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单田芳:那个儿时耳边的声音远去了

告别单田芳:那个儿时耳边的声音远去了_第1张图片

2018年9月11日下午3点30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

在评书天地里,单田芳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有一个说法是“有井水处,听单田芳”,足见其影响力。在电视还没那么普及的80/90年代,单田芳的声音成为很多70后80后甚至90后开眼看世界、看历史、看武侠的第一扇窗。

告别单田芳:那个儿时耳边的声音远去了_第2张图片
电视剧《白眉大侠》

单老著作等身,《白眉大侠》《三侠五义》《明英烈》《隋唐演义》《乱世枭雄》《童林传》《三侠剑》......90年代山东卫视拍过一部《白眉大侠》,就是根据单田芳的评书改编,堪称内地最早的一批武侠剧。

单田芳的声音,定格在几代人的回忆里。

1

评书界的大师有很多,袁阔成、田连元、刘兰芳......其中,袁阔成文哏最好,一部《三国演义》无人能出其右,备受推崇,既有文采又有感情,大气恢弘又不失细腻,听得让人起鸡皮疙瘩。当然,这部分归功于《三国演义》底本好,四大名著不是盖的,但也得益于袁阔成的探究和把握,对原著吃得通透,用现在网文的套路说,知道“爽点”在哪里,在听众喜欢的地方大书特书。

告别单田芳:那个儿时耳边的声音远去了_第3张图片
袁阔成

田连元的《水浒传》说得有趣,他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听评书听得捧腹的说书人,印象中田连元的《水浒传》分成两部分,一般只播第一部分一百单八将聚义,后面的征方腊个人并没有听过,以致于后来看电视剧受到了巨大刺激。

刘兰芳和她的先生对很多老本子进行了改进,具有自己的特点。刘兰芳嗓音高亮,还能带唱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女性说书者的缘故,刘兰芳塑造了评书世界中为数不多的女主人公——单玲玉(《大唐侠女》),虽然回数较短,让人意犹未尽,但这样的女性角色在评书里着实不多见。

告别单田芳:那个儿时耳边的声音远去了_第4张图片
刘兰芳

张少佐算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他的声音洪亮,说一些武侠小说改编的评书特别适合,至今记得他说梁羽生小说《剑网尘丝》改编的评书,形容齐勒铭的眉毛“斜插苍天,直入鬓角”,配上他激昂的语调,一个冷酷桀骜不驯的形象立刻鲜活起来。

告别单田芳:那个儿时耳边的声音远去了_第5张图片
张少佐

相比之下,单田芳并没有最有特色的代表作。诚然《白眉大侠》流传甚广,但跟袁阔成的《三国演义》相比,还是差了点成色,但这不影响这部书的知名度。加之单老精力充沛,录了一万多集,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总有一款走进你的心里。

2

评书界,单田芳的声音最有辨识度。近年来更成了各大模仿秀综艺节目模仿的对象。就像飙高音必唱《青藏高原》,单田芳的声音也是模仿者必学,这不仅因为单田芳在评书界的地位,也因为他的声音最好辨认,最具特色。

单田芳的评书带着市井的诙谐,有些人们熟悉的句子,读起来自带音效:

太阳穴鼓鼓着,腮帮子努努着。

咱水贼过河,崩使狗刨。

比秃尾(yi三声)巴狗还横。

放着地上的祸不惹,专惹天上的。

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一百二十个不含糊。

气得咣咣直放屁。

......

这些市井的语言用单田芳的声音语气说出来,形象又带感。

不少人的武侠世界是由单老构建的,那些非常“燃”的绰号、兵器、武功,在单老传神的声音里彰显着武侠世界的刀光剑影,快意恩仇。

金灯大剑夏遂良

白云剑客夏侯仁

玉面小达摩白云瑞

扭转乾坤目览十方欧阳忠惠

铜金刚铁罗汉磨成大力佛欧阳普中

双手托天分日月,笑看武林第一人金昌

 ......

更少不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护徒狂魔反派大Boss:横推八百无对手轩辕重出武圣人,于和于九莲,简直是《白眉大侠》里bug一样的存在,若非最终自行了断,恐怕真的无人能敌。

传统的刀剑已经不足以形容那些兵器,单老评书里的兵器是“金丝龙鳞闪电劈”“佛光剑”“分水峨嵋刺”,连地名也极具特色:“八宝叠云峰青松琅琊涧”。

告别单田芳:那个儿时耳边的声音远去了_第6张图片

还建立了“侠客”-“剑客”-“大剑”的修炼升级体系,价值观基本秉承“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套路,很多书都成体系下来的,例如《白眉大侠》可以接着《三侠五义》来听。小时候不理解为啥白云瑞备受宠爱,长大之后想通了,因为他是白玉堂的儿子啊!整个武林对于白玉堂的怀念,对于那个侠肝义胆英年早逝的白五爷的念想,全凝聚在了他唯一的儿子身上。于是白云瑞有着人见人爱的外表、高级的师门,即使性格桀骜不驯还是备受关怀,正派人士都宠着他。奈何在单老其他评书里显示白云瑞也三十多就去了,令人唏嘘。

告别单田芳:那个儿时耳边的声音远去了_第7张图片

将单老的评书连着听,经常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悲凉。在一部书里光环闪闪傲气冲天的青年剑客,在另一部书里老之将至,武功平平,被后辈吊打。例如《三侠剑》里的“飞天玉虎”蒋五爷蒋伯芳,是武圣人爱莲池的爱徒,刚出世时何等的少年英雄,在《窦尔敦》里却功力衰退,光环尽失,应了单老的话“人老不讲筋骨为能”。

单老的评书中,很多当时只当套话的语言,历经岁月再回顾,别有一番滋味:

时也!运也!命也!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人为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胆小不得将军做。

......

