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德】篇

养生之道|【德】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道乃幸福解脱源,德是人间富贵根;为道日损明心性,尊道贵德大路通。


世间修道者如禾如稻,而真正得道者却是凤毛麟角,这是为什么?

这并不是道太难证得的缘故,而是由于对道的认知不够真切,且守道、悟道、行道、证道的程度不够所至。

究其实质而言,道是一个极其简单又非常容易的客观存在。

古之大德常说:“平常心是道。”故庄子有:“道在屎溺中”的衷言。
   
但【道要德培】。即德是开通大道之门,进入了悟解脱人生苦难、回到生命永恒的钥匙。
养生之道|【德】篇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德乃得也!学道若然有所改变,必然有得或世人所言的收获应之。

《道德经》云:“得其一,万事毕。”一者无欲而无所不欲,亦即无为而无所不为也!

而进入【德】的功夫,必要做到自知晓它的作用时就开始行动;

崇敬那高尚【德】的功夫,要从诚心诚意时开始;
   
修养德的功夫,须从改过迁善开始!
   
老子云:“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即包含德的程度,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赤诚无暇。
养生之道|【德】篇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纵观世间众生,刚刚降临这个世界的时候,哪一个不是纯真无邪的赤子呢?


若能去净那后天习气的染污,返还至初生时的婴儿状态。圣人的德,也就是这个样子而已!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姐妹、朋友,这五者,是天下所有进入道的捷径!舍弃这人世间五伦法则而去谈道,终究是个外道!
养生之道|【德】篇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智、仁、勇三者,是天下所有达至【德】的捷径!舍弃这三者而言德,却是违背了【德】的内涵与要求!

古人因一怒而安定天下,倘若我们今天用一怒来安定这颗放荡不羁的心,可以称为大勇!但必须用智慧亦即“大智大勇”来帮助,用【仁】来成就!

这是因为【用智】就会【觉而不迷】;【用仁】辅助则【纯一】而不杂乱。【智、仁、勇】三者齐备,才可以说是达到【德】的要求,大道这才开始凝聚了。

孔子说:“据于德。”这个据是固执的代名词,即是说人的如来本性(真心)固执于德上,则一得永得而不会失去了。

如此持恒既久便成为了习惯,一但成为习惯,进而就转化为【仁】了。

白鬓老人说:

朱熹说:“这个德呀,也就是得呀!”即立身行道有收获于【心】呀!

我们为人处世,平日应当痛自检讨:

自己究竟是有真知么? 究竟有真得么?

即使有些所谓的见地,不过是浮浮泛泛而已的呢?

如果有,则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果没有,则应当扪心自问:“你的心里真的平静、安宁么?”

覚明居士:

德乃道基互相依,基深础厚辅道成;

为人立身当行道,若然达至要德培;

今者得道为何鲜?知之未真难固勤;

入德功自知几始,崇德功夫始意诚;

修德有获须迁善,含得之厚赤子吟;

圣贤之德如赤子,去净习染坦荡行;

君臣父子夫妇晓,昆弟朋友五伦循;

天下达道谨遵守,舍此言道外道门!

勇者不惧死生忘,万难排除证菩提;

智者不惑柔似水,滋养万物上善存;

仁者无忧活当下,胸襟宽阔耀光明;

三者具备达德路,弃此谈德悖德离!

古人一怒安天下,吾今怒安斯心宁;

斯心安得谓大勇,亟需智助仁辅擎;

大智若愚不迷醒,仁人纯而不杂陈;

勇智仁备淳德至,大道从此始结凝;

孔子谆教据于德,本性固执得一临;

一得永得弗失去,持恒纯熟普化仁!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 第十八天 覚 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生之道|【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