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鸟长虫
今天是七月最后一天,同时也是周末,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行动派一位朋友发了她七月份看过的书单,这种形式很新颖,也是盘点自己的一种方式,我很喜欢。
正巧手头在看王坚的《结网》,开篇就说,“不要重新发明轮子”,要勇于借鉴、要善于借鉴,于是我决定也借鉴一下这种形式,写一篇本月读书书单,希望其中有你喜欢的书。
1.《长尾理论》
传统市场符合80/20理论,即20%的热门商品占据了总利润的80%,所以大家都紧盯前20%,在这篇红海中杀得天翻地覆。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我们的文化和经济的重心正在加速转移,从少数的大热门,转向大量的被传统企业忽视的小众市场。
也就是说,随着电脑、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曾经不被重视的小众领域中机会将越来越多,互联网拉近了买方和卖方的距离,如果成为某一细分领域的专家,就很容易在这个小众领域关注者中兑现价值。
这正是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的原因所在。
看长书评:为什么有的人能凭兴趣赚钱?
2.《常识》
本书作者是托马斯·潘恩,一个不为我们熟知的名字,却是美国民主体制之父,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论”的人,就在当时美国的国父们都在纠结是否要和英王议和的时候,这本《常识》席卷北美大陆,改变了每一个人的观念,促成了美国独立革命的胜利。
连“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名字,都是潘恩起的。
当时北美第一畅销书是《圣经》,第二本便是《常识》,这也是为什么自由、民主的思想成为了美国人的常识。
但这是他们的常识不是我们的,我们在用“自由、民主”这样的词汇之前,还是要多补一点常识。扩展阅读推荐:刘瑜《民主的细节》。
另:感谢海星的书
3.《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如果你是团队的管理者,对管理有点小困惑,可以看这本书做一下自我梳理;但是对于不是团队的管理者的我来说,帮助不是特别大,没有实操经验去印证,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何况这本书真的蛮枯燥的……
什么样的团队是好的团队呢?我从书中总结了三点:拥有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规则,和严格的执行。
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公平”,但是其实生活本来就不会存在绝对的公平,不把精力放到抱怨或对公平的评论上,而是要放到自己是否给团队带来价值上。
看长书评:用这三点,判断你加入的是否是一个好团队。
4.《皮囊》
韩寒给这本书写的评语里有一句话是:“好的文字往往带给人两种阅读的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
这两种感受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都出现过——前半本的时候舍不得读完,后半本的时候一口气读完。
蔡崇达的文字功底、讲故事的能力没得说,超赞,但是我觉得本书的精华全在前五篇文章(分别是: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读完之后,感到怅然若失,真正做到了读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
放下书,我会想,我是这幅皮囊的主人,还是被它困住了?
5.《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一句话描述这本书,那就是-1-3岁产品经理实操手册。
本书的作者苏杰在出这本书的时候,是他做产品经理的第四年,四年的工作经验,就能沉淀下来一本书,真的是难能可贵,真印证了那句话:“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这本书像山上一棵树,有主干、有分枝、有案例,作者希望打造一个框架,把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都囊括进来,就是有点不接地气。相比之下,王坚的《结网》,更像河里一条船,从上游驶向下游,一点点向读者介绍沿途的风景。
总体来说瑕不掩瑜,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入门书,不论本职工作是不是产品经理,我都推荐大家看一看。
看长书评:那些产品经理们一天天都在忙些什么?
6.《布罗迪报告》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博尔赫斯的书,之前只听说过他的名字,也只知道他和马尔克斯一样,擅长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我不太了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具体标准是什么,但我知道这些作者的脑洞真的很大,脑回路也与迥异于常人,让我见识了什么是优雅地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本书是一本短篇集,每个故事都是以极其平常的场景开始,以始料不及的结局结束,值得反复玩味,最喜欢《遭遇》这一篇,讲的是曾经一对世仇,相互寻仇但一生从未遇到,但这宿怨却沉睡在他们的武器中,由后人做了最终的了结。
作为一名资深宅男,周末最好的休闲方式莫过于窝在家里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而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读书。
许多人都把读书和学习划上等号,对我来说读书其实是消遣,并且,我会因为看书时间太长,耽误了其他正事儿而感到懊悔,比如耽误了写总结。
再分享一个恐怖的小故事吧:
明天周一
我去写总结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