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何却被拍成了经典少儿片?

《西游记》作为我们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人人皆知。而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更是家喻户晓,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被许许多多的人公认为无法超越的经典。然而,这部据称严肃而认真、忠实于原著,并获得了一致好评、被视为无法逾越的电视剧,其所表现出来的“西游世界”是吴承恩原著小说中的所要表现出的那个“西游世界”吗?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何却被拍成了经典少儿片?_第1张图片

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小说,虽说是一部神魔小说,但它却绝不是儿童故事,它针对的群体也绝不是少年儿童。《西游记》的原著小说是一部政治讽喻小说,它是借“神魔世界”而刻画当时的社会现象,它所要表现出的是一个成年人的“西游世界”而非未成年人的“西游世界”。

周星驰版的《大话西游》虽然有很多恶搞的成分,但是它却借《西游记》之名刻画出了一个成年人的世界;而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虽然说是严肃而认真,忠实于原著,但是它表现出来的却是一个未成年人的“西游世界”,它好像是在逗小朋友玩、哄小朋友开心,所以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几乎都是在寒暑假播出,针对的群体也只能是那些少年儿童。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何却被拍成了经典少儿片?_第2张图片

《西游记》原著小说中的妖怪(包括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是面目狰狞、让人望而生畏、避之不及的形象,是要吃人的。而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唐僧三徒弟形象,看上去却都是和善可亲的,这样的形象出现在你的面前,说不定你会忍不住上前摸摸孙悟空的猴头、拉拉猪八戒的耳朵、碰碰沙僧胸前的那串佛珠,电视剧中的妖怪也好像光吓唬人而不吃人。

妖是不会觉得吃一个人跟吃一头羊有什么区别,它不会跟你“过家家”,只跟你闹着玩。套用《大话西游》中唐僧的一句话:“妖要是有了人的感情,妖就不再是妖,而是人妖了!”。所以,既然要刻画妖,就要刻画出“妖”的样子来,而不是吓唬人的道具!所以,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中刻画出的“西游世界”是要远远比六小龄童版《西游记》中所刻画出来的“西游世界”来得更真实。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何却被拍成了经典少儿片?_第3张图片

在我们的很多古典著作描绘中,甚至我们真实的历史上都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是野蛮而血腥的行为,但那些却是对当时社会景象的真实描绘与记载。像唐朝安史之乱,张巡守睢阳期间杀妾飨士卒;在唐末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虬髯客取出据称是“天下负心者”的心肝与李靖共食。这些,在今天的人看来都算是变态吃人魔了。殊不知,在当时的人看来却是一种“常态”,是一种壮举,那是对当时社会景象的一种真实描绘与记载。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何却被拍成了经典少儿片?_第4张图片

宋金之际,战乱频仍,吃人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岳飞《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只是文人的诗词歌赋、随口说说而已,它是武人的那种豪气万丈的表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说“吃人肉、喝人血”绝不仅是吓唬吓唬人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张涵予版的《水浒传》中,要安排孙二娘的“人肉包子铺”,压根从未卖过什么“人肉包子”,只是为了要吓唬吓唬人而制作出的流言。这固然是对人物作了“美化”,但是同时也对《水浒传》原著小说中所要刻画而出的“水浒世界”作了弱化。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何却被拍成了经典少儿片?_第5张图片

我们都是成年人,具备独立而成熟的思维,知道什么是野蛮?什么是文明?我们不会看到《水浒传》中孙二娘是卖“人肉包子”的,就去上街咬人。我们能够接受曾经的那种“具有野性张力”的真实,我们不需要别人把我们当成小孩子看,替我们过滤掉诸多“少儿不宜”的情节。所以,美剧《权力的游戏》能够根据虚构的历史小说,拍出有真实历史感觉的电视剧;而我们的历史类电视剧根据比较真实的历史,却拍出了话剧的感觉来。​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何却被拍成了经典少儿片?_第6张图片

只有那些在山林中呼啸,让人闻而色变的老虎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百兽之王”。而那些被关在动物园中供人欣赏的、已经被驯化了的、被去除“尖牙利爪”的老虎,充其量来说也只不过是只“大猫”而已!这就好比“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没有人能说“狗”有什么不好,但“狗”却绝不再是“狼”。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何却被拍成了经典少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