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按年纪整理了大唐三位诗人的生平,大抵了解下他们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的时候都在干什么。
还是非常有趣。
李白跟杜甫的人生轨迹,其实非常相似。
二十岁的李白跟二十岁的杜甫,俩人都在浪,全国各地四处游玩。
当然,也都在二十五岁左右,就写出了中小学生必背诗歌[doge]
像飞流直下三千尺,天门中断楚江开,还有树深时见鹿,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都是李白二十多岁写的。
毕竟李白是天才,大家觉得这也很正常。
但其实杜甫同样是天才,这小哥四岁看公孙大娘舞剑,竟然几十年后还能想起来写诗。
七岁就开始作诗,二十名动洛阳,二十五岁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都是年少轻狂,像所有年轻人一样,以为天下大可去得,无事不可为。
三十而立,在年少的末期,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李白还散金三十万,抛出了大手笔。
只可惜他的年少轻狂,也在长安城面前遭到迎头痛击。
遍历卿相,无人赏识(当然也有人说,其实他只见到寥寥几个大官,更多的人根本懒得理他)。
遂有行路难,遂离开长安,浪迹江湖,做将进酒等诗,在醉里作中年高歌。
直到十年之后,经历过婚姻失败,重新杀入长安的李白终于得到认可。
只可惜这种认可,他自己觉得不行。
就写写文章,朝九晚五上班,那岂是李白向往的生活?
所以他溜了。
而杜甫同样在三十而立的时候,遇见了此时从长安逃出来的李白,这是他年少轻狂的尾声,李白亲自出现,来给他画上句号。
那会儿杜甫还不知道,李白走过的道路他将重新再走一遍。
离开李白后,他也去了长安,去长安应试,奸相李林甫从中作梗,为了营造野无遗贤的盛世景象,竟让所有人都落榜了。
从此,杜甫困居长安,整整十年。
他像三十多岁的李白一样,到处找人,去投递自己的文章,但是没人理他。
临近四十岁,杜甫像四十二岁的李白一样,终于在长安得到机会,成了一个小官。
但他比李白惨,他回老家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的时候,发现小儿子已经饿死了。
这十年间,他见过朱门酒肉臭,见到路有冻死骨,见到了所有人的落魄,和其间的生与死。
十年蹉跎,让一览众山小的少年,终于成了我们印象中的老杜。
而同样蹉跎的年月,仿佛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李白低头,他还是原来的模样,偶尔消沉叹息,很快又高歌大醉。
年近五十的李太白,孤身跑去幽州,探查安禄山的动向。还挥挥洒洒写了济世之策,返回长安,要呈给玄宗。
奈何还是没人理他。
此时的长安城里,还有四十岁的杜甫,他刚刚得了小官,或许已经知道了自己小儿子的死讯。
有人说他们坐在一起,大醉了一场,更多的人说他们虽然都在长安,这次却没有相见。
他们不知道,这时的长安城里,还有一位飞鹰走犬的少年,飞扬跋扈,大字不识一个。
这个少年在玄宗旁当侍卫,风光正盛,或许还嘲笑过李白杜甫两个酸腐文人。
少年就是不到二十岁的韦应物。
我们现在回忆他们,仿佛他们都是诗人,都有许多共同的话题,但他们相遇时,只擦肩而过。
很快,天下大乱了。
少年韦应物刹那间一无所有,只剩下他的新婚妻子还不离不弃。
韦应物痛哭一场,折节读书,二十三岁,才刚刚开始读书。
认清了自己的韦应物终于发现,他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这个天下与他无关,他只想与自己的妻子度过往后的人生。
偶尔做做小官,大多数时间陪着妻子赋闲。
最终诗名扬天下,死后与妻子合葬,置身于那个混乱的时代之外。
与此同时,六十多岁的李白与五十多岁的杜甫也来到他们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们还想着为国出力,然而李白投错了人,杜甫仗义执言,被赶出了朝廷之外。
走在残破的江山上,满目生悲,杜甫作三吏三别。
走在残破的江山上,那些悲苦与辛酸李白也见到过,他甚至还想投军,去拯救这个天下。
但在他的诗文里,那个浪漫的世界永远不会被摧毁,无论是时间,还是兵祸。
他们都已故去,他们都还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