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能安然入睡?有多久没能吃一顿营养的早餐?有多久没能陪伴父母,妻子或者子女?有多久没能摘下自我的生活面具?又有多久因为没有人生的目标,而陷入空虚甚至焦虑?…………
如果你此时身心俱疲,焦头烂额;如果你此时备受领导、家人的责备和埋怨;如果你此时因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精彩而精神颓废;如果你失去了人生的航向而意志消沉。那我推荐你打开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的《精力管理》。
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致力于确保职业运动员在高强度压力下保持高水准的表现,并将运动员模式应用在职场人士和企业组织,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飞跃,为他们的人生注入不竭的动力和热情。
那什么是精力?如何管理精力才能做到全情投入?如何实现行为改变的持久有效性?
精力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才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精力简单说就是一个人做事的能力。如果你精力充足就做事效率高,反之做事效率低。
精力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和意志精力。
体能能力是一个人在身体层面拓展、恢复精力的能力。
情感能力是一个人在情感层面拓展、恢复精力的能力。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在脑力层面拓展、恢复精力的能力。
意志能力是一个人在精神层面拓展、恢复精力的能力。
它们之间遵循金字塔模型
全情投入
全情投入需要身体活跃、情感联动、思维集中,并且达到超出个人短期利益的意志高度。
进行精力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效率。要提高效率 ,则需要实现当下的全情投入。
全情投入依靠四个原则来保证我们精力的积极投入
原则一: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独立且相互关联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任何一项活动都离不开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的参与。比如你参加足球赛,离不开体力的消耗,队友互相间的信任,球场上的乐观与专注以及队员间共有的价值观念,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一场球局的胜败。在职场中亦是如此,健康的身体、同事与朋友间的互动、专注的思维、自我的价值观念同样在影响着每一个职场人士。
原则二: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
我们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面临一项重要且紧急的项目时,我们会通宵达旦的工作,以至于精疲力竭,这就是精力的过度使用。一旦任务完成我们会给自己放几天假,每天睡到自然醒,但有时我们反而会更觉得累,这就是精力的使用不足造成的。
精力的恢复与使用是按照波动形式进行的,就如同人类的脑电波。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精力投入,但生活中我们的精力往往是单线化的,单线化是指压力过度、恢复不足和恢复过度、压力不足的情况。这些都是不合理的精力使用方式。
原则三: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不是说要实现消耗与恢复之间的波动吗?怎么又要突破极限呢,那不就会打破了这种波动的平衡性?
我们说这里的突破极限就如同《刻意练习》中的学习区,我们如果一直呆在舒适区就不会实现自身技能的发展与进步,而在学习区则可以达到自我的不断精进,虽然在突破自我极限时会打破原有的精力消耗与再生的波动性,但在突破极限后,我们需有意识的提供必要的精力恢复时间。只有在不断的打破平衡与再平衡间的交替才能提高我们的能力。
原则四: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即细致具体的精力管理方法,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现的诀窍。
我们要先明确什么是仪式习惯?
“仪式习惯”指的是定义明确、具有高度计划性的行为。
有研究机构的实验表明,人类行为只有5%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我们是习惯的造物,而我们的行为有95%都是自动反应或对于某种需求或紧急情况的应激反应。
毅力和自律是一种推力,推着你去前进,而仪式习惯则是一种吸力,会自动把人们拉向某条轨道。比如刷牙,你并不需要每天提醒自己去做,它已经变成因健康观念而自发产生的行为。
精力管理三步骤
明确目标,正视现实,付诸行动
精力管理三步骤保证变革的持久性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此时我们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依照我们最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分配精力?”即从自我深层的价值观出发,听听自我内心的声音。
而现状却是许多人从不停下来思考。而是被一些紧急的任务推着往前走,迷失了自我的方向。
其次我们要面对现实,即认识自我的现状。观察自我目前精力是如何分配的?是否符合自我的价值观念?又存在哪些问题?
最后就是行动,只有通过行动才能缩短现实与目标间的差距,即“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的距离,促进变革的产生与持续。
以上是我对《精力管理》的总述,接下来我会分六期——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意志精力、精力管理三步骤,最后是综合运用。来带领大家进一步认识这本神奇的书。
欢迎大家和我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