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读书:初识之后

初识格非,是从《金瓶梅》开始。 三年前读了他的《雪饮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颠覆了我对《金瓶梅》的原始印象。读书这件事,真是淫者见淫,智者见智。二十岁前读《金瓶梅》,除了嫌回前诗太粗陋之外,所有的目光都在那两万五千字上,真可惜了这煌煌巨著。直到遇见格非,重读这本书,才发现这本小黄书原来讲的是明朝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社会众生像。后来又读了格非的短篇小说集《相遇》和杂文集《博尔赫斯的面孔》,对其先锋叙事手法惊为天人。

4月读书:初识之后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年江南春尽的时候,读了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精妙的叙事手法偶然闪现,更多的是悲悯。《金瓶梅》的悲悯在于浮世众生,格非这部书的悲悯在于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三部曲中反复提及的花家舍,似是知识分子眼中的世外桃源,窃以为是对知识分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的讽刺。花家舍的建立者恰是晚清隐退的官员,他心怀乌托邦的理想,却最终沦为土匪。其追随者在他死后更是自相残杀,使花家舍血流成河。第二部中的花家舍,在其世外桃源的表面之下,实际上是一个被统治者牢牢控制在手心的幻城,岛上的居民一举一动全在黑幕般严密的监视之下,人人都是被怀疑的对象。第三部的花家舍,则干脆沦为地产商的吸金之所,风月之地。花家舍并不是作者对乌托邦的憧憬,而是其对世界大同的批判。人性自私而阴暗,哪里会有什么乌托邦呢?

4月读书:初识之后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初识苏童,是从张艺谋开始,确切地说是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这部片子堪称如今烂大街的宫斗剧的鼻祖,争风吃醋,偷情通奸,丫鬟上位,巫蛊诅咒,一样都不少。然而我一点都不喜欢。苏童的《妻妾成群》本意也是悲悯,中国女性几千年来没法独立生存并不奇怪,而读了新学受了新式教育的颂莲仍然选择寄生的生活,不禁让人愤懑。

张艺谋的电影我大多不喜欢,但是他主演的《古今大战秦俑情》是我挚爱的电影之一,请注意这部电影里他是主演而不是导演。1989年我上小学二年级,在某俱乐部(当年的电影院不叫俱乐部就叫文化宫)泪流满面地看完该片之后,受到了爱情的启蒙。高中毕业那年读了李碧华的《秦俑》,觉得这部电影并没有辱没原著。只是当年爱过的人,如今远隔重洋,没有机会见面。前一段在朋友圈中重逢,却发现彼此在精神和智力上的差距太大,不如不见。

4月读书:初识之后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初识Michael Lewis,是从Brad Pitt开始,确切地说是从2011年的电影《Moneyball》开始。2015年的《The Big Short》之后,成功路转粉,并开始关注他的一系列作品。《The Undoing Project》是他的新书,今年3月在《The Economist》杂志上看到书评之后,立即下单,4月一直在读这本书,脑电波一直处于亢奋而愉悦的状态。这本书呈现出来的是对全人类的悲悯。不管是经济学家、律师、医生、统计学家,还是平民百姓,所有人都会在无意识和非理性的情况下做出各种错误的判断和决定。值得思考的是,人们又很抗拒任何可以帮助他们修正错误判断从而做出正确决定的方法。

惊叹于书中两位心理学家基情四射的友谊,除了没有肉体关系,他们简直是精神上的伴侣。而对于真正意义的夫妻而言,智力上棋逢对手、体力上未见悬殊、三观上琴瑟相合、经济上不相上下,基本上可以保证一辈子相看两不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4月读书:初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