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伊斯坦布尔的最后列车》,当我捧着外研社新出版的土耳其作家艾雪•库林的这本畅销书时,心里既期待又略显沉重,因为这本书中有反应二战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残忍迫害。不过编者用了红色的印花封面,搭配那辆扑面而来的蒸汽火车头,又让我充满着期待,这是一趟奔向自由和希望的列车,一趟载着一段历史、一个民族、,反应家庭亲情和二战的温情列车。
细细看完之后,被书中的人物深深吸引,被作者的高超写法所折服,被大战中土耳其政府和外交官营救国家侨民的不屈不挠、不卑不亢所敬重,正是他们,让这趟列车登上了历史的未来。
今天,我摘取书中的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这是让我最敬重的一对兄弟亲情的故事,作者在书中的着墨并不多,但这对兄弟的故事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01 你就是你弟弟的父亲
哥哥莱赫出生在波兰,但他在十二岁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祖国。父亲在他十岁那年就去世了,两年后,母亲改嫁给一个德国工程师,莱赫就随之到了德国。
幸运的是,继父对他特别好,不仅发现了他的音乐天分,还把他送到专门的音乐学院学习。哥哥莱赫为了不辜负继父的期望,学习非常刻苦,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
十五岁的时候,莱赫有了弟弟,同母异父的弟弟上学后,家人发现弟弟是一个天才。而在此时,继父却因心脏病发作非常突然地去世了。葬礼之后,母亲用双手捧着哥哥的头说:“莱赫,从今以后,你就是你弟弟的父亲。我把他托付给你,希望你好好保护他,就像你的继父保护你那样。”
从这一天开始,这位叫莱赫的哥哥就放弃了成为著名小提琴家的梦想,拼命挣钱供养弟弟上学,靠着小提琴卖艺挣来的钱,他把弟弟送进了最好的中学,供养弟弟大学毕业。他一刻不停的拉琴,没有结婚,没有子女,但是他从不后悔。因为他从二十岁开始,就觉得弟弟是自己的儿子,弟弟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弟弟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
02 纳粹摧毁了弟弟的幸福
天才弟弟也没有辜负哥哥的供养,大学毕业后,靠着奖学金在美国获得了硕士学位。当时,所有人都希望弟弟留在美国,在美国定居,然而弟弟却坚持回到了德国,弟弟想要报效他的祖国。后来,弟弟顺利结婚生子,生活幸福;事业成功,声名显赫,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科学家,是医学界的重要人物;而且学医的天才弟弟已经非常富有。
从此,哥哥和弟弟一家人在德国幸福安逸地生活。然而,可怕的希特勒上台,一切顿时天昏地暗,作为犹太人的哥哥和弟弟一家无法在德国生存,他们不得不开始了无休无止地逃亡,弟弟更是成为纳粹搜捕的重要对象。
一家人先是逃到比利时,弟弟的一个儿子在一次街头搜捕中被抓走了,从此音讯全无。接着他们又逃到了法国,弟弟好不容易在巴黎的一所大学谋得一个重要教职,生活在此渐渐安顿下来。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希特勒入侵法国,他们只好再次逃到南部,越逃越不知道该逃到哪儿。弟媳自从失去儿子后就一病不起,在流亡途中凄惨离世。
03 搭上最后这趟列车
不停的逃亡,莱赫身心俱疲,当他以年迈之躯得以坐上这节土耳其政府派来拯救侨民的火车车厢时,因为不断接受德国士兵的沿路盘查,他悲观地想,到处都是纳粹的入侵之地,逃无可逃,他只想在泉下觅得一份安宁。只是希望可以长眠于应许之地,远离德国士兵,远离纳粹,远离盖世太保!所以,他准备坐这趟车通过伊斯坦布尔到巴勒斯坦,那是他认可的泉下应许之地。他不要死在任何纳粹的入侵之地。
但是通过在车厢里和希娃接触后,莱赫有了不同的愿望,他希望火车能够无休无止地开下去,而他就好像蜷缩在一个长长的黑色摇篮里.......
