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读金观涛《兴盛与危机》(下)
只为回答一个问题——中国封建社会为何能延续两千多年之久。
6、封建王朝的修复机制
当三种无组织力量汇流,加速发展到冲破国家的强控制时,王朝天命已尽,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这时农民起义便成了王朝更替和修复的力量。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在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被大量镇压,土地关系获得了调整。大动乱对毒害一体化调节的废物来了个大清扫,新的统一王朝有了重建的土壤。无组织力量以农民为自己的掠夺剥削对象,农民大起义也以无组织力量为自己的扫荡目标。但有时也会出现农民战争调节失灵的现象如:东汉末年、唐末。这样的原因在于在王朝的末年首先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割据势力,在农民战争中上层的无组织力量与军事力量合流,在农民战争中这种力量进一步发展,镇压了农民起义,自身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但这在封建社会毕竟属于变态,当宋以后一体化结构完善时就再也没有出现农民起义调节失灵的现象。
农民起义扫荡无组织力量只是封建社会调节的第一步,在此之后还需要对社会进行修复即建立新王朝。在修复之时有两种力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一、宗法同构体。在王朝统治时期,宗法家族制度发挥了与国家结构的同构效应,大大加强了封建国家对个人的控制、管理作用。可以说,宗法家庭结构象细胞那样,保存了国家组织的信息。它使得旧王朝崩溃之时,保存了国家组织结构信息的家庭,能够成为新王朝重建的第一块模板。第二、儒家学说及一体化。以上的宗法同构只是社会下一层的社会组织,而一个国家的建立远比家族更为庞杂,而这个国家的组织就是由信奉儒家学说的儒生来组织完成。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以急风暴雨之势扫荡着无组织力量,这就为新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农民大起义所完成的只是王朝修复机制中“破”的这一环节。新王朝的“立”要靠修复模板完成,即实行宗法一体化结构。如此中国的王朝便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更替,但我的问题在于:为何在农民战争中没有产生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换而言之,以一般社会演化,中国为何没有形成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进而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7、永恒的资本主义萌芽
虽然我国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争论早已停止,已经被看做是‘伪命题’或者‘死结论’,但它毕竟代表了与封建主义不相同的更为先进的一种社会组织模式,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可以让我们更为深入的认识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新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如何被扼杀的,进而超稳定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按照前人的研究,一般来说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宋朝,此后明清有所发展,但为何其一直处于萌芽阶段始终没能像西欧一样冲破王权建立政权呢?一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障碍。
(1)强控制和郡县城市
如果对比西欧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其资本主义的成长是依靠相对自由的城市的发展来推动,但在中国城市的发展正是国家强控制最强的地区。第一:商业的发展对于封建国家本来就是一种瓦解性的力量,所以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只是在不同时期力度不同。国家一方面国家经济和政治上予以商人以压制;另一方面国家实行官办手工业的方式与商争利。第二、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而且是各级官僚机构的衙门所在地,强烈的封建政治色彩,极大方便了政府对于商业的控制。
(2)缺乏中介
众所周知,欧洲和日本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结合和壮大,通过两个重要的中介:一是经济结构中资本主义因素和王权相结合;二是新经济因素在意识形态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代言人,依靠知识分子接受市民文化来实现。这两个中介在中国封建社会都不曾起作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中央集权政体时,市民阶级并不强大。封建国家和皇帝利用由广大儒生组织起来的官僚机器,来和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导致的贵族化倾向进行斗争。这就注定了宗法一体化结构中的王权不可能再和市民阶级相结合,反而要利用一体化来遏制市民力量。
(3)原始积累的中断
为什么同时出现在十五世纪的英国‘圈地运动’和明朝的流民问题,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从表面看二者都实现了资本主义发展中重要的一步:农民与土地的分离。这一方面给城市手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另一方面也给手工业产品提供了市场。在中国这一进程并没有持续,一方面,在国家控制下的城市手工业发展缓慢并不能吸纳众多的失地农民进入手工生产领域;另一方面国家利用宗法一体化对社会进行强控制,抑制兼并使农民再次和土地结合。使这一过程无形终止。
同时周期性的农民起义不但扫除了封建的、贵族的,就连同资本主义萌芽也一并清除,使其很难有一个长久的、持续的发展过程,所以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永远在萌芽中。
以上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如果当做旧结构中不能产生新结构的例子即:承认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那新结构为何不能在中国产生?
8、脆性崩溃的悲剧
对比中国封建王朝的崩溃和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我们会发规中国封建社会组织解体方式是全面崩溃,我们称之为脆性瓦解;而西欧封建社会组织则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解体,我们称之为柔性瓦解。两种解体方式不同,造成了重大差异。什么叫脆性瓦解呢?用控制论系统论的观念来看,一个组织突然解体了,出现了完全无序的状态,那就是脆性瓦解。所谓柔性瓦解,并不是说新结构取代旧结构是一种渐变。新结构取代旧结构,总不可避免地要伴随着某种无序状态,出现社会革命的剧烈振荡。但柔性解体时,社会结构的三个子系统不是同时陷于无序状态,其某一子系统发生革命时,其他子系统仍处于相对有序状态,革命分阶段相继完成,西欧以英国为代表。
中国封建社会的王朝末期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只要是政治结构一崩溃,经济结构马上也随之崩溃,整个社会陷于无序状态。原因在于宗法一体化结构通过官僚政治把控制力伸到每一个社会细胞中,对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贸易实行有力干预,政治关系网与经济关系网过于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所以一旦政治关系网碎裂,经济生活也会跟着陷于彻底的混乱状态。。旧社会组织的彻底瓦解,不正是意味着社会革命的彻底吗?问题在于这种脆性的社会一旦陷于崩溃,就具有惊人的残酷性,特别不利于新结构取代旧结构。脆性瓦解总是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这种巨大破坏性,就给社会结构演化带来两个严重问题:第一,新结构缺乏内部调整的时间;第二,大动乱的巨大破坏性必然会摧毁进步因素的积累,造成积累过程的周期性中断。当新的、进步因素被摧毁社会的发展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毁灭,要么恢复旧结构。而中国属于后者,其中原因前面已有详述。
9、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至此便完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整个结构、及发展演变的剖析。总结来说:
从结构上来说,中国封建社会是宗法一体化结构,它具有发达的地主经济,大一统的官僚政治,意识形态结构是儒家正统学说。
从行为方式上来说,第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一体化结构及其维系的内部子系统,在两千余年中保持了巨大的稳定性;第二,这种结构的巨大稳定性直接和周期性改朝换代的振荡机制相关。
即:封建社王朝建立之初依靠其宗法一体化机制构建国家,并依靠国家对社会的强控制实现社会稳定、发展,但强控制本身又会异化出其自身不能克服的力量:无组织力量,当无组织力量冲破国家的强控制时,社会会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调节:农民起义,但因为封建国家的脆性:全面崩溃,使其扼杀了新的社会组织方式的产生,所以农民起义后依然会照旧恢复封建的统治,维持社会的稳定。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
说在最后:
(1)控制论只提供方法,而不能代替历史研究
(2)一种理论无论怎样正确,都不是事实本身,况且理论本 身的正确与否都值得怀疑。
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这种理论应用于中国当代社会,或许它会印证我的一个猜想:新中国并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