3

当然,单田芳的评书也有缺点。例如情节结构方面同质化严重,像《白眉大侠》的无限套戏,听着是一个擂台接一个擂台,不是公子王孙被人劫走了就是宫中宝物失窃,然后就开始各种追踪,攻打山寨贼窝,攻破了一个山寨,小贼跑到大贼那里,于是继续攻下一个大贼的山寨。

逻辑上也有些问题,经常出现一个人物刚出场的时候特别厉害,随着评书的进展,越到后面越平平,最后可能泯然众人。像徐良这样,老师本身技能很一般,由于自身强大的学习能力不停拜师最后居然比出身极高的白云瑞武功还高一点,简直不可思议。要说现在网文中的主人公金手指,都比不过评书界的主人公开挂。

告别单田芳:那个儿时耳边的声音远去了_第8张图片

人物也经常写丢。《白眉大侠》里徐良的妻子严英云,只在推动情节的时候出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白眉大侠》的结局居然是徐良做了武当派掌门人,有点莫名其妙。还有七侠五义,在《白眉大侠》里一战就折了好多,就算为了凸显少年英雄白春的出世,也不用死掉这么多老人吧,听着真让人心疼。

还有结尾略显仓促,语言上有一些错音、错名,但这些不能苛求单老,文化水平所致。还有描写的血腥,这可能是评书界的通病了。看欧美血浆片毫无障碍的人,听着“脑浆迸裂”“横尸当场”,还有擂台上把人劈了的情节,着实有点消化不良,这也是小孩听评书非常不利的一点。

告别单田芳:那个儿时耳边的声音远去了_第9张图片

对于女性来说,可能最无法忍受评书里的女性人物。基本上除了花瓶就是采花贼(被形容为“倒采花的女淫贼”,如今是网络小说的宠儿)。两军对垒,看见对面军队里的将军年轻帅气,就能自报尚未许配人家,交战时毫无立场,为了帅哥,为了把自己嫁出去可以放弃自己的阵营,背叛家人。最不能忍的是还经常出现姐妹两人共侍一夫的情节。虽说在封建社会这是极有可能的,但诞生于现当代的评书,还是封建社会的套路,对女性听众着实太不友好。这也是《大唐侠女》难得之处,毕竟在评书这个男人世界,女人都是花瓶,能有个有武功有头脑不花痴的女主,太难得了。

4

然而不管怎样,单田芳是评书界的大师,这一点无人否认,尤其他所处的特殊年代与坎坷经历,还能在书里说尽甘苦情仇,不得不令人敬佩。在他的自传中,单田芳写道:

我要告诉“80后”“90后”的读者们,心浮气躁,恨不得一夜成名,这是不可取的,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这样,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言归正传 单田芳说单田芳》

对于很多80后90后来说,单田芳不只是评书表演艺术家,他还是那个时代的特殊符号,是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全家人晚饭时的娱乐,一家人在一起的缩影。

那个时候半导体收音机是比电视更常见的“娱乐设备”,也是好多人儿时的回忆。对广播台评书播出的时间,记得特别清楚,甚至强迫症一样一定要在那个时间吃上晚饭或者吃完晚饭,就为了享受不到半小时的“全家听书”时光。

告别单田芳:那个儿时耳边的声音远去了_第10张图片
半导体收音机

偶尔的奢侈打车,看着车上的计价器心惊肉跳,拮据的时候甚至结账时对司机说,数字刚跳,可不可以按照前一个数算。打车简直成了一种折磨,结结实实地体会到什么是肉疼,唯有出租车广播里单田芳的评书是一种安慰,听到兴起处,还为下了车没听到后文而心有不甘。

如今电视、电影、网剧,提供了太多娱乐选择,却让人鲜有合家欢的机会,父母盯着中央台,子女沉迷网剧,或在美剧英剧的世界里,再没有什么能让全家人聚在一起,认认真真做一件事。虽然各种广播APP层出不穷,但大多是加了各色效果的广播剧,一人一口的演绎,随着那个匮乏而闲适的年代远去了,只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告别单田芳:那个儿时耳边的声音远去了_第11张图片

告别总是痛苦的,可正如单老评书中常说:“天下间没有不散的筵席”“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虽然“再无下回分解”,但想到单老,总会穿越时空,回到记忆的开始,忆起那些明亮月光下的夜晚,轻摇小扇,和着夏日的虫鸣,半导体里单老的声音响起:
“上回书说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告别单田芳:那个儿时耳边的声音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