的風,它這個風出來的有問題,你臉上有一點一點的會出了黑點。「有入出息風」就是你這口氣,入息、出息的風。「有隨支節風」,全部的身體的一節一節裡面都有風。

天三、結

【如是等類,名內風界。】

戌二、外風界(分二科) 亥一、出體

【外風界者:謂外風性、風飄所攝、輕性、動性,非親附、非執受。】

  「外風界者」是什麼呢?先「出體」。「謂外風性、風飄所攝、輕性、動性,非親附、非執受」,也是阿賴耶識不執受它的。

亥二、舉事(分三科) 天一、徵

【其事云何?】

  這底下出事,這是「徵」。

天二、列(分二科) 地一、種類

【謂在身外、有東來風、有西來風、有南來風、有北來風、有有塵風、有無塵風、有狹小風、有廣大風、有毘濕婆風、有吠藍婆風、有風輪風。】

  「謂在身外」,不是你生命體,在生命體之外。「有東來風、有西來風、有南來風、有北來風」,這從方向說。有有塵土的風、有無塵的風、有狹小的風、有廣大的風、有毘濕婆風。

  「毘濕婆風」是種種巧莊嚴的風,就是世界成就的時候,這個風一來的時候能出來一個世界,出來人居住的世界,出來一個忉利天四王天的世界,各式各樣的世界,地獄的世界、惡鬼的世界,就是風的力量,有這樣的風;實在就是業力了。

  「有吠藍婆風」,吠藍婆風是旋風,美國有龍捲風,這是旋風。「有風輪風」,風輪風;有空輪、虛空的空輪,有風輪,有地輪,有水輪。那麼這樣子說「風輪風」就是大氣層這個風了。

地二、業用

【有時大風卒起積集,折樹、頹墻、崩山、蕩海。既飄鼓已,無所依憑,自然靜息。若諸有情欲求風者;動衣、搖扇、及多羅掌。】

  這是第二科說風的業用。「有時大風卒起積集」,這大風忽然間起了,愈來愈厲害,這個「積集」。「折樹、頹墻」,能把樹能吹斷了,能把牆吹倒了。「崩山、蕩海」能把高山吹壞了,能把海水飄蕩起來。「既飄鼓已」,這個風飄鼓動以後。「無所依憑,自然靜息」,它沒有什麼原因,沒有什麼憑借的忽然間風就沒有了,自然平息。「若諸有情欲求風者」,「動衣」你動你的衣服,「搖扇」扇子搖一搖,「及多羅掌」這個多羅樹葉像掌似的,你搖一搖也就有風了。

天三、結

【如是等類,名外風界。】

  這是這個「風界」說完了。「地、水、火、風」這四大說完了。

申五、空界(分三科) 酉一、徵

【云何空界?】

  現在說第五「空界」,分三科,第一科是「徵」。怎麼叫做「空界」呢?

酉二、釋(分二科) 戌一、種類

【謂眼耳鼻口咽喉等、所有孔穴。】

  這是我們身體裡面的孔穴。「眼」裡面也有孔,「耳鼻口咽喉等」這是「孔穴」,這就是「空」。這下面第二科是「業用」。

戌二、業用

【由此吞咽,於此吞咽。既吞咽已,由此孔穴便下漏泄。】

  「由此吞咽」,因為你有咽喉的孔穴,從這裡可以吞咽食品,可以吞下。「於此吞咽」,在這裡吞咽。「既吞咽已,由此孔穴便下漏泄」,也會排泄出去,也是孔穴。

酉三、結

【如是等類、說名空界。】

《披尋記》九一五頁:

《由此吞咽於此吞咽者:此中略顯孔穴業用及與依處,故作是說。》

  「由此吞咽於此吞咽者」,這個「由此」、「於此」有什麼不同呢?「此中略顯孔穴的業用」,就是「由此吞咽」這吞咽這是孔穴的「業用」,這「於此吞咽」就是「依處」,吞咽要依此為依才能吞咽,「故作是說」。

申六、識界(分三科) 酉一、徵

【云何識界?】

  空界說完了,說這個「識界」。這是先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分二科,先說「六種」。

酉二、釋(分二科) 戌一、六種

【謂眼、耳、鼻、舌、身、意識。】

  什麼是「識界」?就是依眼為所依止的眼識,和依耳根為依止的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就是六個識,這小乘佛教就說六個識。

