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坝顶,见证历史时刻
一声哨令,牵动最后一方混凝土注入坝体,也牵着围观者的心。
三峡大坝左右贯通、全线到达设计高程185米的定格时间是2006年5月20日14时。这一时刻,注定要载入世界水利史册,使许多人不能忘记不肯忘记:不管是当年的“主上派”、“反对派”,而今的参建者、旁观者;无论是对中国国力和筑坝技术的怀疑者,还是担心筑坝引起生态环境变化而产生恶果的人士。
面对一座举世无双的钢筋混混土大坝巍然耸立在万里峡江,面对一座里程碑似的“银龙”神奇般展现在雄鸡型版图西部,我想,只要是有正常思维的中国人,谁都会为她的“横空出世”而喝彩!
因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完成的自万里长城以来最宏伟的工程!
因为,这是世界水利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壮举。它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国力,亦向世界彰显着中国人的智慧、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我有幸见证三峡建设者宵衣旰食13载,在一个叫做三斗坪的宽阔江湾之中堡岛水域,成功筑成了全长2309米拦河巨坝;
我有幸见证了97大江截流、02明渠截流、03水库初期蓄水、船闸试通航、电站首批机组发电、06大坝浇筑全线到顶等三峡工程重大事件;
我还将有幸见证水库蓄水156、右岸首批机组投产、地下电厂机组发电、三峡工程全面竣工筹一系列重大庆典活动。
今日,我站在大坝之巅,看到了曾为三峡工程呕心呖血十一载的领军人物陆佑楣,这位已退隐幕后的睿智长者,面对记者面对成功,他的言谈犹令人回味;
今日,我站在大坝之巅,还看见了为大坝设计奉献毕生才学的设计大师郑守仁,他那永远和蔼友善的面孔,令人疑心摆在他面前的并非是一道又一道世界级技术难题。
大坝今日全线到顶,国内主流媒体竞相造访,数百名记者眼中的三峡,该是什么模样呢?
作为三峡参建者,作为一名当代作家,我看到的大坝具有多种功能和多重属性……
在坝顶,感悟数字魅力
自1993年准备工程开工,三峡工程建设己历经13个寒暑。
风雨13年,三峡工程从梦境变成现实。一座物质的大坝,耸成世界奇观。
站在雄伟的大坝之巅,我欣喜地发现,耳濡目染的工程背后,一串数据已烙印般刻在了我的脑子里了。
先是轮廓映象:她由拦河大坝、通航建筑物(含垂直升船机)、非溢流坝、溢流坝(过水建筑物)和电站机组厂房坝段共同组成三峡巨型水利枢纽,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高185米(海拔)。
再是参数比较:它与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的长度相近,但高度却是它的2.64倍。
若以1米见方土石铺路,三峡工程的土石方开挖量足可环绕地球2.5圈。
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为2794万方。其高峰年强度为540万方,这是什么概念呢?即平均每个月要浇45万方,1天浇1.5万方,1个台班1875方,1个小时要浇234方。
三峡电站装机26台,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1820万千瓦(不含地下电站6台420万千瓦)。这个数据为全球之冠。它是葛洲坝电站的6倍,年均发电840亿千瓦时。
三峡水库总库容为393亿立方,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汛期运用,可确保中下游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至100年一遇。
再说船闸,其闸室尺寸虽与葛洲坝一、二号船闸相同,为280×34×5米,但它的构造却是双线布置且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建设,要攻克许多天下第一难的科技难题。
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原先测算为2039亿元。,新任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乐观表态说:“不会超过1800亿元”!
三峡水库蓄水位最终将达到175米,淹没区涉及湖北和重庆市20个县市。其中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和部分受淹的工矿企业1599家。最终需移民安置的总人口将达到113万。
截止目前,三峡库区已组织动员16万农村移民外迁至广东、上海、浙江、湖南、山东等11个省市安家落户;就地后靠和境内移民,已达80多万人。
数字三峡,魅力无穷。三峡水库二期淹没线下,“高峡平湖”初现,整个库区沿江城镇,在数字的跳跃变化中涅盘!
