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织的温暖

手织的温暖_第1张图片

题记:

——天冷了,开始怀念那些手织的温暖。

看张小娴散文集《你会想念你自己吗》,里面提到她喜欢手织毛衣,还晒出了手织毛衣的两张美图,言语里为有人为她手织而感到温暖。这样的温暖我感同身受。

记忆中最早有印象的手织毛衣是姑姑为我织的。姑姑心灵手巧,凡是看过的衣服、毛衣款式都会照葫芦画瓢给织出来,当年她的手艺远近闻名。

记得那时我同学穿过一件当时相当流行的夹克式外套,淡粉色,衣服背面有两条很规则的V形白色条格点缀。我看到喜欢的不得了。回来跟姑姑描述,姑姑就买来天蓝色毛线,依照那衣服的样子给我手织了一件毛衣。

那可是手织品啊,相当于现在的私人定制了。我拿着织好的毛衣爱不释手,激动地一晚上都没睡好。第二天大清早,也顾不得姑姑在织的过程中毛衣针和手沾在毛衣上的灰,没过水立马穿在身上去上学了。当天,自然引来无数羡慕的眼光,足以满足了我这个小孩子的虚荣心。

后来姐姐也学会了手织。只要我看好的毛衣样子,喜欢的围巾花样,她也可以帮我织出来。结婚有了儿子之后,姐姐还为儿子织过小毛衣、毛裤还有小袜子。虽然我始终不会手织,但那时会手织的人真多。就连楼上邻居嫂子,居然因为喜欢儿子也主动为儿子织过一双毛线小袜子,红白混搭的颜色,很特别的样式,其精致程度绝不亚于商场卖品。

虽然在现在这个成品满天飞的年代,比手织品漂亮多的衣物越来越多,但因为是手织,有情意蕴含其中,就给这些手织品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可惜,后来姑姑年龄越来越大,当了姥姥之后,忙于照看小孩儿和做家事,再无暇手织。姐姐后来因为家庭琐事,与我们联系甚少。我家楼上那位和蔼可亲的嫂子,去年在不到五十的年纪因病去世。物是人非,手织衣物成为遥远的记忆,手织的幸福与温暖也渐行渐远。

未曾想,多年之后,在这个连爱情都流行速食的年代,还会有人亲手为我编织围巾与手套。

永远记得2014年的最后一天,收到好友漂洋过海寄来的围巾,那艳丽的红像一颗火热的心温暖了我。后来她又织了一条同款白色围巾给我,以便更好的搭配衣服。那个冬天,因为这两条围巾而不再寒冷。每每围上,暖融融的舒适感传遍全身,心都暖化了,那是幸福的味道。就像闺蜜羡慕的说的一样,这哪是在织围巾,这分明是在织爱啊!是的,还是一份浓的化不开的爱。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转眼又是一年。去年又收到来自远方的手套,是织给我与儿子的。颜色是由我亲自挑选的淡淡的紫,素雅的灰,给儿子的是天空蓝。这些色彩真实的晃在眼前时,就像一缕缕冬日阳光,带着美丽的光晕,明艳动人。当收到手套,用手真实的触摸到它时,那别样的柔软与舒适,让我的鼻子一酸,眼睛就湿了,温暖与感动不觉间涌上心头。

当今社会,在工作与生活的双层压力下,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要想静下心来一针一线手织物件,没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是难以做到的。看到好友通过微信发来她购好的毛线线团,然后再发来手套编织到一半的样子,最后是成品。那过程于她是快乐感与成就感,于我则是沉甸甸地情意。

手织的温暖_第2张图片

有人说,“人跟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需要轻轻一拉。”既然已经用时用力用心去手织成了一件完美的作品,防寒、保暖、美观又舒适,谁又舍得去拉那根能拆除的线呢。那可是时间累积沉淀下来的深情厚意啊。

在这个几乎物质化了的年代,钱能解决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但在真正的感情面前,金钱又是那么不值得一提。尤其对物质并不缺乏的人来说,点点钞票,刷刷信用卡,或者动动手指,支付宝、微信钱包就可以转账结算,买到想要的明码标价的任何商品。但是,就像台湾词人、作家姚谦说的: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会让我们一见钟情,除了金钱,我们还会在一些东西上浇灌我们的时间和感情,于是它们会变得非常不同。是的,如果一个人用时间和感情,通过一针一线来编织着对你的情意,这份珍贵不言而喻。

感谢你来到我的生命,带着一份手织的温暖,那温暖,暖身,更暖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织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