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网易公开课中斯坦福大学创业课程中推荐,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所著。这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剖析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的兴衰更替。一个大企业衰落,我们往往把原因归根于,官僚主义横行、傲慢自大、管理队伍老化、规划不当等等,但是这本书引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因为有的企业管理者兢兢业业,认真听取客户意见,积极研发新技术,可是还是失败了,比如诺基亚,比如IBM。

这本书抛出了两个主要概念,延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以硬盘为例子,8英寸的硬盘,将50M的容量提升至60M,就属于延续性创新,属于功能层级的提升,而后来出现的5.25英寸的硬盘出现,就属于破坏性创新,完全颠覆了原来产品的理念。破坏性技术的产品往往性能一般,比如5.25英尺的硬盘可能只有10M的容量,但是价格低廉、小巧灵活,它可能暂时无法满足主流市场需求,但是可以开辟新的市场,先占有小市场或者低端市场。举个简单例子,8英寸的硬盘可能适用于大型计算机,因为对容量要求较高,但是随着台式机或者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可能开发商更青睐于更小体积的硬盘,除了体积,也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

延续性技术创新遇到破坏性创新,往往会遭遇失败。破坏性创新先争取小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之后,随着产品的不断优化,总有一日会满足主流市场的需求,然后与延续性技术产品竞争高端市场,而破坏性技术产品于延续性技术相比,天生带有便捷性灵活性的特点,或者价格更低的优势,完完全全地将延续性技术产品打败。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情况,可能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破坏性技术创新的威力,却还是无法把握住破坏性技术,继续发展延续性技术,直至败北。为什么会遇到如此的窘境呢?一个市值40亿美元的企业需要保持一年百分之二十的收益才能养活自己,而一个市值4000万美元的企业同样需要百分之二十来养活自己,但是数目却相差甚远。一项破坏性技术创新能够赢得小市场,而小市场的收益是无法养活一个市值40亿美元的大企业的,而对于一个小企业而言却绰绰有余。在这种经济的压力下,大型企业基于原有的价值网络,很难为破坏性创新技术分配资源。

一项破坏性创新的出现,我们甚至都无法知晓其市场到底在哪,而主流市场客户甚至也不需要这种产品,只能在市场中小规模投放,不断探索,不断失败,不断学习。

那是不是说,大型企业就注定要被破坏性技术的小企业打败呢?还是有解决方案。一,独立小分支机构来发展破坏性技术,可以以子公司的形式或者收购小企业,为了避免受母公司的影响,分支机构离其越远越好,它可以独立经营,靠小市场养活自己。二,等破坏性技术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后在进入。因为大企业有足够的资源来研究破坏性技术,可以后来居上。但是与第一种方案相比,成功几率大大下降,因为别的企业已经有先发优势。当然可以先研究出破坏性技术,等市场成熟后再投产。

书中内容很多,这只是一小部分,在此就不再一一复述。反而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一些联想,当然不一样正确,个人想法。

回到我们身边,以微信朋友圈与QQ空间两款产品为例,我们可以说,腾讯想与其等别人打败自己,还不如自己打败自己,然后再次获得成功。朋友圈对于空间而言属于破坏性创新,两者都有分享的功能,但是有时候我们不想陌生人或者点头之交的人看到动态底下所有人的评论,也就是权限的问题,而空间没有该功能。当管理者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是如何考虑呢,如果别人率先推出了这款产品,那他可能就面临着退局的结果。但是,他不能直接把空间直接改成微信的模式,因为权限问题可能还不是主流市场的需求,这样做会流失大部分用户。因此他开发出了微信,我们留意到这里一个关键性问题,腾讯的总部是在深圳,而微信开发团队是在广州,它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就是尽可能地远离母公司的影响,躲开原有价值网络的影响,不至于把微信朋友圈做成另外一个空间,避免以延续性技术的方式来发展破坏性技术。

那么什么时候可能会出现破坏性产品呢?一个产品有不同的属性,比如功能性、便捷性、简单性,当产生性能过度供给时,破坏性技术的机遇也呼之欲出。我们可以放到当下的手机市场来分析,现在手机的性能越来越好,骁龙芯片已经升到821了,手机摄像头像素普遍都去到1500万以上了,我依稀记得我高中的手机,后置摄像头只有300万。所以如今手机厂商已经不讨论跑分了,为什么?已经产生了性能过剩的局面。当性能不是关注重点时,已经给破坏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机遇。破坏性产品可能性能不能完全不足市场需求,但是其便捷性简单性等已经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仅仅是好看。因此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手机破坏性技术将出现,当然可能不是下一代的锤子。可能,三星的曲面屏算是其中一种破坏性技术,由于技术还未成熟,它现在有很多缺点,比如易碎、易误触、良品率低,但是由于外形美观,为它赢得了一部分市场。

在哺育破坏性技术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延续性技术创新的思维来发展破坏性技术创新。比如为什么我们不看好乐视的电动汽车?不是说电瓶技术不能突破,然后电动汽车根本无法发展起来,而是乐视的思维模式错误了。一开始,他就试图用破坏性创新(电动汽车)来满足主流市场,来与燃油汽车竞争。在电瓶技术无法取到重大突破的前提下,乐视汽车的续航能力不可能与燃油汽车竞争。比如,他的正确思路应该是寻找对续航能力要求不高但是注重便捷性的用户群体,先打开局面,然后研究电瓶技术,满足了续航要求之后,再与主流市场的燃油汽车竞争。

总而言之,推荐这本书,读完之后,相信你也有属于自己的感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