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佛心谈世俗情…

用佛心谈世俗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真正的佛法在人间,前些日子看到《杨澜访谈录》采访星云大师的一段节目,大师称他在传播人间佛法,会以慈悲心参与人间生活,比如有相爱之人请他去证婚,他会很高兴去的。由此可见,佛说的智慧就是要应用于生活,才是真正的觉悟了。

世俗生活主要莫过于婚姻了。如何经营幸福的婚姻,我想这已是大家说得泛滥成灾的话题了,我也无意多些啰嗦了。我想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说:心的层面,很多时候在一段感情里我们是在演独角戏,与其说我们要另一半如何爱自己,还不如说是在对方身上寻找能完整我们内心缺失的部分…

正如安妮宝贝所说:我们在一张陌生的面容上寻找属于自己前世的线索和依据。茫茫人海中看似盲目却内心极清楚分明。与其说在寻找一个人,不如说是在寻找能够让自己完整的部分。有所亏欠,的要填补。有所付出的,要获取。循环本身就是一种平衡。

——把人生看得多么通透了。

好的婚姻应是这样的状态:即使已在一起走过七八年甚至十几年了,当初的激情肯定会变淡了,有一部分转化为亲情了,还要有一部分(主要的)升华到两个人灵魂上的共同成长。也许成长的速度有快慢,看问题深度有不同,但是一定要有这过程,并尽可能求大同存小异。如此矛盾会逐渐减少,小事化了。灵魂的修为才是最重要的。共同学习佛法,学会慈悲相待,懂得万事万物无常,才会彼此珍惜,有信仰的婚姻才能长治久安…

人的一生,能够得到身心统一有始有终可完尽的感情,机会稀少而珍贵。大部分人未曾得到过匹配的伴侣。不过是面对现实的一种分裂而机械的维持。两个人在一起却无法相容的孤独,有时远远强大于独自一人。

安妮宝贝的这段话诠释了多少夫妻现有的生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呀。

其实婚姻走到这地步已现悲哀。

我们既然发现一段感情中,所谓的爱情很多时候是自己一个人的心里互动,有亏欠需弥补,属于心理要求。有欢乐要分享,也是个体心理活动。那么,就要重示修心了,学习佛的智慧,是最好的修炼身心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婚姻或爱情之中,把握好自己一方的心理状态,或使之平衡,宁静,或使之阳光明媚,或慈悲怜悯…只要心态是和善的,宁静的,身体就会附之表现,无论世事如何纷乱,我自如如不动,既稳人心,也稳家庭。这样的身心任你放在何处都会产生美好氛围…何愁感情不其乐融融…

平时多看看佛经,确实会净化我们的身心,这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一旦对贪,嗔,痴不执着了,那么很多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生活也将变得轻松自在。

总结起来,婚姻也一种是因缘巧合。也完全可用佛教来阐释。若我们知道世间事本无常。那么面对各种婚姻问题,都可化难为易直到风平浪静…今天的事故,明天也许就是故事了。有平静的心态,那么面对生活中的小恩小怨,磕磕碰碰,心情就释然了很多。也只有知道一切事情都会随时间消逝,爱的人最后也会消逝,才会真正心生慈悲,珍惜,微笑对他人…

婚姻如此,世间的合种关系也需用佛法智慧来维持,面对。

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有时看不惯一个人,甚至是讨厌,但是有种种原因,又不能避免的与之相处,像同事关系,亲戚关系,邻里关系等…如果不解开心结,又避之不开,那不是烦恼多多?

自从读了佛经,里面的一句:用无分别心对待众生,让我茅塞顿开。是啊,也许当初因一件事或一句话讨厌别人,是因为他们的所为给了我们不愉快的心里感受,接着我们内心起了习性反应:讨厌他。而这讨厌不会说明天或以后就消失了,虽然当时的不愉快的感受已消散了,可内心存留的习性反应还在,这就是习惯成自然了,也是问题根本所在。这时想改变对某人的看法那就有难度了。细细想来,我们讨厌一个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经过呢?

如果学会为人处事做到无分别心,事情就简单了,不要刻意在意识里提示自己,那人很讨厌,也许他有他的原因或是苦衷,而我们不知情,换位思考我们有时也是不是成为别人眼里“讨厌的人”呢?

随着时间流逝,当初我们看不惯的人,或许也改变了,只是我们旧有的习性反应还在作祟。这时的问题,不是别人身上的了,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问题了,可见心的作用是多么强大!学习佛法以后,了知世事无常,知道一切都在改变,只是我们顽固的习性反应还在,那烦恼还在,改变自己的心,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学佛吧!它会让你的心变得柔软了,平静了,开阔了,周围一切才会为你改变。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自己真正能做自己的主,那时的人生画卷才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佛心谈世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