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读杨绛《洗澡》

洗尽铅华——读杨绛《洗澡》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全书的三个小标题各有寓意。

“采葑采菲”出自《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葑:蔓青,叶和根、茎都可食,但味苦;菲:芜菁类植物。比喻取其所长。小说由余楠进京任职引出一系列人物形象。初读之时,以为余楠为全书主角,可第三章起转而描写真正主角姚家和许家。当时心存疑问,为何作者不直接开篇进入主题,而转了个大弯?也许作者希望由浅入深一点一滴的引出人物,层层揭开,而不是直白的铺入主题,或是期望由余楠的负面形象衬托许家和姚家的真实。采葑采菲,聚集在北京某文学研究中心的各类知识分子,都是有背景有学识的人士,海龟、博士、研究员、书香世家的他们各取所长,分配各个角色研究各类文学作品。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和争斗,当流言四起,伴随着当时的政治背景,洗澡是在所难免了。

“如匪浣衣”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柏舟》“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意思是: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杨先生用“洗澡”一词比喻知识分子思想的大清洗,洗去肮脏的思想污垢。当年,批评与自我批评盛行,大家争先恐后做个洗澡之人,将过去的一切扒拉个干净,许彦成夫妇、余楠夫妇放下夫妻间、同事间的矛盾,一心只望获得洗澡成功,可这样的清洗是真心忏悔吗,还是为了清洗而清洗,其实他们心中都有个不服,却不敢表现,只能照例服从,大气儿不敢乱出,生怕被别人听出什么名堂,不惜放下身段,尽可能的挖掘“毒瘤”,只求过关了才好。

“沧浪之水清兮”,春秋战国时期流传在汉北一代的民歌,出自《孺子歌》,原文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人洗去污垢一生轻松,而思想洗澡之后是否获得新生?余楠依然自私自利,只他一人增加小米百斤,杜丽琳依然对丈夫怀有疑虑,生怕被姚宓抢了去,许彦成身在家中,心依然留在姚宓身上,姜敏还是会在背后使手段攀上其他高枝儿,朱千里还是要面对屋里人的盘问,看似洗清了残毒思想,重新分配了工作,可生活依旧,内心的欲望依然存在。“洗澡已经完了,运动渐渐静止。一切又回复正常。”

好像这个澡是白洗了。

可能长者都喜爱大团圆,98岁高龄的杨先生在《洗澡之后》给了她喜爱的女主角一个圆满结局。许杜离婚,杜丽琳找到真爱,也成全了许姚之恋。杨先生笔下的姚宓是一朵白莲花,对母亲孝顺,对挚友关爱,对恋情理智,敢于拒绝品行不正的未婚夫,看不惯姜敏余楠等人虚伪的一套,也不愿在施妮娜面前低头,在杜丽琳面前内心坦荡不卑不亢。只求精神依恋不愿涉足他人婚姻,甚至明确告知杜丽琳她不会插足,可这话说出来叫当事人如何相信,她不明不白身不由己的成为杜丽琳一根心头刺,却怎么也拔不出来。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过去,她莫名的成为了一个第三者,记得许晴在奇葩说节目中的观点,小三也分好坏,爱情比婚姻那张纸重要。杨先生给了我姚宓正面形象,也不忍她落入他人笔下,继续创作了《洗澡之后》。感情是无法控制的,即便许姚对杜声称清白,但精神上,两人无可避免的走到了一起,不得不说是一种精神出轨,而一旦此事发生,杜丽琳便再无可挽回,她的形象中满是嫉妒、控制、监视、讽刺,她毫无胜算,从爱情角度,她输了个干净。好在先生为她安排了叶丹出场,也避免了读者对许姚的责骂。

结尾一句“你的话,我句句都记着”,仿佛让人看到了宝玉黛玉的“为的是我的心”,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他们遇见的时间太晚了,只能选择“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姚宓本应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姑娘,被灰色制服隐去了本身的光芒,杨先生用许姚之间的通信一步步揭开她秀外慧中心性合一的内心。灰色制服隐藏了五彩织锦的缎袄,灰色的恋情隐藏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杨先生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这个恬静的姑娘,温柔的绽放。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姑娘,也会为了爱情低到尘埃里,愿意“做他的方芳”,也会在母亲面前毫无掩饰的说着工作中的八卦,也会在被绯闻时聪明的留心制作不在场证明,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姑娘,不完美,但很真实。

杨先生语言朴实,真实的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的状态和面貌,不做批判不加个人评论,将这些人物一一展现在作品中,让多年后的你我都有字可见,如今的读者看待50年前的历史,当成了讽刺的漫画,而50年后,未来的读者看待今天的我们也许也一样会评头论足嘲笑一番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洗尽铅华——读杨绛《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