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注定被科学改变

未来,注定被科学改变_第1张图片

热血沸腾。

早上看到未来科学大奖的新闻的时候,吸引我的大概是我熟悉的施一公老师和百万奖金的噱头。被感动,是因为融入骨血的热爱被唤醒,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忱。

科学,是人类生存空间的边界。对于科学问题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就是在不断拓展这个边界。

我爱这些科学家们。也爱这些支持中国科学发展的企业家们。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未来,注定被科学改变。

我看到信念和力量,我相信百年之后,未来科学大奖会在科学领域超过诺贝尔奖,成为世界科学界的终极荣誉。我相信,他们,我们,有这种力量。

接下来和还没有和未来科学大奖以及未来论坛相遇的你来聊一聊我们的未来。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由华裔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的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金。

推动科学,成就未来。2015年1月20日,一群志同道合的精英人群发起并创立了承载人类科技梦想的未来论坛。之后,又发起创立未来科学大奖以唤起中国社会对科技前沿趋势的关注与了解,唤起社会对科学家的尊重,吸引青少年投身科学研究当中。让科学家成为偶像,成为我们的时代英雄,他们是未来战士,科学是他们的武器,未来是他们的战场。

2017年,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分别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三个奖项。

“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施一公。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旅程中需要剪接体将DNA转录出的前体mRNA上的内含子切除,得到的成熟mRNA才可以通过翻译将遗传信息传入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中。一旦RNA的剪接发生异常就会导致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施一公团队应用冷冻电镜的技术突破,结合前人对剪接体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的研究,首次解析了真核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的结构并揭示了其活性部位。这一研究推动了人类对于剪接过程的机理理解,为治疗剪接体相关的人类疾病提供了结构框架。

“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潘建伟。潘建伟和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系列量子光学方面的创新技术,包括高全同性单光子源、超高亮度多光子纠缠源、独立光子间的量子干涉、线性光学量子逻辑操作等,利用基于光纤和可信中继的量子密钥分发实现城域和城际范围的安全量子通信,利用基于卫星和自由空间平台的量子密钥分发实现洲际尺度的实用化的量子通信。这些发展最终将带来一个连接中国和世界各个角落的实用量子网络。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许晨阳。许晨阳在与C. Hacon和 J. McKernan的合作研究中发展了具有对数结构的一般型空间序对的有界性理论。 这一理论的一项主要应用是证明了一般型代数簇的自同构群的有限性。这极大地推进了一百多年前Hurwitz在代数曲线情形的古典结果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肖刚在代数曲面情形的工作。这一理论的其他重要应用包括Shokurov的ACC猜想的完全解决,以及在任意维数推广Deligne-Mumford的稳定曲线理论。许晨阳与李驰合作建立了用极小模型纲领研究Fano代数簇的K-稳定性的一种理论架构,可以将涉及K-稳定性的问题归结为特殊检试构型的研究。许晨阳在与C. Hacon的一篇论文中证明在特征为p情形下的三维代数簇上存在多重theta翻转操作(此处p是大于五的素数),推广了日本数学家森重文在特征零情形的工作。在与J. Kollar的合作中,许晨阳发展了用极小模型纲领研究对偶复形的理论;特别,他们研究了具有对数结构的Calabi-Yau序对的对偶复形,证明了其基本群的有限性质,从而解决了Kontsevich-Soibelman猜想在维数不超过四时的情形。许晨阳教授发展了极为可观的理论和突破性技术,解决了一系列代数几何学中很多不同领域的重要几何问题, 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同时为代数几何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懊悔,只差两天,如果早一点相遇,就可以亲眼见证。

幸运,一切都还来得及。明年,我会完成这场奔赴。奔向未来科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注定被科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