  下面第二科說「三種」。

戌二、三種

【又心、意、識三種差別。】

  那麼這是大乘佛教,有阿賴耶識、有末那識、也有前六識,就是八識,有這三種差別。現在是〈聲聞地〉就是以「六識」為主。

  但是「心、意、識」也可以解釋為「六識」也可以。這個「心」是「集起」的意思,這個「起」是什麼意思?就是「生起」。這個「識」生起種種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個「識」一動起來就得到很多消息,眼見色、耳聞聲,乃至意識它去了別一切法,得到很多消息,把這消息把它集聚起來收藏起來,那麼這就叫做「心」。

  這個「心」又有個名字叫做「意」,叫什麼意呢?就是這個心面對一切法生起種種識、生起種種分別、了別的時候,要以「意」為依止,其實以「心」為依止的時候又名為「意」,這個「意」當依止講,以意為依止去了別種種法種種事情。

  這個時候你心裡面以前所集聚的知識,就會發揮出來作用了。你以前不是醫生,你學會醫生就集聚了很多知識,現在做醫生的時候你的知識就發出來作用,那麼這就叫做「識」。

  發出作用的時候就得到種種消息,又收回來又集聚在心裡面。所以這個「心」是在內,「識」就是在外,但是這個「識」的外,又轉變成「心」,由「心」又轉變成「識」。是又向內、又向外,向外流出去又流回來,這就是「心和識」。而這個「意」是識的依止處。這就叫作「三種差別」。

酉三、結

【是名識界。】

未二、顯方便

【若諸慢行補特伽羅,於界差別作意思惟,便於身中離一合想、得不淨想。無復高舉、憍慢微薄;於諸慢行、心得清淨。】

  前邊是辨這個類別,地、水、火、風、空、識的類別。現在第二科「顯方便」,就是這個慢行的人,高慢心多的人,你能夠這樣觀察思惟。

  「若諸慢行」,如果這個高慢心特別多的這個人是佛教徒,他想要改變自己,他就於這個「界」的差別,地、水、火、風、空、識這六界的差別,「作意」的觀察。「便於身中離一合想」,他就會「便於」,就在他這個眼耳鼻舌身意裡邊:祇是六種東西嘛!另外沒有我可得嘛!所以就「離一合想」,就是遠離了這個我見。遠離了我見,就沒有我慢了,就不會有我想。

  這「一合想」怎麼講?就是這個生命體有眼耳鼻舌身意,有地水火風空識,就是總合起來有個我,就是我。這個我的體性是包括了這麼多東西的。這個是由個別的、個別的東西,組合起來有一個不可破壞的我,「合」就是不可破壞的「我」。現在觀察:裡面只有這六種東西,另外沒有我可得嘛!觀察只有眼耳鼻舌身意另外沒有我可得,所以就遠離了這個「一合想」的我。

  「得不淨想」,就是成就了這個身體,這個臭皮囊就是地水火風空識,這是個不淨之物,有什麼值得高慢的呢?

  佛在世的時候,舍利弗尊者向佛告假說:「我要到人間去遊行去」,就是向佛告了假。舍利弗尊者一告假以後就來個黑齒比丘,牙齒是黑色的,他就來了,向佛說:「舍利弗尊者瞧不起我,瞧不起我」。那麼佛就告訴阿難尊者:「你趕快去叫舍利弗尊者回來」。然後又叫阿難尊者:「你對大眾僧,都請他們來,都集會在這裡。舍利弗尊者會獅子吼」。阿難尊者就通知大眾僧,也通知了舍利弗尊者回來。舍利弗尊者就說,就說道:「我這個身體,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不淨之物,就像一個囊、這個囊有漏洞,這個袋子有漏洞,裡面裝這個東西都往外都漏出去了。說我這個身體、眼耳鼻舌身意,往外就是流膿流血都是不淨之物,我有什麼值得憍慢的瞧不起你?」,說了很多這個法語。

  現在這是「離一合想」,觀察身體是沒有我可得,只是身體是個臭皮囊,這是個不淨的東西。「無復高舉、憍慢微薄」,不能再有生高慢心,這個身體你也是這樣子、我也是這樣子,我不能比你有什麼高尚的地方嘛!有什麼值得高慢的生憍慢心呢?所以這個原來有的高慢心、憍慢心就微薄了,逐漸逐漸就減少了。「於諸慢行心得清淨」,再以後遇見什麼境界,都不會生高慢心,心就清淨了,沒有高慢心的染污了。

午五、結

【是名慢行補特伽羅由界差別淨行所緣。】

  「由界差別淨行所緣」,就把慢心清除了,這是結束這一段。
(2018.6.14)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