面对每一次的等待、逃亡,藏匿,然后继续等待另一次起程,另一次逃亡。这就是他们四散天涯的逃亡生活,犹太人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寻找栖身之所,痛苦地挣扎求生。有时,莱赫会问自己:“这就是一个没有祖国的民族所要付出的代价吗?”尽管如此,他们就像种子,从没有轻易的放弃过自己,只要哪儿有一丝丝阳光,他们又能充满希望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年迈的莱赫坐在沉闷的车箱里久久地思索,回顾着自己的这一路逃亡,他想的很累。
04 用生命演奏的协奏曲
而和他同坐在车厢里的弟弟西格弗里德(化名科恩),并不能公开和他相认,为确保安全,他们还得一路装作不认识。因为弟弟在医学上的重大发现,让他成为了德国纳粹的重点搜捕对象,一旦被纳粹发现,他们会利用他的医学天才,帮助他们实施种族灭绝计划,而纳粹要灭绝的正是莱赫和弟弟自己的族人。这是弟弟一万个不答应的事!弟弟和成千上万的其他犹太人一样,被迫放弃稳定有着大好前途的工作,被迫放弃已经获得的财富、家庭乃至姓名。
火车咣当咣当,摇摇晃晃地走走停停,车上的乘客们就好像在玩“瞎子摸人”,总是“戴上眼罩跑一会儿,摘下眼罩吓一跳”。
当又一个夜晚来临时,莱赫突然啊的一声,用手紧紧抓住左胸口,另一边的弟弟从座位上一跃而起,从行李架的背包里拿出一些药物,在希娃的帮助下,莱赫枕着弟弟的腿躺在座椅上,弟弟说:“什么也不用担心,尽量睡一觉,我口袋里有药,你要是再疼就告诉我。”
火车在黑暗中穿行,别人并不知道车厢的这两位老人是兄弟。当有一天,乘客们终于被领队告知,火车可以不用再接受盘查,将直接开到土耳其边境时,车厢里的人开始满怀喜悦。希娃为了活跃车厢里沉闷的气氛,邀请莱赫为大家演奏一曲。
火车再次开动了,向着自由、和平和新生咣当咣当缓慢前行,莱赫站在包厢中央,将小提琴夹在下巴下,开始演奏“贝多芬D大调协奏曲”。
琴声富有某种魔力,刚一响起就俘获了所有听众的心。莱赫演奏时包含激情与热爱,就像他之前的每次演奏一样,用生命和激情带给观众喜悦和希望,只要一个音符,就足以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力量。当包厢的人们还沉浸在小提琴美妙的乐曲声中时,弟弟却从座位上一跃而起,“天哪!天哪!”
莱赫的头越垂越低,越垂越低,最后轰然倒在地下。懂医的弟弟看着希娃大声叫着哥哥的名字,坐在地上摇了摇头,泪流满面。
弟弟小心翼翼的抬起莱赫的上半身,让他半秃的头靠在自己胸前,然后用双臂揽住他的身体,像安抚摇篮中的婴儿一样一样轻轻摇动他。
05 生命的列车永不停息
领队按规定想通报莱赫死亡的消息,弟弟知道后百般请求,恳请不让火车停下,恳请不让法西斯碰弟弟的遗体。领队在众人支持的目光下答应了弟弟的请求,冒着犯罪的风险没去通报。
但当快到保加利亚边境时,他们却再次遇到了保加利亚边境检查员的盘查,要求所有人都要下车排队接受检查,被扶在座位上伪装成睡觉的莱赫再次遇到了被丢下车放在法西斯地盘的危险。危机时刻,包厢里的人们齐心协力,用集体的智慧保住了莱赫不被请下车,保住了火车顺利通过保加利亚边境,不久即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自由之地,土耳其边境。
领队走到车厢过道上,用他最大的音量高喊:“欢迎来到土耳其!”每一个人都热烈鼓掌,互相拥抱和亲吻,热泪盈眶。唯有希娃包厢的人们无法狂喜起来。弟弟仔细监督着边境警察用担架抬走莱赫的遗体,然后取下自己的东西和莱赫那把珍贵的小提琴,送给冒着生命危险机智应对边境盘查的玛戈,当玛戈拒绝时,弟弟说:“没错,他还有一个弟弟,那就是我。”直到此时,人们才知道莱赫用一生去保护的弟弟也在这趟车上,一直就在他身边。
莱赫履行了对母亲的承诺,毕其一生照顾着自己的弟弟;而弟弟也没有辜负哥哥莱赫的期望,在医学领域成绩卓著。在面对法西斯的迫害,家破人亡,被迫多年逃亡时,莱赫和弟弟始终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哪怕在最后这趟生死未仆的列车上,莱赫仍然不顾年迈,严重的心脏病等危险,用美妙的琴声陪伴大家,带给绝望中的同胞以生的希望!用自己最后的琴声告诉大家:绝不向法西斯低头!就算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应许之地!
莱赫和弟弟的故事只是万千犹太人中的一个,也是艾雪•库林在这本书中描写的真实故事之一。就是这对同母异父的兄弟亲情,让我看的泪流满面。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亲情更让我们珍惜,无论做什么,生命都要继续,前行的生命会永不停止!战乱可怕,法西斯恐怖,但在温暖的友情和亲情面前,生命的列车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