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生在一个乱世,五代十国时期。他们家算是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个武官,赵匡胤随他父亲,从小就勤练武,但不爱看书,据说小时候还特别调皮,经常把老师气得直跳脚。
成年后的赵匡胤武艺高超,且志存高远,这样的好男儿在家是呆不住的,于是外出闯荡。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身武艺的赵匡胤自然想到的是参军,在部队里面施展他的才华,一展宏图。可是千里马不一定能遇见伯乐啊,赵匡胤先是投靠复州军阀王彦超,不受待见,走了;随后又投靠随州军阀董宗本,但和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脾气不合,又走了;最后经高僧指点,赵匡胤只身北上,投靠了郭威,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
赵匡胤和郭威的这次见面可了不得啊!因为他们两位,一个是后周的开国皇帝,一个是大宋的开国皇帝,不过目前都还在替别人打工,自主创业那是后来的事儿。
赵匡胤投靠郭威的时候,郭威还是后汉的一员大将,不过他手握重兵,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由于功高盖主,引起了后汉皇帝的猜忌。既然你不信我,干脆反了算了,于是郭威发动兵变,夺了后汉的皇位,创立了后周。
赵匡胤有勇有谋,深受郭威的赏识,他跟着郭威也学到了许许多多东西,比如说兵变。郭威的这次兵变,赵匡胤前前后后全程参与。先是传来契丹南侵的消息,然后郭威受命迎敌。大军行至澶州发生兵变,将士们不顾郭威反对,将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高呼万岁,没办法,郭威只好将就着当了皇帝,随后部队返回京城,改朝换代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只是不见契丹南下的大军。
郭威的兵变给赵匡胤唱了一出样板戏,为他后来发动陈桥兵变提供了案例分析,当然这是后话。郭威死后,养子柴荣继位,因为他的家属都被后汉的汉隐帝杀了。柴荣即周世宗,同样非常欣赏赵匡胤,他是赵匡胤一生中遇到的第二个贵人。
周世宗给了赵匡胤平台,此后,赵匡胤替周世宗南征北战,一次次浴血沙场,一次次力挽狂澜,总是在战争最危急的时刻扭转战局,赢得战机。赵匡胤敏锐的观察力,精准的判断力,果敢的决定能力,都在一次次的战争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这一切不仅赢得了周世宗的信任和赏识,也在军队里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赵匡胤屡立战功,但并未放弃学习,他开始读书了。据说征伐淮南时,战胜归来,赵匡胤用车拉了几个木箱子回来,有好事者向周世宗打小报告,说赵匡胤偷偷地拉了几箱子金银财宝回来。周世宗派人调查,打开箱子一看,全部都是书。周世宗好惊地问:“你一个武将,看这么多书干嘛?”赵匡胤回答说:“我没什么好的计谋辅佐皇上,常常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能胜任现在的职位,因此收集些图书,想开阔一下眠界,增长些智谋而已。”周世宗对此大加赞赏。赵匡胤也真的变得特别爱看书,所以,“虽在军中,手不释卷”。
周世宗很了不起,他曾经说:“要是我有三十年,十年平天下,十年富百姓,十年强国家,够了。”可惜老天爷没有给他三十年,只给了他六年。周世宗英年早逝,七岁的小儿子继位,皇太后也就二十岁,可谓孤儿寡母。周世宗去世之前,提拔赵匡胤为禁军总司令,范质为宰相,王溥为枢密院事参知,共同辅佐小皇帝。
这一年大年初一,文武大臣们一大早上朝,给小皇帝拜年。突然北方送来军事急报:契丹联合北汉举兵南侵。小皇帝吓坏了,皇太后也不知所措。也真是的,大过年的出了这样的事。匆忙之中,范质和王溥议决定,由赵匡胤领兵迎敌。
大年初二,赵匡胤的死党,慕容延钊作为先锋,率精锐部队,先行出军。
大年初三,赵匡胤率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从东门出发了,一路上部队纪律严明,井然有序。
当天,部队来到陈桥驿,开封东北方向,大概二十公里的地方,驻扎了下来。这时候,军队里有人说话了,他们说:“当今皇上年幼,不懂朝政,不能亲征,我们在外冒死迎敌,也没人知道。倒不如先立点检(赵匡胤的职位)为天子,然后再北征,为时不晚。”
于是将士们先将此事告诉赵普,他是赵匡胤身边的秘书。赵普一听,直摇头说:“这不能够,太尉(赵匡胤)赤胆忠心,绝不会听你们的,大家都散了吧。”
可是谋逆的球一旦踢出去了,哪还能收回来呢,只不定哪天有人说了出去,那可是诛灭九族的事情。于是将士们又重新聚集起来,这回赵普答应了,众将士坐下来,严密策划立天子的事宜。
据说赵匡胤一点儿都不知道,当晚还喝醉了酒,一觉睡到大天亮。天亮了,赵匡胤走出大帐,将士们一哄而上,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齐呼万岁。赵匡胤自然是不答应,扯来扯去,但是黄袍始终没舍得脱下来。注意!这回兵变比上回郭威兵变周到多了,上回郭威披的是黄旗,这回赵匡胤披的可是货真价实的黄袍。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头脑特别清醒,昨晚喝醉了酒,现在头一点都不疼。他立刻分派任务,派人保卫家属,当年郭威的家属就全被杀了;派人通知开封城内的死党,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等人,准备里应外合;派人通知先锋部队慕容延钊,驻守北方,防止有人趁机搅局,原来慕容延钊提前出发是有原因的。
同时赵匡胤与众将士约法三章,他说:“既然你们为了荣华富贵,立我为天子,那你们就得听我的。要不然,这天子我可不敢当。”众将士说:“都听您的。”于是赵匡胤下令:一、当今主子是我的恩人,你们回去之后,不准凌辱他们;二、文武百官是我的同事,你们也不能凌辱他们;三、回到京城,要纪律严明,不准惊扰老百姓。听从命令的,事成之后,重重有赏,不服从的,一律灭族。众将领齐声听命,然后大队人马开始往回走。
大年初四,赵匡胤率领大队人马又浩浩荡荡地回来了,依旧纪律严明,井然有序,从南门进来的,王守信给他开的门。从东门出发,南门进来,预示不走回头路,搞得像结婚时的迎亲队伍似的。
赵匡胤回到京城,先让各部队回营,不得外出,自己也回到办公室,这时他脱下黄袍,派人通知范质和王溥。武将搞定了,现在要搞定文臣,擒贼先擒王,拿下宰相,其他人就好办了。
当范质和王溥听说了陈桥兵变,吓得腿都软了。范质拉着王溥的手说:“匆忙派兵,是我们俩的罪过啊!”是啊!你怎么就不打听清楚,就派兵了呢。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二人被带到赵匡胤的办公室。赵匡胤一见到他们,便抱头痛哭,一副迫不得已的样子,他说:“我深受世宗厚恩,今日被将士绑架,事已至此,愧对天地,你们说,我该怎么办?”两位文臣战战兢兢,哪里知道如何是好?再看旁边的武将提着明晃晃的刀,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王溥扑通一声跪下,范质也知无力回天,不得已也跟着跪下,两人齐呼万岁。文臣就这样搞定了。
搞定了文臣武将,接下来就是禅位登基的仪式了。仪式进行到关键时刻,发现没有禅位诏书。不过没关系,事情就是那么巧,有人突然从怀里拿出了诏书,读给百官们听。
就这样,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完美收场。赵匡胤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大手笔,建立了大宋王朝,史称北宋,都城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