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第一阅读
图 | 互联网
第一阅读 |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疫情期间,在家隔离的我们不得不开启远程办公、学习的模式。被动的情势下,一些励志的故事倒是很适合这个非常时期。比如很多家长讲起了牛顿的故事来勉励孩子:牛顿在剑桥三一学院就读期间,伦敦发生了大瘟疫,一时间人心惶惶,牛顿便到乡下躲避瘟疫。但正是在这段独处的清净岁月里,他的创造力进入了的高峰期,思考出了他今后的大多数成果,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光的分解,确立了牛顿第一、牛顿第二定律和引力定律的基本思想。这也算是悲惨环境下的意外收获吧。1.蝙蝠,抑或是穿山甲、果子狸之类的野生动物,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为什么它们会是这么多病毒的中间宿主?
2.维持生态平衡,是否有利于减少瘟疫的发生概率?
3.病毒的初始暴发地是武汉,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汉在中国地理、交通中处于什么地位?
4.不同的地区,病毒传播的速度会有变化吗?天气、气候对病毒传播有多大影响?
5.了解春运的运力,武汉人口流出地和病毒传播地有多大的关联?
6.在国家公布的诊疗方案的中医治疗部分中,药方是随地区的变化而有不同的,为什么?
7.有人说,这次疫情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你怎样看待人类和其他动物、自然的关系?
1.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哪些大瘟疫?
2.史上的每次重大瘟疫都持续了多久?产生了什么影响?
3.在中国和国外,人们是怎么对抗瘟疫的?
4.不同国家发生瘟疫后的反应速度和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是哪些因素使其不同?
5.比起历史上的瘟疫,现代社会交通、物流、科技等的发展,为瘟疫的流行带来了哪些更大的隐患?
6.从古至今,随着对瘟疫的认识逐步加深,人们对抗瘟疫时的防护设备有何不同?
7.那些重大瘟疫的结束,除了和医疗救治有关,还和哪些因素有关?
8.为什么说人类从来没有真正战胜过瘟疫?
1.疫情中,我们每天看到的统计数据中都伴随着图表,这些统计图都属于什么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
2.利用现有数据,专家们是如何预测疫情趋势及地区感染情况的?
3.过去这段时间,湖北尤其是武汉,每天都接收大量捐赠物资款项,这些资源应该如何分配?
4.在我国,国家承诺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免费治疗,这些费用从何而来?
5.由于疫情,很多产业都受到了重大影响,延迟复工对企业和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6.过年期间,就有很多口罩及医疗用品制造商开始连轴转。除了这些,这次疫情中还有哪些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
1.在这次疫情中,各地都派出了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这些医生、护士、后勤人员等,都做出了什么贡献?
2.除了医护人员,还有从事哪些职业的普通人,成了在抗疫战线奋战的英雄?
3.政府、社区及企业,都在以怎样的方式保障我们的日常生活?
4.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火速建成并投入使用,调动了哪些政府及社会力量?
5.一次物资的运送,需要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需要多少力量才能完成?
6.医保制度是如何运行的?
7.作为未成年人,我们怎样才能为抗击疫情,乃至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什么是病毒的“宿主”?什么是“中间宿主”?
2.蝙蝠、穿山甲、人类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画出一条关系链吗?
3.病毒和细菌有什么不同?它的结构是怎样的?怎样才能消灭它?
4.冠状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别之处?
5.病毒可能通过哪些途径传播?进入人体后是如何扩散并危及生命的?
6.疫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为什么研发过程需要这么久?
7.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对抗病毒的?如果免疫系统太脆弱或太敏感,会发生什么?
8.普通人和医护人员采取怎样的防护措施,才能避免病毒入侵?
从疫情的疯传开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紧张起来,而很多长辈们却不以为然,以至于“劝爸妈戴口罩”一时成为了热门话题。而当疫情在全社会引起重视之后,“恐慌”又替代了原先的“漠然”,随之而来的是听信不明来源的谣言、疯狂囤积食物、连得了禽流感的鸡们都被掠得吃不到双黄连……
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相和谣言相依相生,而分辨信息真伪、不盲目行动,则是考验我们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素养。
1.我们应该从何处获得优质信息?
2.遇到似是而非的消息,如何考证消息来源并辨别真伪?
3.谣言往往具有哪些特点(比如断章取义、来源模糊等)?
4.不同专家发表的意见可能不同,官方口径和民间消息也可能不同。我们该如何看待?
5.大多数人认同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6.科学洗手、正确佩戴口罩,还有哪些科学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抗击病毒?
7.对病毒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很多以往的结论和建议得到了修正,那些曾经的谣言也不攻自破。例如药物方案的不断筛选和更新、方舱医院的设施逐渐完善,你还能看到哪些这样的例子?
在灾难来临之前,我们所有人都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而在疫情面前,生活中那些再普通不过的人,变得那么不普通。他们是倾尽全力救治病患、被发“强制休息令”的医生;也是全国各地为疫区购买医疗物资、日夜忙碌的志愿者;还是逆行武汉、吃睡在工地的建设者;甚至是倾其所有、把几乎全部财产都捐献的清洁工……
这些善举,一次次激荡着我们的心。此刻,他们是值得尊敬的英雄,而在未来的未来,他们更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
1.我们常说职业无高低贵贱,但不少人的潜意识里并没有完全认同。这是为什么?
2.那些在基层工作、从事高危工作的人,应该得到哪些额外保障?
3.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除了必需的物资,还有哪些迫切的需求?
4.你认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个说法吗?你怎样看待那些以公众人物捐款数额评价其德行的行为?
5.捐款数额少的国家或者公众人物,应该被指责吗?
6.善良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WHO(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说:“我们必须记住,这些都不是数字,而是真正的人。”每天,我们都会习惯性地看一眼疫情数据,为数据上升而忧心,又为数据下降而宽慰。当我们看到逝世的李文亮医生与普通人无异的微博,当那些真实的深度报道和人物日记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才感到一阵阵的痛——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啊。
怎样看待生命、疾病、死亡,怎样对待生活,这堂生命教育课,恰恰是这个春天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1.为什么明知有生命危险,还有那么多人自愿奔赴一线?
2.面对这么多人感染甚至死亡,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3.有研究发现,同样是感染者,不同的心态和求生欲对病情发展有影响。如果你不在疫区,你愿意怎样鼓舞疫区的人们?如果你在疫区,你会怎样鼓励自己和家人去对抗疾病?
4.我们该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与我们共同生存的动物?
5.当身边有人患病或不幸离世,你会如何给予他和家人支持与鼓励?
6.每个人总要经历生老病死,今后,你会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7.疫情过后,我们该如何珍视生命,珍惜家人朋友?
这将近两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里,我们都经历着极其特殊的事情。残酷的现实让我们有太多东西可以反思:与家人的相处模式、对自然环境的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惟愿疫情过去,春光明媚,我们和孩子一起摘掉口罩,走向这个世界,用一种新生的爱去拥抱它。这一天,总会来到;这一天,正在走近。
扫码关注
第一阅读
阅读·陪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