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廉政 “东坡肉”

亲民廉政 “东坡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宋朝文豪苏东坡先生,性格疏朗豪放,为官亲民廉政,十分懂得体恤民间疾苦。

他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造诣深厚,留下众多千古传诵的名诗佳篇;为官一途也是坎坷跌宕,一生廉政亲民,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民间称颂颇多,享誉中外的美食名菜“东坡肉”也流传着许多美谈佳话。

东坡先生本名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澈,并称文坛“三苏”。直到四十多岁,因政见不同,为维护农民利益反对新法变革,他得罪了新党中的一些小人,被以诗文讪谤朝廷而构陷入狱。著名的“乌台诗案”差点让神宗震怒砍了他的脑袋。

好在他的官声、为人以及在文坛的卓著声望,得到朝中许多清廉有识之人的援手,代为奔走求告。同时新党领袖王安石兄弟二人也出面作保,最终他被贬谪到黄州。


亲民廉政 “东坡肉”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旧友出于同情,帮他请得了当地军营废弃的东坡荒地一片,让他就此带着夫人开荒种地吟诗书文打发时日。

生性豁达的苏轼并未因仕途惨淡、贫困潦倒的打击而意志消沉,反而随遇而安地在此扎根,亲手打造出一派怡然田园,自号“东坡居士”。将自己的郁郁不得志慢慢开解排遣,保持了自己的做人气节。闲时漫步绿荫草坡,望眼前滚滚长江东逝水,诗情豪气勃发。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一系列的千古名篇。

作为对烹调菜肴颇有心得的古代美食家,苏轼尤喜红烧肉。早在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带全城百姓一同筑堤保城。百姓杀猪宰羊慰劳感谢,苏轼坚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难忘这样酥香味美、肥而不腻的新食法,便称之为“回赠肉”。

在黄州期间,闲来无事,他亲自下厨制红烧肉并写下诗句:“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渐渐不得其法的百姓开始竞相仿制,食而知味后,戏称此肉为“东坡肉”。


亲民廉政 “东坡肉”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东坡肉”真正闻名是在公元1090年宋哲宗元祐五年 ,苏轼已回到阔别15年的杭州二任知州。五六月间,浙西一带暴雨肆虐,太湖泛溢,农田大量倒灌。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又与浙西一带的人民共度了最困难的时期。

他还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身为一方大员,时常与民同苦,不拘小节,直接就提着袍子行走在淤泥烂洼之间,亲自指点示范百姓施工挖泥,百姓的干劲士气大受鼓舞,很快使西湖旧貌变新颜。

因疏浚西湖有功,保住家园的杭州老百姓非常感念苏东坡恩德,却无以为报。听闻他在徐州及黄州时最爱吃红烧肉,于是大家纷纷抬酒担肉表示感激。苏东坡认为自己身为父母官,应尽之责而已。收受百姓酒肉便成了接受贿赂,哪里肯收,一再坚拒推辞。百姓无奈,干脆把酒肉抬到苏府门外放下就走。苏东坡这下着急了,百姓贫寒,如此重礼当晓谕他们各自领回。

可等来等去,谁也不肯来领,天热难耐,猪肉渐渐不那么新鲜。苏东坡急中生智让家人把肉处理好泡进黄酒中杀菌保鲜,继续请百姓领回。最后实在无法退回,于是他只好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制成熟肉,作为堤坝筑成的庆功宴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夫们吃。黄酒浸泡的红烧猪肉,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民夫们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当时,杭州有家精明的菜馆老板,听人夸“东坡肉”好吃,想法打听到烧制过程,制成挂牌写上“东坡肉”出售。一时门庭若市,生意很快兴隆起来。不久,杭州大小菜馆纷纷推出了“东坡肉”。后来,杭州厨师们公议,将“东坡肉”定为杭州第一道名菜。“东坡肉”美名便随食客的流动渐渐传遍全国。

作为一个文化名人,苏轼更是随时在民间传播文化美学,他不仅为堤坝六桥提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还指点当地百姓在堤坝边有序地插柳栽桃造就一派桃红柳绿春晓水彩画图,今日柳浪闻莺的苏堤美景虽已历经千年风雨变迁,但与当初苏轼的才思妙想功不可没。千年的生态美景,造就了千年的风景文化传奇。

好吃喜肉的苏东坡却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他认为,士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与精神境界。有了高洁的情操,才会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雅,不畏强权,直道而行,卓然为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民廉政 “东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