在坝顶,体验中国气派
站在大坝之巅,凝眸层次分明的钢铁美学造型,谁都会由衷感叹设计大师和建设者的无穷智慧,感悟到三人合一形成“众”的硕大气场,真切体会众人的伟大和个人的渺小。此时时刻,我站立的高度就是大坝的高度,我就是大坝大坝就是我啊!
居高临下,俯瞰坝后长江,得胸怀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气魄,否则便会眼晕或感觉气短胸闷。因为三峡工程这一钢性的科技杰作,是以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作琴弦的交响史诗,是一部凝聚民族精神促进中国经济腾飞的大合唱!
几束或几十束柱状的“金龙”或“银龙”腾空飞翔,在大坝中心下游数十米高空形成抛物状巨形瀑布,阳光在瀑布区照耀着形成硕大的彩虹, 我为这一绝妙景观取名曰:“狂龙奔江”!
站在坝顶左顾右盼,我脑海里叠出一组画面-----
置身双线五级船闸,无论是在上游或下游漫步,不管是乘船上行或下行,“W”型双线深槽开挖后形成的113米高边坡,定使你瞠目结舌,领悟到科技的魅力,感受到什么是“艰苦卓绝”,什么叫“鬼斧神工”:状若阶梯般的硕大船闸,双线重叠连续五级,在坛子岭下凹成绝世奇观。大坝蓄水135米,船闸虽只三级运行,但“水涨船高,水落船低”的平稳无知觉的神奇状态,令游人大饱眼福且兴味盎然!
倘若你有幸步入电站厂房大厅,那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同样使你赏心悦目。左岸电站宽敞的大厅内,14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宛若兵士般以“一字长蛇阵”列队中央,仿佛在恭候着你的检阅哩。斯时,你面对着全球最大的水电站,联想着14台机组乃至26台机组产生的巨大能量,能不由衷地感到自豪么?!
好啊,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立体图形,宛若一条银色的巨龙,在千古峡江缀成世界奇景!
在坝顶 怀念梦境中人
三峡筑坝,乃百年长梦。
先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他早在其《建国方略》中梦想于三峡筑坝;尔后做梦且拟定杨子江水利开发计划的,是誉满全球美国坝工专家萨凡奇;再以后,便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他以诗人的形象思维向世人描绘出一幅梦境般的“高峡平湖”图。
为什么要在畅通无阻的万里长江上修建了葛洲坝,还要修建三峡大坝呢?
为什么要不惜花大气力不惜耗费1000亿元巨资移民100多万人,非建三峡大坝不可呢?
缘由便是治水。在中国,治水即是治国。
史料记载:自公元前913年至1949年,湖北发生大洪水633次,平均5~6年一次。其中荆江河段,从1499~1949年先后溃堤成灾186次,平均约两年半一次。19世纪中叶,竟连续发生1860和1870两次特大洪水,荆江两岸冲开了藕池口和松滋口,形成了南北分流的悲局。
1931年长江洪灾,受灾面积4.3万平方公里,淹没耕地2650万亩,受灾人口1152万人,死亡6万多人…..汉口市区水过屋顶,街面行船;荆江大堤麻布拐溃口,荆北中下区一片汪洋;
1935年长江汉水发生大洪水,荆江大堤得胜寺溃口,沙市、江陵城被水淹,荆北平原尽成泽国….这一年,湖北受灾过53县之多,受灾人口700万,死亡9万多人;
1954年长江来洪,全国动员救灾抢险,虽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但湖北仍有重灾县28个,轻灾县36个,受灾人口900万,死亡3万多人,京广铁路百日未能通车…..
