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派”就是“人生派”

“投资派”就是“人生派”_第1张图片

黑熊/文

 

01

开头要强调一下,这个题目和“XX美国派”不是一回事。这篇文章并不露骨,也不情色。只是想单纯记录一下自己感想,仅此而已。

 

前天,在早上跑步的时候,边跑边胡思乱想。

 

突然,脑子里面弹出了“投资”和“人生”两个命题。就这样,想着想着,开始觉得“投资”和“人生”有不少的相似之处,容我肆意发散一下。

 

投资世界中,我个人的理解,有两样东西最为重要,一个是价值,另外一个就是价格。市场中的投资流派也大致分为以公司基本面(价值)为基础的“价值投资派”,以及以市场价格为主要决策标准的“技术投资派”。

 

当然,这种投资流派,并没有什么严格的分类。大家理解就行。

 

这其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可以值得我们思考。例如,我们众人熟知的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彼得林奇、巴菲特、霍华德马克思、大卫斯文森等等,都极力倡导,投资需要建立在价值之上,成功的投资,更是需要购买价格低于价值的东西。糟糕的投资,反之。众多投资者,对于那些投资大师们的话,牢记于心,也有不少投资者把大师们的语录集结成文,代代相传。

 

但实际操作中呢?多少人一眼看着K线图、一眼紧盯交易图,在不断地追涨杀跌的海洋中,拼命的努力着。

 

不单单在“投资的世界”,我们人生的世界,不也是这样吗?

 

我们的人生,基本也是不断围绕“价值”和“价格”而展开。说两个身边的故事。

 

02

 

Z小姐,一位来自三线城市的姑娘,高考发挥失常,自考上了三本,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她并没有选择去念本科,而是选择了一个专科。学校的氛围,这个不用过多的描述,大家无须发挥什么想象力,也可以想象出来。Z小姐,是里面特立独行的一个。早上,6点30准时起床,然后去图书馆,然后每天晚上会跳绳1000下,之后回到寝室休息。这样的生活,Z小姐坚持了两年。国家奖学金,也拿了两次。

 

第三年,Z小姐出来实习了,就在她读书的城市,武汉。薪资600元,午餐补贴每顿6块,不包住宿。实习的地方离学校有点远,Z小姐,选择了在上班地方不远的位置,租了一个单间,在另外一个高校的附近,8平米的单间(很老的房子),月租450元。Z小姐,实习期间依旧保持着读书时的生活习惯,工作闲空时,常常专业书不离手。就这样,靠着本地最实惠的面食,加上上学时存下的奖学金。Z小姐挺了一年,实习期结束前的工资是800元每个月。时间是2012年。

 

Z小姐,毕业后。留在了原来实习的地方。薪资也是1500元,加上所有餐补、住宿补贴,总共2000元。这个薪资的远低于Z小姐所在的行业平均工资的。按照Z小姐的说法,她希望跟着那位北京的老板学些技术。

 

两年时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Z小姐考取了所在行业的证书,参加了不少职业深造的课程并顺利结业。唯一没什么变化的,就是那可怜的工资。

 

不久之后,Z小姐被好朋友挖到了另外一个公司。薪资变成了浮动的。Z小姐第一个月就拿到了5000+的工资。一年半之后,再见到Z小姐的时候,她已经和原来的同事一同合伙筹备着自己单干了。和Z小姐对话时,可以从她小小的身体中感受到满满的自信。

 

市场,或许在一段时间里面,给你一个与你能力不匹配的定价(薪水)。但如果你的参考物是价值而非价格,那么,你的动力源就会发生改变。

 

03

 

另一个朋友的经历也值得回味。

 

A先生,同样是一个异乡打拼的小伙子。没有什么资本和人脉。文凭不高的他,从公司的底层开始,凭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薪水。业绩一般时,薪水4000-5000+,业绩不错时,大概8000+,在这座二线城市,生活应该算还行。

 

1年以后,一位朋友的老板,成立新公司。A先生被朋友挖走,基础底薪提高了2倍。新公司发展势头不错,半年的时间,A先生连升两级。基础薪水,拿到了7000+。逆袭用在A先生身上,应该算是比较贴切的。

 

平日的A先生,工作比以往在底层时,轻松了很多,平日坐在独立办公室里,喝喝茶,刷刷手机,看看新闻,时不时的与员工对对话,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很幸运的是,A先生团队下面的队员,多数骁勇善战。A先生的团队也连续3个月连续获得业绩第一。他的薪水也随着团队业绩的优秀而变得突出。

 

带领团队半年之后,A先生主动提交了离职。

 

当别人问及A先生离职原因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已经不知道要带领团队往哪里走了,我觉得自己的能力匹配不上老板给我的薪水。”

 

是的,有时,市场给予一个人定价,常常偏离得离谱。过高的定价,常常让人产生一种“自我良好”的错觉。而要识破这种错觉,需要一种深刻的反省精神。

 

这是两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投资派”就是“人生派”_第2张图片

04

 

你们身边是否也有类似故事中主人翁的身影。他们如同投资世界中的“投资工具”一般,被市场按照不同的标准和因素,给予不同的价格。

 

薪资1500元到2000元;2500元到3000元;5000元到7000元;分别是保洁员;前台收银员;经验丰富的中层等等。

 

多数人,常常把市场给予的价格标签化,僵硬的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甚至直接粗暴的划归为两类,成功(优秀、牛逼)与失败(糟糕、挫穷)。

 

不知道,大家是否相信市场中存在着“价值”与“价格”两种东西。但我愿意去相信。

 

也许,很多朋友和我一样。20几岁,初入职场几年,由于各种原因,被市场给予不同的定价(薪水),或高或低。不过,请你相信,时间会为你的努力,给出一个最公正的价格。或许你的薪水远远少于你的努力程度。1年、2年、3年。但你的价值如果在不断提升的话,市场终会给出一个与你能力价值相匹配的定价。

 

这个价值,没有任何公式,不可完全复制,这个或许就是多数人,被定价所吸引,而忽略价值的原因吧。

 

看似无形、难以量化的东西,并非不重要。或许它如同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当它逐渐消失的时候,我们也离灭亡不远了。

 

希望,大伙在奔跑的路上,早日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并为之付出努力。人生派亦是投资派,时间之尺,终会精准的度量价值的深度和厚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资派”就是“人生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