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后的大醒大悟

    考研考研考的是什么,笔试考的就是你的知识面,面试考的就是你的专业水平。今年考研大军数量突破了三百万,可见其竞争力不容小视。终于盼来了这一天,以为考完研就是彻彻底底的解放,原来我的新征程才一切刚刚开始。还记得考试的第一晚,在床上躺着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可能是有点太过兴奋,期待着明天考场大显身手,把一年所复习的通通发挥出来。幸运的是,一大早起来,也不困,凭着我的意志力撑到了第二天晚上的11点,结果倒头大睡。其实在一天考试结束后,由于上午考的政治大题全都背过,写起来特别得心应手,写字的速度完全跟不上我大脑的大片文字答案的涌现,所以感觉特别好(虽然后来对答案,选择题错了很多,粗心不仔细绝对是占了一大半,也因此差距一下就拉开了,我也是难过。当然知识的匮乏也还是有的,那本大书还是要看的,背景知识还是需要补充的,刷题有些时候会害了你)。而下午考的翻译英语,单选、阅读、改错、作文也都特别简单,对,是超级简单的那种,堪比三级笔译的类型,作文写的是一篇关于在21世纪人类最大的威胁是什么,别提我写的是有多开心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之前特别喜欢一个考上外小伙伴的文笔,对此,研究了她的作文,因而在其基础上,开始了我作文的创新。给我的感觉,写作文,单词拼写、语法、句型都是基础的要求,而内容的深度、表达的思想、逻辑、修饰词的运用,以及选择的单词是否贴切到位才是另一个更高的层次要求。            第二天考的英语翻译基础和百科,也不难,可能上外贸这次考的都比较简单,但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更加需要重视细节方面的问题。翻译英译中考了一篇关于Social Phobia的内容,而英译中可能就要难倒无数小伙伴了,是一篇关于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的介绍,而首先这个作家的名字大家看着就傻眼了。正是因为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他,也难免考试不会考到,所以翻译还真是要求涉猎广泛,仅凭百科就可知晓。而这篇中译英的文章我不得不吐槽一下,就是里面的人名、地名、书名可真难翻,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是奔溃的,感觉到内心在滴血,一万个后悔没有好好注重人名翻译这一块,这个我以后还需加强。而下午的百科,也是写爽了,我写字的手可谓是没有停过,写文章时,文思泉涌,想说的一大堆。说到这里我真心不得不感谢我认识的好朋友,如果当初在最后的一个月里不是她,我的文章可能进步也没有这么快。怎么说呢,可能不能称的上说是进步,而是一个方向问题,一开始写论议论,我连议论文需要掌握的格式都没有弄明白,就仅凭自己单纯的想象,着手写自己的故事,这完全是错误的思路,议论议论就是明摆着要说理嘛,完全没有弄明白这个写作套路是怎么回事,可见方向是多么的重要,有了方向在往前走,自然不会错。可之前,我就是忽略了方向的问题,即便再努力,可是越走越偏,导致差点掉下悬崖拉不回来。还好一路有你,所以有个研友还是很重要的。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备考中,打开了我学习的思路,也拓宽了认识边界,但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我可能比任何时候都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自己的定位在哪里。也正是因为考研这段时间,我开始逐渐明白,任何时候准备都为时未晚,我可以说我的政治、英语作文、中文作文、百科都是在最后一个月才开始进行的,可见这一月的威力不小,短短的一个月,竟然造出了如此大势。而政治大题也是最后一周才开始背,不敢相信完全不敢相信,从来不爱背书的我,就这么硬生生的背了下来,当然背也是需要讲究逻辑和套路的,这个过程也是极其痛苦,回想着那段苦难的岁月,无论是吃饭、走路还是睡觉,都保持着念念有词状。在和她一起准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知识面还是太过狭隘,果然从小爱读书和不爱读书的人,差距就是这么大,在百科中一下就体现出来了,很多文学方面的东西对她来说都是常识,可一到我这全变成了深不可测的东西。还好图像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在那时拉了我一把,短短一个月也跃升成了“文学小达人”(Or只知道答案,不知道典故),当然弥补的地方还有很多。考研期间,我当时的心里都是考完后要及时查漏补缺,多看书才是正经事,多去思考,从而避免拾人牙慧。

  正所谓有失才有得,为了考研,放弃的东西可是不胜其数。锻炼推迟了,舞蹈消失了,口语搁置了,朋友亲人的沟通少了……当然这一切也都是暂时的。有一点我始终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口语演讲练多了会影响我的写作,作文会显得有点口语化,可能还是水平不够高,还需要修炼、进修。                To-do list:  Reading&Writing, Translation&Interpreting, Oral English&Speech, Dancing&Exercising

欢迎你们,强势回归!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后的大醒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