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1张图片
目录
上一章节
推荐作品:风云际会
伦敦塔

伦敦塔是英国伦敦一座标志性的宫殿,集要塞、兵营、城堡、监狱、造币厂及保险库于一身,而且是著名的阴魂不散之地。较为有名的鬼魂有亨利八世的第二位王后安妮·博林,玛格丽特女伯爵和爱德华五世以及他的弟弟约克公爵。听说他们经常出来和游客们打招呼。为了防止意外,闺女向护城河里捐了10p,以安慰亡灵。

在一处石墙的垛口上有外文刻痕,明显是一个人随意刻上去的。大妹见此情景义愤填膺。她说这就是英文版的“某某到此一游”,为什么只说中国人乱写乱画,他们自己人怎么就不管一管?为此事我们还抨击了一下社会不良习俗。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2张图片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3张图片

伦敦塔最后一次作为监狱,是在二次大战期间,关押着曾经是希特勒的继承人鲁道夫·赫斯。此公在二次大战之前,独自架机飞越英吉利海峡,声称要代表希特勒与英国讲和。最后被当做神经病关押于此,好几百人看守着他一个人,直到二战结束。

在入口处的楼梯旁,有一个小门洞,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段悲惨的故事。1483年,爱德华四世去世。他的两个儿子——爱德华五世和他的弟弟约克公爵被送到伦敦塔等待继承王位。可最后这一对兄弟却神秘失踪,他们的舅舅查理继任英国王位。

二百年以后的1674年,在整修这个小门洞里的楼梯时,工人发现了这对难兄难弟的遗骨,他们被封在了石墙里。爱德华五世和他的弟弟约克公爵后被埋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伦敦塔内陈列着历代主人的收藏。中国人的宫殿里摆着的都是瓶子和字画,而欧洲的宫殿里都是盔甲和武器。东西方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差异由此可见。

塔内有禁止照相的标志,不过周围的人都在热情的拍照,我也就勉为其难了。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4张图片

欧洲引以为豪的重甲骑兵。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5张图片

“堂吉诃德”式标准长矛,有五米多长。铁质的矛头不为刺杀,只为把对手捅下马去。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6张图片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7张图片

欧洲原来也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居然还有带红缨的梭镖,也就是我们传统的红缨枪。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8张图片

主人的荣耀——纯金打造或镀金打造的司登冲锋枪,以及军用匕首。如果子弹也是金的,那就完美了。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9张图片

战斧(亦或是冰镐)上的机括,述说着机械文明的精细,令我想起多用途瑞士军刀。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10张图片

王子的错金铠甲,总高只有1.2米左右。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11张图片

私人订制的豪华猎枪。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12张图片

竟然有现代特种部队装备的P90冲锋枪,在《使命召唤》里见过。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13张图片

印第安酋长帽,究竟是礼物还是战利品?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14张图片

战龙于“楼”,完完全全用盔甲、长矛和火器组装起来的钢铁巨龙。

换岗

我们来到城堡外,正赶上卫兵换岗,熊皮帽、红礼服。因为伦敦塔目前仍然是皇室财产,需要礼仪卫兵站岗。而且伦敦塔里的看守至今都是皇家御用人员。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15张图片
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_第16张图片
皇家珠宝展

在伦敦的地铁站里就看到过有关皇家珠宝展的广告,此展览就在伦敦塔,而且绝不能错过。

历代英国国王加冕时,必定手持两个信物:权杖和“帝国苹果”。权杖上镶嵌当今世界最大钻石“库利南I”,水滴形,重530.2克拉,鸡蛋大小。代表教会赐予的权利。“帝国苹果”就是上有镶嵌钻石十字架的圆球,代表上帝赐予国王统治国家的世俗权力。同时手握两物即为政教合一。

当今世界第二大钻石“库利南II”,重317.4克拉,鸽子蛋大小。镶嵌于在英王室最重要的王冠“帝国王冠”上。

另有数个装饰华贵,色彩艳丽的王冠,隶属于“伊丽莎白” 、“维多利亚”、“玛丽”等女王以及“爱德华”、“查理”、“亨利”等国王。

世界著名传奇钻石“光明之山”也珍藏于此。印度教经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神一般的预言,诉说着传奇钻石的传奇经历)。”

它最初属于印度,历经蒙古人建立的莫卧尔王朝,伊朗人建立的波斯国,锡克王位的继承人,最后才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手中。拥有过它的人均惨遭厄运,非死即伤。一颗被命名为“光明”的宝石,见证的却是人类的贪婪。

泰晤士河游船

伦敦塔离码头很近,乘坐泰晤士河游船回去省时省力。我们一看时间快到了,就飞快的冲向检票口。

检票的一看吓坏了,赶紧拉上了隔离条。媳妇跑得快,伸出四根手指说:“我们只有四个人,放我们进去吧。”检票的双手合十,弯着腰在求我们,表情非常痛苦,似乎是说:“你们饶了我吧,实在坐不下了。”

媳妇不懂英语,一直在解释。他就一直在作揖恳求。直到大妹冲上去用英语询问,他才哈哈大笑起来。他原来是看到我们着急,故意在逗我们,形象太逼真了。

一样的船,一样的河,一样的军舰,方尖碑。一样的欢呼互动,一样的海鸥戏水。一样的铁桶收小费。一样的地铁站,那个黑人哥们儿还唱着与昨日一样的歌谣。

目录
下一章节
推荐作品:风云际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