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谈韧性

韧 性 的 培 养

      孩子可以激发出满格的保护欲和无处安放的爱。每个妈妈在赋予了世界万物以新的意义同时,也不由得暗暗在心里许诺,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给他最好的。没错儿,世上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朴素热烈的感情,但在天平的另一端总是站着理性。

    在《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AAP)中关有四页篇幅阐述“韧性” (resilience) 这个概念。初识,就有了深刻的印象,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对“韧性”的体会也逐渐加深。到底什么是韧性呢?又和爱有什么关系呢?

承认自己的局限性

“身为父母,你们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在孩子早年以及之后的时间里,保护孩子免受伤害和经历不安。但无论你多么专业、如何谨慎,你都不能确保孩子在孩童时期免于经历所有的不幸。当他离开家门步入社会时,如他开始上托儿所、去小伙伴家里玩耍、与保姆在一起时,他将会面对压力和经受挫折,而这些仅仅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摘自《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文版第六版)

    相信很多妈妈都经历过焦急的开奶;在众多的奶粉品牌中仔细的甄选,挑选商家;挑剔老公、长辈、保姆等的每一个举动他们带孩子时候使用的动作和语言;因为孩子偶尔的睡眠被打乱而焦虑;看到孩子摔倒而惊慌失措;担心孩子被人欺负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要做的是努力找到最好的,剔除远离所有讨厌的人,保证孩子接触到的都是你设想的吗?或者是保护孩子不遭受任何伤害?无处安放的是无穷的保护欲。

      记得当时宝宝刚出生不久,每天都啼哭不停,我用尽了所有学习到的安抚知识也收效甚微,知道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可能是由于湿疹的原因而烦躁,作为妈妈我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接下来彻夜连轴学习湿疹知识,很快,由于及时用药和后面持续的护理,遍布全身的湿疹很快消失了。而面对他无休止的哭泣,我抓狂、沮丧,又怀有深深的愧疚自责与歉意。

      然而,这些都是不良的情绪,每个宝宝又都是获得潜台词和捕捉情绪的高手。每天默念对不起宝宝,不如把这些当做和宝宝一同的大作战,其中有波澜,但我们一起击退了怪兽~这当中,作为领队,妈妈有失误,但很快纠正了,相信以后我们会一起解决更多的困难!

      在养育的路上努力学习,争取给到孩子最好的是父母的责任,然而如同最优秀的科学家也无法穷尽宇宙的奥秘一样,作为父母尽力就好,此外面对一切意料外坦然的接受吧。孩子会从父母的态度所营造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获得自己面对世界的姿态,相比想要他免受所有伤害,一个良好的态度和笑容更实际。

始于接纳

“保护孩子并使其免于经历人生道路上的负面经历,并不是一个好想法。因此,在你的家庭所能提供的安全环境下,你需要培养孩子的韧性,这有助于他在经历一些人生中的挫折和失望时,从中恢复过来。”(摘自《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文版第六版)

    “哭”是父母识别孩子是否收到伤害的最明显的信号。孩子由于无法入睡而大声哭泣,由于摔倒而哭泣,被大点的孩子抢玩具哭泣,在外面收到不公正的待遇,遭受人际压力等等。面对宝宝的哭,很多父母会作出苛责或者安抚两种反应,会在心里暗暗许诺,再也不会发生了,妈妈一定好好保护你!

安抚-- 别哭了,不哭不哭

苛责-- 又哭什么?怎么了?/别哭了,老师是为你好。

   这两种反应的初衷都是良好的(关切和寻找原因),但都忽略了孩子“哭”本身。“别”和“不”就是一种对情感的忽略和否定。而有时候苛责的深层心理原因往往来自于妈妈无法接纳自己的局限(我做了这么多,你为什么还哭?)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讲,哭是一种压力和受到伤害的反应(身体、情感)。这时候最需要的首先是父母对这种情感的接纳。

接纳-- 宝宝哭了,让妈妈抱抱你,给你擦擦眼泪好吗?

接纳-- 宝宝一定很疼,我们看看你的膝盖好吗?

     接纳作为面对挫折的第一步,才可能将危机引入转机。接纳是安全感的来源,获得接纳是培养韧性的环境。在充足的安全感下,孩子感知到自己是被完全接纳的,才能自由的吸收能量和大胆的尝试,因为他无所畏惧由于失败和犯错而遭受到不理解与嘲笑。同时,正如前文讲到,每个人都有局限性和能力不所及的地方,父母可以借助每一次危机来加强孩子的韧性,帮助孩子避免下次伤害,或者更快得恢复,甚至不以为然。和孩子一起擦眼泪,倾听内心,想办法,翻篇。

      毫不怀疑自己在一个被充分被接纳的环境里,才能将自己与生俱来的处理挫折和能力发挥出来。作为父母的你们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并且同时获得成长。这会是一段激动人心的平凡而伟大的岁月!

无条件的爱

“为了培养并加强孩子的韧性,你需要从他出生就开始对其培养,并且在他的整个童年时期持续进行。他需要确信父母和生命中的其他成年人无条件地相信他和爱他。”(摘自《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文版第六版)

     成长中的无条件

     爱很容易,无条件的爱却并不简单。不如别的小孩高,吃饭没有别人好,爬的比别人慢,还不会叫爸爸妈妈……我们能举出太多太多的例子,作为父母,也许我们自己从小就认识一个小孩叫“别人家的小孩”。你一定不希望这一切又复制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以孩子本身为骄傲,如他所是,即便他可能和你的预设有距离,不过最好,请不要对孩子有预设。日常的爱并不难,更重要的是在他失败甚至做了令人讨厌的事的时候,你一样爱他,并被他感觉到。

      外部的挫折和压力

      有了基于成长中被无条件接纳的基础,孩子会更有可能不惧怕犯错,不惧怕尝试,因为他内心笃定不会遭到父母的鄙夷和嘲笑,他们爱我。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就是这样一面神奇的墙,可以为对抗压力起到缓冲作用,让他可以度过未来人生中的一个个难题。有多少风吹雨淋,在孩子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稳定而温暖的存在,这会是他一生都夺不走的财富。而当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眼前这个小人谁说不是个巨人呢?

       AAP这本书是我的第一本育儿书,当初看到韧性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印象很深刻,孩子出生后从黄疸到湿疹,从母乳问题到睡眠问题,我和他一起经历了很多考验,时常我都会想起韧性这个词,于此,感谢孩子给了我一个机会,一同成长。

       后来逐渐看了更多的育儿书籍,发现“韧性“这个概念被很多的作者珍视,只是以不同的表达来陈述,推荐给大家两本书:

尹建莉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林文采 《心理营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谈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