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生活(三十一)不作死就不会活吗?

温度.生活(三十一)不作死就不会活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我和孩子们看超级演说——《不作死就不会活》。

教室里十分安静,孩子们的脸上显得很庄重,而我的内心却无比激动。因为演说词写的真好。

刘媛媛说,她听到一个二十几岁的人说没事瞎折腾干啥,会感到可惜。一个不折腾的人,一生是可惜的,一个没有尝遍百酒的人是不会知道白清水的味道的。那种一眼就能看到死的一生是可怕的。 所以她有勇气站在了《超级演说家》的舞台。

我很羡慕并且佩服,她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特别的经历。这让我突然想起了曹文轩说过的话: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苦难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我的理解是年轻时的作,就是经历艰难的磨练,只有作过,才有应对艰难的毅力,未来才有可能走得更顺。不作就不会活,就像没有出发,就不会到达。

然而,我要反问不作死就不会活吗? 真的是这样吗?

有许多例子告诉我们真相,人生中,平平淡淡才是真。宋代有个叫无门和尚的家伙不也说了吗,“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是的,也有的人会离家,出走,然后选择远行。他们的一生都在路上,离家越来越远,却活的越来越卑微,最后连回家都成最大的奢望。前行只是梦想者纯碎的想法罢了。曹文轩说,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离家也许是出于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年轻人离家多数是因为外面那个所谓的精彩的世界吧。

杜甫算得上是一个梦想的实践家吗?一生都在为他的报国为民的理想而努力奔走。他一生颠沛,流离失所,被迫至瘴砺蜀地,吃不饱穿不暖,连最后的草堂也是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盖成的。杜甫完全可以选择一个隐蔽的地方,去过他自己的清净生活,不再理会那些朝中之事。但是他过不了内心的那个坎儿,他知道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所以哪怕是死了,也是为国事而死,足矣。杜甫真的很爱作,但是他活的不长,五十多岁就死了。

如果一个人他的一生都是在作的状态,那也许真会活的很累。

其实作就是为了不作,作就是为了未来能够很好地沉淀下来,慢慢地享受生活的静美。

人的生命状态有两种,一种是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另一种是像一棵小树,前者是爱作的一生,他们喜欢出走,体验不同生命的经历;后者是稳稳的扎根于原地,静静的成长,是不爱作的一生。这两种生命状态没有好坏之分,它们同样的高贵,同样地可爱,可敬,它们同样能够给这个世界带去一份精彩,一丝温暖,一种力量,一种静美。


(好巧,此文写于2014年9月2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温度.生活(三十一)不作死就不会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