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并非我自己的想法,而是复述我的一个老师的思想。欲知详情请看罗伯特清崎的书。这套书是我的理财启蒙书。但恐怕远远是不够的。因为即便是作者,在写这本书之前也没有获得他所期望的成功。我想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什么他还没有寻找到的秘密。
但是如今市面上没有更好的理财入门书了。我想这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吧。当然他写的文章有很多和中国的现实不符,我想总会有人需要来本土化。并且我也有自己的思考。以后尽可能地更新下去。当然看书阅读固然爽,但如同第一篇文章一样,只有你知行合一才能透过文字理解这个世界。否则知识就永远只是文字,永远也不会变成力量。
上一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人的支出分类,我们知道了只有控制好你的支出,才会获得更多收入,会花钱的人能够让花出去的钱成倍的回到自己手中。会花钱才会赚钱,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而这篇文章阐述你收入的分类。看看你处于哪个象限。没有哪个象限更好,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首先,你的收入分为主动和收入两种;其次,你的收入分为来自企业和依靠个人。两种维度结合,就得到了收入的四象限法则。四个象限是四种不同的人生。
这一次讲解雇员。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告诫你“好好读书,然后找一份好工作”这样的话吗?他们是为了让你成为雇员。搞清楚一点,你为什么去上学?是为了成为雇员。即使你最终攻读了MBA学位,或是学习了会计知识,在学校里你也会最终被训练成为一个好雇员。我认识的注册会计师们大都不会给自己理财,他们也只是领一份工资,如此便心满意足。如果你攻读了MBA学位,可能你比较好的出路就是职业经理人。
但这条路的优势并不在于收入高,而在于稳定。为了稳定人们宁愿抛弃其他一切,为什么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书,去当兵、去考取公务员或是进入国家的研究所?恐怕多数不是为国效力吧,而是为了稳定。但你让我说成为雇员的好话,那是不可能的。不然我也不会在这里写这么一篇文章了。如果我说雇员好,那是虚伪。想听与之有关的好话就请继续听父母和老师的话,然后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找我是找错人了,另请高明吧。
雇员的收入来自与企业,反正不是你自己的企业。如果有员工期权大赚一笔算是很不错了。我也没有说雇员不好,这四个象限任何象限都可以达到很高的成就。比如你可以成为打工皇帝或是技术专家,年薪也有几百万。或是当教授,如果拿到诺贝尔奖也会全球知名。
但主动收入高会使你陷入高额赋税中去,此外风险也很大,比如一旦停止工作,你就会丧失收入来源,看起来的稳定却充满风险。如果你不能为自己提前准备好退休时的活法,夜夜笙歌,我行我素,过着月光族的生活。那么退休以后靠养老金度日,这种生活可想而知。尤其老年你体质很差,时常生病,以房养老这种政策就是为你而准备的。看起来的稳定其实是最危险的,没有风险其实才是最大的风险。选择成为雇员你的道路会越来越难走。
人嘛,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经历一些困难,趁你还能承担风险。我想不通一个年轻人为什么会担惊受怕,害怕风险,缺乏勇气应对挑战。现在竞争如此激烈,即使你只是想成为一个雇员也需要二十年的艰苦学习。以学习计算机为例,如果想毕业就去做数据工程师,那么研究生学位是必须的。需要这一职位的企业只有少数,并且门槛比较高。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你能拥有一个铁饭碗。
首先,目前竞争是全球化的,你需要面临美国以及印度的工程师的竞争。这和制造业很像,中国已经不是人力成本最低的国家了,面临东南亚小国的竞争。其次,竞争是多元化的,现在一直在酝酿工业4.0概念,以后机器可能会逐渐替代人类。面对这些竞争,我们不得不学习更多只有人类才懂的技能。再次,商业社会是变幻莫测的,没有人敢说10年后的市场是什么样的。即使是诺基亚也轻易地倒下了。像苹果看似如日中天,但太过于依赖产品本身的公司,一旦产品不行,倒下可能是分分钟的事。说不定苹果比微软还脆弱。很多所谓的“铁饭碗”可能只是因为市场上只有这个企业需要这个职位,一旦它的壁垒破碎,不再需要这个职位,你不但会失业,而且很可能很难转型。年轻时还好,中年以后呢,失业是很痛苦的。很多中年人感叹不如职场新人有干劲了,这不是偶然。
所以雇员很喜欢精打细算,他们喜欢组建工会以保障自己的权利,他们喜欢依靠政府而不是靠自己。他们很了解各种法定节假日,很精通怎么请年假才能休息更多。他们的梦想更多是什么时候再去读个学位,然后找一份钱更多并且更轻松的工作。这样就舒心一点了,然后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休闲娱乐中。我不认为把知识用在这里能产生什么力量。
现在回过头来思考,仔细想想雇员真的是你的想成为的人吗?所以很多人在朋友圈里感叹,自己成为了自己所讨厌的人,然后继续维持现状,不做出任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