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事得做才能有结果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这里我觉得所谓学其实就是行动。而我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所以陷于焦虑不能自拔。正是因为长期缺乏行动力,让我染上了“信息松鼠病”——为过冬焦虑不已,不停的搜集,存在许多地方,等到冬天到了,能不能吃完储存的东西不说,有时可能找都找不到了,就像我收藏的一篇又一篇公号文章和买回来却从未翻开过的书。

也正是因为面对太多的信息,感觉自己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反而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亦或者,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每天列任务清单,却被清单上一件又一件的事压的喘不过气,没几天就放弃了。这就是过多的信息对行动带来的抑制效果。

最近在逻辑思维里听罗胖讲到一个词“非期然后果”,字面意思就是,那些不符合期待的后果。你做了一件事,预期一个结果,但往往会出现很多预期之外的东西。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说到这里,跳出盒子想问题,其实也就是想得到期然后果以外的答案,而得到非其然后果的最佳方式就是先行动起来,你会因为行动过程中不断增多的变量去找应对方式,而这些变量是你在计划阶段无法完全预想到的。20世纪以来,抗生素,X光机,抗抑郁药等等都是在搞其他研究时的意外发现。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在当下已经是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自己闷头想,不如把产品交给亿万用户去帮你检测挑刺。最重要的也是要迈出第一步才行,最小可用品就是这小小的第一步。

从昨天开始冒泡,刚好晨读材料又都是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就当是冥冥之中的某种暗示了。其实我没什么坚持做一件事情很久的经历,最近坚持练习听力20天(每天15分钟左右),坚持做俯卧撑40天(每天100+),带来的改变已经让我有些意外了,昨天开始坚持晨读感悟,希望能将这些坚持真正变成一种习惯,不知不觉间就轻松完成了,而不是任务清单里的压力。希望能将写感悟的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或者更少,今天又花了40分钟了...就到这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更多的事得做才能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