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旧文,总觉得尚有分享意义,便分享于此。
中国,从一开始对于新商品房市场的不熟悉,到逐步擅长,走过了十个年头。从洋房到豪宅,再到科技住宅;从社区到社群,从艺术到美学,再到奢侈品的叠加价值,中国房产,变化着花样的同时,也在自适应着人群的迭代发展。
人们的意识在突飞猛进的前进,思想被史无前例的扩张。众多信息,雪片化涌入,盲从,跟随,自我感觉良好的房地产虚假营销模式正在盛行。
“中式美学”“**社群”“科技住宅”“宽景大院”比比皆是,如何从这些浅显的语言中跳脱出来,回归围绕人的本质做质朴功课是现在的必要功课。
营销,不再是纸面上的纸醉金迷。营销,更应该围绕产品做足功课。
你的客户是谁?
地价3万,销售价格5万,开发商一句,我们是豪宅,就开始销售,那豪宅是什么?哪类豪宅?最终的居住人群是谁?泛泛的称之为豪宅,已不能完全细分市场。
任何营销都要从分析人的本质开始。当一个人能够拿出800-1000万甚至更高的价格,去购买豪宅的时候,他们看中的是什么?
据海外媒体报道,中国的泛富豪比比皆是,所谓泛富豪,是近几年,通过房产积累所获得第一桶金的泛富豪,手里的价值多源于房产购买,随着第一批商品房住宅价格上扬而获得利益的第一批年轻人。这样一批人,视野宽广,有投资意识,年龄多在35-45岁,在生物属性上,属于中间代,具备上下兼顾的纽带关系,在心理层面,兼具 从事业家庭得到双重压力。他们会看中什么?居室的奢侈品牌还是功能?还是富裕的假性身份感?
都不是,他们更看中,一个社区给他们带来的感受是什么?感受的营造来源于空间感和互动感两个方面。空间感,是三代中间的协调,既要合又要给予每一代人的空间。比如双客厅的需求,当父母在主客听看电视时,自己接待友人的需要同样可以满足,比如双出入口的安排,能使回家较晚的一方,不打扰核心人员的休息。再比如,主核心人员的私人的独处空间的设置。都将会是未来设计户型的要点。在互动感方面,涉及到更多的是全新生活方式的模拟实验。在商业的设置上,除了传统的商业配套理念,是否可引入能够引导此类客群改变现有生活方式的新商业模式?比如,小型剧场的引入,将会是未来社区,必要的文化互动场所;再比如,兼具办公阅读及独处或二三友人饮茶聊天的多重功能空间,也将会引入社区,将随时的休憩及文化滋养,变成一种可能。
在产品设计方面,“场”是核心,是人与人交往的方式,设计新交往方式,是后期所谓豪宅的核心观念。
你在市场中处于什么定位?
再也不是除了豪宅就是普宅的粗化市场时代。在市场中找到核心位置,不简简单单泛化定位为一个标杆项目或是独特的某种风格项目如此简单。后期的市场将会以客户标准为划分准则,出现以人群划分的细分市场,在产品趋同的情况下,更可多见的出现以某类人群配置服务的项目。将会出现以“青年社群”为蓝本研发的新一代生活的新型社区。社区将会围绕,一个社群中心及多个散点社群俱乐部为基础,形成围绕青年人心理需求的新商业模式。95后心理模式研发中显示,他们崇尚群聚效应,愿意更多的交流,也同时,希望在众多兴趣小组下发展独到的行为模式。给予95后发展舞台,并在生活上简化各个居室空间的功能,合并成可自由拓展的居室模式,将会成为后期研发的对象。
一味的追求豪,并不能产生最大化的流水及利润率。
房产的投资核算,将会发生质变?
新租房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不止是年轻租客的全方位落位新型项目,更加速发展了房产金融的新投资核算模式。房产基金,旅居基金等新房产融资模式将会开展。统一销售,统一运营管理及统一的服务标准及客户定位,将成为轻型投资者看中的新模式。投资房产,不只是投资某一百平米左右的房屋,更是投资后期的经营模式。越来越多的经营专家将会细分更多的年轻市场。
在租金回报率测算上,考虑更多的不只是出租的便利度,后期的打理费用,服务价格标准也同样是考虑的范畴。
开发房产的后期运营模式的建立,不止在口号上,更要实打实的告诉客户后期的服务标准,以便进一步方便投资者的预测。
我们说,新租房时代,让更多的年轻人,放飞梦想,更加自由,而也让更多的开发商,进入新的房产时代。专业化产品,更多的经营及商业模式思考,并不是请几位专家便能解决的,这需要开发系统从集团考量,制定适用于新租房时代的全新的战略策略,而对于此,迫在眉睫,也相当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