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和当下谈谈

十年前,08年的1月1日,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再过五个月会有一场大地震,只知道奥运会会在高考后召开,而高考,恰逢端午节。求学生涯在6月8日会有一个战略性转移,我满心欢喜的想象着考西电,似乎是个充满希望的年景。

十年后,18年的1月1日,我和媳妇两个人瘫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着并没有什么营养的跨年晚会。唱歌的明星都不太认识了,只是唱的还是那些年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歌曲。朋友圈突然掀起一阵晒十八岁照片的狂潮,我翻看了下还没有胖起来的十八岁,最终还是点了取消。

人人开始走下坡的路的时候,我还在知乎上乐观的回复别人说,放宽心,这么大的网站,到时候一定会有很多强人做出来相应的迁移软件的。如今已过去多年,并没有出现很好用的脚本。我也很可悲的发现,其实人人的用户并没有很广,只不过自己圈子里的人在用,所以以为全世界人都在用。而且,大数据的盛行,各大公司越来越倾向于把数据留在自己这里,哪怕是销毁了也不愿让用户取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包括我现在正在用的。虽然爬虫能实现这一功能,但是反爬虫技术也在成长,可见的未来,要回自己的数据并非一件易事。

十年前,我们说的最多的是我看某某某书上写到,时至今天人们谈论的更多的是某一个公众号的文章,某一个App里的说明。三五分钟就能阅读并且形成一定观点的知识点,在人群中广泛流传。也不能怪民科盛行,人民群众给了民科这么优良的播种土壤,它们不生根发芽岂不是对不起广大人民的细心栽培。人们宣传着自己知道的那一星半点的知识,麻痹着自己的大脑。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懂量子力学,然而物理学家自己却说,很抱歉,我很难理解量子力学。

回头看自己大学之前写过的东西,再比对大学以及现阶段的文章,就会明显的发现这个趋势。文章主线变散,层次结构交错,完全没有以前那样的思维连贯性。不能说是大环境改造了自己,更多的是自己对大环境的主动融合。虽然我还没有养成公众号一句一行的坏习惯,但是照此下去,怕是不久矣。学校教导我们要逆人性而为,早起、勤奋、思考,这些才能带来财富,推动社会进步。而各类厂商则在教导我们要顺人性而为,即时享乐。短文章、短视频、综艺,以此来让我们心甘情愿的交钱。尼尔伯茨曼泉下有知,不知道对今天的情况作何感想,这盛世是否如你所愿?看看,都这么些年过去了,我对这类问题的引用仍然是《娱乐至死》最多加一本《浅薄》,其他的书籍呢?还是因为阅读量骤减吧。

不能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小时候的自己如若看到现在的自己连扫地都用机器人,怕是会一脸嫌弃。时代变迁,很多事情已经不能简单的用好坏、对错区分。18年会怎样呢,我也没有太大的期待。至少在这个年关,我不太想说自己,我想和这个当下谈谈。

新年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18年,和当下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