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日之升 如鼎之镇:曾国藩事略

本文根据萧一山著《曾国藩传》(海南出版社. 1994年第1版)及曾国藩相关家书、日记等资料总结而成,期从前人修养之道有所借鉴,以资进德。

如日之升 如鼎之镇:曾国藩事略_第1张图片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

一. 出身

曾国藩生于清朝嘉庆16年10月11日(公元1811年11月26日),原名子城,字伯涵。21岁时,取“涤其旧染之污,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意思,改字涤生;28岁置身翰林后,抱有澄清天下之志,改名国藩。

他出身农民家庭,祖上五六百年都以农为业。到他父亲一辈时,才开始读书求科名。他父亲一共应试17次,到43岁补入秀才时,曾国藩已22岁。

如日之升 如鼎之镇:曾国藩事略_第2张图片

二. 求学

曾国藩的父亲虽屡考不中,但从小对他教育颇严,8岁时就叫他读五经,还常常在枕边叫醒他来背诵《诗》、《书》。在父亲的督责下,曾国潘不到两年就把五经读完了。然后开始学习八股文,以及《周礼》、《仪礼》、《史记》、《文选》等著作。

23岁那年,也就是他父亲补入秀才的第二年,曾国潘考取秀才。24岁时,考中举人。25岁时进京参加会试,没能考取,归途中借钱买了套《二十三史》带回家研读。28岁那年,借钱进京再次参加会试,考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随后以朝考一等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如日之升 如鼎之镇:曾国藩事略_第3张图片

三. 修身

曾国藩非常注重修身,讲求理学慎独功夫,通过坚持写日记对自己的言行思想进行反省,通过不断的反省来砥砺品行、增进道德。

例如,他梦到别人获利而觉羡慕,醒来后就痛加自责,认为自己太卑鄙(昨夜梦人得利,甚学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十日记);早上醒来赖床,就骂自己是禽兽(醍早沾恋,明知大恶而姑蹈之,平旦之气安在?真禽兽矣!——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写日记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三省吾身"、"进德修业"。曾国藩还制定了一个课程表,列出了自己的十二项功课,分别是:

1. 敬:整齐严肃,无事时宁静安泰,应事时专心致志,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

2. 静坐:每天静坐半个时辰,体悟天性中本真的的仁心。

3.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赖床。

4. 读书不二:一本书还没读完,不去看其它书,每天以读十页为标准。

5. 读史:每天细读十页。

6. 谨言:说话谨慎。

7. 养气:气藏丹田,心怀坦荡,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对人言说的。

8. 保身: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时刻像养病一样保养好自己的身体。

9. 日知所亡:每天写《茶余偶谈》二则。

10. 月无忘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

11. 作字:早饭后练字半个时辰。

12. 夜不出门:晚上不出去应酬玩乐。

通过践行上述十二项功课,曾国潘从德(敬 、谨言、养气)、智(读书不二、读史、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体(静坐、早起、保身、夜不出门)三方面对自己进行全面的修养锻炼,而且他也秉持恒心力行之,终成一代大家。


如日之升 如鼎之镇:曾国藩事略_第4张图片

四. 齐家

曾国藩家族人才辈出,在政界、文艺界、教育界、考古界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成就。如曾纪泽(外交家)、曾广钧(曾任广西知府、梁启超誉为诗界八贤)、曾昭抡(化学家 、中科院院士)、曾宪植(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等等。

家族人才的涌现,和曾国藩严谨治家、悉心培育“耕读孝友”的良好家风有很大关系,他所著的“家书”也成为经典,影响了无数国人。

曾国藩曾将治家之道归纳为“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简述如下:

书:读书。(1)作用:“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2)方法:“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蔬、鱼、猪:种菜、养鱼、养猪。曾国藩列出这三项,大概是因其本出身农家,希望家人能保持克勤克俭的作风。

早:早起。“起早亦养身之法,且系保家之道”。“黎明即起,醒后不粘恋”。

扫:打扫。洒扫庭院,保持环境的整洁有序。

考:祭祀。祭奠先人,慎终追远。

宝:善待亲族邻里。“人待人,无价之宝也”(星冈公)。

如日之升 如鼎之镇:曾国藩事略_第5张图片

五. 治军

曾国藩本是一介文人,却以书生领军,历经磨难而战胜声势浩大的太平军,立下赫赫武功。这既是时势造英雄使然,更是曾国藩卓越领导能力的体现。

曾国藩编练的湘军,具有六大特色:

1. 在素质上,因来源于乡间农民,具有健壮朴实的特点,未曾沾染军营浮华习气,比较容易训练。

2. 在编制上,曾国藩颁定营制,使湘军各有定制,组织有序。

3. 在训练上,曾国藩仿戚继光束伍成法,逐日操练。此外,尤重精神训练,让湘军逐渐成为有主义、有纪律的军队。

4. 在精神上,曾国藩选择营官非常慎重,培养了一批“忠义血性”的将领。他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四者似过于求备,而苟阙其一,则万不可以带勇。带勇须智深勇沉之士,文经武纬之才。”

5. 在粮饷上,曾国藩也特别顾虑周到,保障兵士的生活。

6. 在团结上,因湘军每一营兵士都具有同乡、同族等关系,所以深具齐心相顾、团结互助的精神。

如日之升 如鼎之镇:曾国藩事略_第6张图片

六. 治国

曾国藩的治国之道主要有“致贤”、“养民”和“正风气”三端。

风气要正,须先注重教育,培养人才,使之各得其用,起到领导表率作用,此即“致贤”。同时改善人民生活,使之安居乐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此即“养民”。

总之,是教养兼施,让治者与被治者都发展他们的技能,配合一致,殊途同归,然后风气可转,社会自然欣欣向荣。

此外,19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开始侵入中国,曾国藩面对国家外患,主张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以炮船的科学机械来建设新事业。他曾在安庆设军械所,试造轮船,并曾派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出国购买机器。

因此,曾国藩也是洋务运动的先驱,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如日之升 如鼎之镇:曾国藩事略_第7张图片

七. 结语

曾国藩出身普通农家,却成就立德、立功、立言之不朽事业。一方面,与他小时候家庭的教育有关,这为他奠定了学问和人格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却是他本人的努力所造就,正如梁启超在其所编辑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一书序言中所说:

“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竞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

可见,人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就看你“心”如何想,“行”如何为了。

如日之升 如鼎之镇:曾国藩事略_第8张图片

附:曾国藩相关家书日记原文

不圣则狂,不上达则下达,殆矣哉!自十月朔立志自新以来,两月余渐渐疏散,不严肃,不谨言,不改过,仍故我矣。树堂于昨初一重立功课,新换一个人,何我遂甘堕落耶?从此立课程,新换为人,毋为禽兽。

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谨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有求深意是徇人。

月无忘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日记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逸,继而浪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致诸弟书

余与沅弟论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大约有八字诀,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曰早扫考室。早者,起早也。扫者,扫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宝者,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

——咸丰十年闰二月廿九日致澄侯四弟书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功名富贵,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唯学做圣贤,全由自己做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谕纪鸿

治世之道,专以致贤养民为本。其风气之正与否,则丝毫皆推本于一己之身与心,一举一动,一语一默,人皆化之,以成风气。故为人上者,专重修养,以下之效之者速且广也。

——辛酉十一月日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日之升 如鼎之镇:曾国藩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