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用性测试之后,如何撰写有意义的研究报告(译)


对从事用户体验相关行业的朋友来说,可用性测试再熟悉不过了。简单点说,就是找几个目标受众或者假象的目标受众,来当着你的“面”使用需要测试的目标产品,目标产品既可以是某个未发布的设计原型也可以是已经发布的在线产品。

而用户研究人员的职责主要可分为:设计任务、引导用户完成任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总结表述问题4个步骤。在这其中如何记录用户的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试想,如果直接参加产品开发和设计人员不清楚你所描述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直接pass掉你的问题。

因此,如何努力编写一份思路清晰,问题表述准确,以至于结果能够达到帮助产品团队,切实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的报告显得尤其重要。

主要有以下5点建议

1、具体表述问题

避免过于空泛的描述。例如,通过可用性研究得到了这样的结论:用户觉得登录界面很难用。这就属于空泛的描述,所以到底是怎样难用?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具体化,产品团队很难针对你描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那么如何问题具体化呢?比如:是搞错了既有用户登录栏和新用户登录栏吗?还是登录中所设定的问题太多?或者某个输入栏的反馈信息不够清晰明了?还是输入框所需要输入的信息,用户自身本来就没有?又或者说有什么需要输入的内容是用户不想输入的吗?再或者是按钮的识别度太低吗?

不错,这样一来比最初的结论要具体不少。但是还远远不够,你所要描述的问题必须具体到类似于解决方案的地步。例如,按钮的识别度太低?是因为尺寸太小,还是因为与背景的颜色对比度不够强烈?这样一步一步利用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尽可能地去具体描述某个问题,让产品人员能够根据你的描述来进行产品的相关改进。

2、不要把责任推脱到用户

比如测试者中,有3个人找不到任务所设定的目标信息。这种情况下,你不能把问题描述为:只有3个人不能找到目标。这样的结果会让人感觉找不到目标是那三个人的错。相应的,产品团队的其他成员就会得到就三个人找不到目标,那其他大部分人都没问题这样结论。这种情况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

所以说,必须尽可能的将所有的用户的行为转换成产品的设计缺陷。比如用户为什么找不到目标,是导航的标签命名太过于暧昧吗?还是导航的结构过于复杂?

其实在用户开始可用性测试的时候,我们就经常和用户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要测试的不是你,而是这个产品”。要谨记一切的错都不是用户的错而是产品的错。

3、不仅仅拘泥于细节

新人用研人员往往过分拘泥于细节的而忽略整体的用户为体验问题。例如,用户对选择产品到产品支付这一系列过程感到不满意。确实,每个步骤里的按钮设计和连接标签的命名可能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原因之一。但是,按钮的设计和连接标签的命名可能并不是用户不满意的主要原因,用户更多的可能是对这个支付系统的流程和整体的信息架构不满意。

但是,就实际情况来说,对于一个复杂的互联网产品来说,动不动就改个整体流程和信息架构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也是产品的研究报告里总是出现些细小的问题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就应该被忽视,这些宏观的问题可以作为长期的课题去研究、分析。

4、帮助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注意这里的需要强调的是“帮助”这两个字。在第一点里我们提到要把问题具体化。但是,对于资深的用户研究人员来说,他们在对各式各样的产品进行过测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产品经验。针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所得到的问题,他们大多数人总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改进方案。有部分人甚至拿着自己制作的全新产品原型图来代替研究报告的形式,告诉产品团队的其他成员(例如交互设计师或程序员等)应该做成什么样。当然,大多数情况,这样的结果是不会被团队其他成员所接受的。你的角色是提供建议,而不是告知他们应该做成什么样。一个合格的用户研究员所采取的正确方案是:在研究报告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你自己的意见,从而实现帮助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设计出解决方案的目的。

5、确定可用性问题的优先级

这一条想必很多朋友都清楚,就是你得到的问题有大有小,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也不可能一次性全给你改了。所以在研究报告里,要标出优先级,明确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哪些问题是不是目前非解决不可的。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就可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可用性测试之后,如何撰写有意义的研究报告(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