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内容:《洋人旅粤指南》——宁向东
原文精彩回顾:
1.中国游客到海外,一大损失是不做文化旅游。我们花大把的时间购物,但很少花时间长见识。香港是文化孤岛,乏善可陈,但比起香港,我们更像是文化沙漠。
2.明石大桥本身值得看,因为是世界上数得着的跨海大桥,施工难度大,桥梁蔚为壮观。就在明石大桥旁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房子,是大桥建设纪念馆纪念馆用非常直观的模型介绍了大桥建设的很多细节,包括在水流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把桥墩基石一块块地放到水里,并且防止激流将这些基石冲移了位置。
3.但更令我佩服的是这个纪念馆的设计,其通俗程度即使是小学生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展览馆里有少许日本学生,但中国孩子却忙于和他们的父母照相。这事实上形成了中国与明日世界的差距。
4.仿制过后,总会产生创新。艺术馆在仿制银器的旁边就放了一个自主创新的产品。一个银质的酒具,有一半以上的中国元素,手柄是一条龙,底座是西式的,有一个凸起,显然是为了固定西式红酒瓶底的凹陷。创新的地方还不仅仅是加了一条龙,制造者的标记也变成了LC,据说是广州名匠“利升”的缩写。这使我看到了希望。利升的创新产品制造期是1880年。由此看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日子,根据历史的经验,也不会久远了。
宁老师周末好,
谢谢您的荐文,很有感触。外出旅游能够在见世面的同时抓住不经意间的学习机会固然重要,但我更希望我们年轻人能明白,随时随地怀着学习和发现学习机会的心,更加重要。带着一定的目的去旅游,意外收获反而会更大。就着老师文章内容分享三点:
第一,看得懂博物馆的“价值”才敢说自己不负成长
博物馆及其藏品具有三大价值:
1.文物性
很多收藏品是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或者反映一个时期的文明水平和社会文化生活
2.艺术性
即欣赏和审美,不仅以今天的眼光来欣赏评判,还要放回到历史中看它们是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稀缺性
好的博物馆其藏品都具有稀缺性,一般越古老的越稀缺,也是其价值所在
第二,博物馆的旅程应当视为自我净化的机会
在我明白博物馆的价值之后,我再出行旅游必须去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馆、纪念馆,而且如果偶遇一些艺术馆我也会尽量去看一看,这给我的旅游计划带来的一大附加改变是,我开始选择一个人出游,可拜访目的地的朋友,但不一定结伴同游,一是因为有的“景点”只适合独自静静欣赏,其二是我的同龄朋友对这些内容往往不耐。
关于参观博物馆,分享个人的三点粗浅感悟:
1.审美愉悦
不同种类的博物馆唤起不同脑区的刺激,但优质的内容都是一种审美水平的提升,无论是文物、艺术品、画作、雕塑还是书法,即使会看不懂,但不影响其带来审美上的愉悦
2.图像魅力
社交媒体的崛起宣示着如今是一个图像时代,法国一座摄影博物馆的馆长发表过一个观点,他把图像分为两种:
一种是商业图像,为了满足人体的感官需求,是大众化的、平庸的,没有办法精英化的;
另一种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能够使人思考的,具有形而上价值的。博物馆的意义在于展示第二种。
他认为,“我们进入一个摄影博物馆,并非重复地观看日常看惯的图像,而是去感受一种颠覆的力量。博物馆的真正价值,在于评判这个世界。”
如今图像的商业化造就了非常繁荣的状态,许多图像不断被生产出来。但与此同时,商业化不断掌控着我们的视线,限制了我们的自由思考。很多致力于做纯艺术、做教育的博物馆,会刻意远离过于商业化的经营方式,给人们保留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人们在这里能够平静下来,能够回退,能够有空间去经营自己内在的自由,拥有不受商业化干扰的自由思考能力。”
“图像的功能并非提供愉悦,它还应该着让人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为了让人和自己生活的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与那些强加于我们、逼迫我们的东西保持理性的距离,让我们保有一定的自主意识。”
博物馆就应该是这样一个让我们去拥抱自主意识的场所。因此,“博物馆的真正价值,在于评判这个世界,而非简单的商业价值。”
3.知识之浩瀚,自己之渺小
我会感谢历史古迹和文艺创作者为我带来的知识盛宴,每次都能让我静下心来,想重新清零,继续学习
第三,全球化浪潮里的中国创造
宁老师文中提到参观过程中想到的从1850年左右开始,中国有趣的“自主创新”过程。
香港艺术馆搜集了一套“A货银器”(展览的原标题即是“Pseude-European silver”),是中国制造的“高仿”,仿的是英国19世纪初的银器。但仿制过后总会产生创新。全球化席卷和跨国公司的崛起,推动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浪潮叠起。
跨国企业往往是在历史的转换期里出现的。
1.政治或者社会的转型
2.社会群体的变化,尤其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的需求。
3.是科技进步,即伴随新的科技发现,在全球范围产生一批新的企业
技术的进步可能是指数型的。硬件在进步,软件在进步,而且各种技术叠加、混搭,催生出更多的进步。不过,人类适应技术进步的能力是线性的。我们适应技术进步的速度已经落后于技术进步的速度。要想在加速变革的时代能够幸存下来,我们必须学会“快速失败”、快速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