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位老师打call,因为我们经常生活在父母的视野之外

原创 2017-09-24 姜汪维 经典新知生活

为这位老师打call,因为我们经常生活在父母的视野之外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近日,贵州大学胡鸣老师带着85岁老母亲上课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

老太太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儿女中只认识胡鸣一人。症状严重到拿洗洁精当饮料喝,糖、盐和洗衣粉已经分不清楚。从4年前开始,胡鸣上课时就带着母亲。据学生反映,在上课的过程中,老人很安静,或是小憩或是“听课”,没影响过学生上课。

胡老师说:带老娘上课,只为让老娘在我目光所及处。

读文至此,令人泪奔。老年痴呆并不是形成这场困局的根本原因,胡老师的境遇也并非个案。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与父母处于双重断裂与双重空巢的状态。很多时候,父母不在我们的目光所及之处,我们也不在父母的视野之内。

从十几岁出来读书,我们离开了父母,由于距离和文化程度的差距,父母很多时候不知道我们在那里,从事什么工作。

考上文学院的时候,母亲说:我儿想当作家。

在大学工作,母亲说:我儿在机关上班。

到外地出差,母亲说:我儿坐飞机去开会了。

前两天,刚刚学会使用微信的母亲“闯入”了我建立的一个微信群。这个微信群讨论的是非常专业的问题,她根本就不可能懂。但不知道她是怎么进来的。我不忍心把她“请”出去,就让她静静地呆在那个角落里吧。至少,我在她的“视野”之内。

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6年60岁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亿3000万,占总人口的16.7%。在这样庞大的老龄人口的情况下,又发生着波澜壮阔的城镇化运动。年轻人通过教育和务工的方式大量进入城市,但却将庞大的老年人留在了乡村。农村中的老人,很难分享到现代社会带来的文明成果。

因此,我们面临的困局是:社会变迁越快,越会将老年人置入昨天。所以,这种断裂表现为双重断裂:一是青年子女与父母亲发生的区位断裂与代差断裂,二是城市与乡村发生的现代与传统的断裂。换言之,自从我们离开家门那一刻起,永远都不会再次回到父母的“视野”之内。

子女的离开造成很多父母提前45岁前就进入“空巢状态”,而另一方面,城市生活的压力使年轻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成家立业,由此形成“青年空巢”。——“两个空巢”是当今中国人情感撕裂的真实现状。

对比一下遇到过类似情况的我们的近邻——日本。

上世纪50年代,日本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1954年4月5日下午3点33分,第一列专门运送农民工的临时夜行列车从青森发出,开往东京上野,拉开了长达21年的日本城市化大幕。

当年的歌星井泽八郎有一首流传颇广的歌《啊,上野站》:“上野是心中的车站,假如人生必须从哪里开始,我宁愿是这里,因为车厢里还有故乡的气息”。——成千上万的打工者,怀着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忐忑,唱着这首歌,从全国各地来到东京。20年后,日本的城市化率从30%上升至70%。

如此迅捷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短暂的双重空巢的情感撕裂、社保不健全、工资拖欠和劳动条件恶劣等情况。但整体而言,他们不仅实现了发展的效率,同时实现了发展的公平。因为较好地解决了进城人员住房、子女上学以及保障农民收入的问题。

迄今为止,日本农村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一直高于城市。而这一切,同时也倒逼了日本城市的政府和企业,为了吸引农村劳动力必须更要“善待”进城务工者。中国在这一点上,恐怕还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阵痛。

此外,当初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时候,我发现家族文化有利于弥合情感的代差断裂,也有利于文化本身的传承和创新。换言之,让父母和子女始终互相保持在自己的文化视野之内,由此形成一个精神共同体,这是家庭之幸,也是文化之幸。但是家族文化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几代人职业的延续性,另一方面需要后人不断在“返本”的基础上做“开新”的工作。我们很多年轻人,或许都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长久以来,我有一个小小心愿:在某个日子,请我的妹妹走进大学课堂,听我讲一堂文学课,因为喜欢文学的她上完初中就辍学了;也想请母亲来旁听,因为她一直在善意地“误读”我,而我想始终保持在她有限的视野之内。

——9月24日中午于“复兴号”高铁上,由沪返京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这位老师打call,因为我们经常生活在父母的视野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