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越早教会孩子越好

前两天隔壁搬来一对小夫妻,带着个3岁多的小男孩多多。妈妈脾气可能有点暴躁,每次看见她的时候,总在训孩子:

“玩具又让小姐姐抢走了?”

“啥?2岁的小弟弟都能把你的挖掘机抢走。”

“就知道哭哭哭,要么不要给,给了就不要哭!”

看着多多委屈的神情,突然想到了朋友家女儿果果:

果果今年二年级,一直不是那种小气的孩子。小时候小朋友来家里,她会把柜子里的所有玩具都搬出来,哪怕是自己最爱的玩具,她也会在妈妈的要求下送给其他小朋友。

上小学了,果果的妈妈发现整整一学期,果果都在丢橡皮啊、铅笔啊。后来才知道同班同学向她借,她都给,哪怕同学忘记还了,她也不好意思去要回来。

其实吧,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不懂得拒绝,不会说“不”,所以自己受委屈。

不会说“不”!Why?

最最开始,孩子是会说“不”的!

大约在孩子2岁左右,进入了自我意识敏感期,开始占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小小包那会儿经常会指着自己喜欢的玩具反复跟你强调,“我的,我的!”或者指着爱吃的菜跟每个人说,“我的,这是我的。”简直了!

看吧!一开始孩子都是拒绝分享,以此来宣告自己对物品的所有权。

那为什么后来有的孩子不懂拒绝了?

第一,因为家长好面子啊,当别的家长提出要求后,我的孩子不配合,好说歹说都说不通,我会很丢脸哎,那怎么办呢,直接从孩子手里拿过来就给!管他哭不哭,先给了再说。几次之后,孩子也觉得,反正再哭再闹都没用,那就给吧。

第二,源于我们一直都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因为分享是美德,

“你是哥哥,给妹妹玩一会怎么了”

“这么小气,就玩一下啊”

可我们却没有告诉孩子,分享可以拒绝,分享也并不等于失去。

怎么帮孩子学会说“不?

唤醒孩子的自我意识

前面提到,孩子在最初是懂得说“不”的,只是因为我们的干预和道德施压,孩子的自我意识被压制或隐藏。

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真实想法。问问孩子想不想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然后把决定权交给孩子,由他来说“不”。

这一步看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可没那么简单。孩子在过去学会了听话和顺从,家长原有的观念还会时不时冒泡,因此,耐心和坚持很重要。

教会孩子有技巧的拒绝

很多时候,失去朋友并不是因为拒绝了,而是欠缺说话技巧。所以,大胆说“不”是气魄,有技巧的拒绝则是修养。

通常,我们可以教育孩子,如果你不想直接拒绝,就换种方式,如交换玩具、交替玩耍、晚点答复等。如果你很确定要拒绝,可以礼貌的说:“我还想再玩一会,晚点给你玩好吗”。

让孩子坦然接受拒绝

我们在教会孩子说“不”的同时,也要让他坦然接受其他小朋友的拒绝。因为每个孩子都存在“自我意识”,都有权利决定要不要接受其他人的要求。

所以,同理心很重要。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外,被拒绝是很正常的啦,不用觉得没面子。

学会说“不”的维度很重要

当然,孩子一味谦让,没有底线的成全他人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所以,我们教孩子学会说“不”,需要把握好维度。

如果孩子还很小,处于自我意识萌芽状态,就不要给他上纲上线,随成长规律发展就好。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就要告诉孩子无条件拒绝的三种原因,

“不可以”,

“不愿意”,

还有就是“力所不能及”。

违背做人原则,甚至是有违道德、触及法律的请求,比如作弊啦、翘课啦、小偷小摸的行为,绝对“不可以”。

跟自己的意愿或计划有冲突的请求,像是果果同学那样,借这借那,借了还不还;朋友提议去爬山,而自己计划好了去图书馆,“不愿意”就拒绝!因为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帮助别人,委屈不说,自己的事情还会被打乱。

如果朋友的请求超出自己能力范围,那就是“力所不能及”了。我们要告诉孩子,这种情况千万别逞能,义正言辞的说“不”即可。有一句话说的好,“我很想帮你,但爱莫能助。”

包妈碎碎念:一个从来都不会说“不”的孩子,其实是用自己的委屈成全别人。这样的小孩很吃亏,因为他不懂拒绝,害怕失去,担心不被尊重。结果他们却最容易没朋友,被轻视,甚至被嫌弃太软弱。所以,不如趁时间还早,教会孩子说“不”吧!让他们明白:拒绝未必会带来伤害。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个字,越早教会孩子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