在新中国发生如此惨重灾情,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是不能忍受的。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其使命就是要为人民大众谋求幸福与安宁。视察长江后,他便梦想“在长江三峡设卡子,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根除长江洪灾。
于是,黄河上游有了三门峡水利枢纽,汉水上游有了丹江口水利枢纽,长江三峡西陵峡出口有了葛洲坝水利枢纽。
葛洲坝是低坝,不具备防洪能力,但它是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可以说,没有凝聚全国水电精英的大会战,没有修建葛洲坝成功与失败的宝贵经验,便没有今天的三峡工程!
彻底根除长江水患,确保中下游工农业生产和数千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三峡工程反复争论反复论证最终立项上马的最充分缘由,也是该工程最神圣的使命。
三峡工程,百年梦圆。无论历史将会如何评判其功过是非,一座举世无双的宏大工程经过13年建设,已然耸成新中国的骄傲,耸成全球时代性的建筑标志。
在坝顶,期冀一种奖项
梦想近百年,争论五十载,三峡工程可谓命运多舛。
关于这项工程的设计方案及其试验数据汗牛充栋,关于这项工程的不同声音同样不绝于耳。可以说,三峡大坝是在反对者怀疑担忧的目光中建设起来的。
壬午年春季,著名的三峡工程反对派代表人物一一85岁高龄的李锐先生悄然来到了三峡工地,并接受了我的专访。1958年,李锐曾就三峡问题与林一山在南宁御前会议“对簿公堂”。几十年来,老先生曾先后给几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书,陈述反对三峡工程上马的意见,还专门出版了一本《论三峡工程》的书,甚至抛出了一个自认为投资省见效快的“替代方案”,籍以替代三峡、阻止三峡工程上马。
李锐44年后重游三峡,参观座谈后留下了一首期待和祝福的七言绝句:“横空出世史超前,高峡平湖现眼边;但愿无愁更无恙,巫山神女总开颜”。
除李锐外,人民政协一些爱国人士和社会名流,也对三峡工程上马持怀疑态度,但更多的则是担忧。应该说,这很正常:“任何事情,只有一种声音是非常危险的(李锐语)”。
可以说,没有以李锐为代表的三峡反对派意见,三峡工程便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150方案”开工。该方案与现在的“175方案”,无论是防洪还是发电,效益相差甚远。反过来说,如果不是80年代反对“150方案”的呼声强烈,便不会有1986~1988年长达三年的“重新论证”。412位专家对三峡工程涉及的泥沙、防洪、投资、移民、航运、机电设备等14个重大课题重新审视和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后来被直接应用于建设中的三峡,使这项民族工程少走了弯路,避免了重大失误,这难道不足三峡之幸、国家之幸?!
假如中国创立“重大决策参考意见奖”,我非常乐意第一个对向三峡工程提出过有价值建议者、尤其是持不同意见的人士申请该项奖励!
因为,从兼听则明这个角度看,从不同意见中吸取养份进而引发思考和警觉的作用看,反对者为促进三峡工程科学试验及研究的深入,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参照,着实功不可没!
诚然,三峡工程作为一项全球特大人为工程,如同其它事物一样,有利必有弊,在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生态与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甚至是无可挽回的损失:譬如库区蓄水后流速减缓,支流水质恶化;地面城镇和文物古迹尚可迁移,而尚有许多藏在地下未知的来不及抢救的地下文物,将永存水底了;水库蓄水后泥沙的变化和河床演变是未知数,实验室数据和模型演示与长江上游自然状态能否互相吻合,有待时间检验;此外,还有对水生动物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对库岸陆生植物尤其是珍稀物种的破坏如何应对,再就是水库壅水形成对古滑坡体的长年浸泡可能导致新的滑坡或崩岸以及是否会诱发局部地震等…….均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三峡大坝已然建成且已发挥巨大效益,对于这项工程的不同意见和不同声音,仍将继续,“还要争论5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语)。
三峡工程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当年参加重新论证的400多名专家不是傻子,库区人民和所有关心三峡工程的人士都不是聋子和瞎子。
就库区而言,20个受淹没影响的县市都因三峡建设的天赐良机改变了现状, 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新库区”,已显端倪。
功过三峡,当代人只可以做,没必要说。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5510d62f61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