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只有更换操作系统才能诛杀习惯催生的惰性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只有更换操作系统才能诛杀习惯催生的惰性_第1张图片

新旧交替,新的小目标已经树立,去年的小目标是什么可能已经模糊得没了印记。

那是因为在人生成长过程中,伴随着一个又一个起伏,我们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惯性,一旦一波起伏结束,以此就能生活得很舒服,有了惯性加持,很难再有能力从这个温柔乡走出。

对于被惯性奴役的人,惯性之强大就像基因,无法改变;对于勇于改变的人,惯性的命运就是被打破,成为不断前行路上的大脚印。

1

不管是电脑的WINDOW系统,还是手机的安卓系统,基本上都有“用久必宕”的毛病。

当很多软件做得越来越大,占用系统内存越来越多,缓存空间和硬盘的空间越来越少时,原先的操作系统和硬件系统已经无法应付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最终就会宕机。

每个人都是一部操作系统,硬件是骨骼、血肉和经络,软件就是我们一生所学,把自己由一张白纸,塑造成一个拥有思想、智慧、胆识、修为的现代文明人,而这也是一个动态、不停地升级操作系统的过程。

试想,青壮年时期,各种生理指标发育成熟,也修到了求生的本领,就像一部装好软硬件的计算机,开始走进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作用。

当一件事儿干了5年,早已对身边的一切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你可能就已经被钳制在这种惯性里,对外界的变化,身体机能的衰退、已有知识的迭代,浑然不理。

下一个5年,如果依旧不升级或者更换操作系统,对原有知识结构重新分区,原有让你活在舒服区的惯性,就已经成了懒惰和退步的助推剂。

更换操作系统是一件痛苦的事儿,意味着从新开始,意味着弑敌之前首先血洗自己,走出现有的温柔乡和舒服区。

当然,如果你觉察得早,目标清晰,意志坚定,这也可能会是一个通过慢慢打补丁、平缓升级的过程,只是首先你得预判那个推着你走的惯性的漏洞可能会出现在哪里。

2

对于一个组织也一样,没有谁会够脱离时代背景,自始至终都能一统天下。

N年以前,我第一次看完《基业长青》时,我就开始对IBM充满敬意。因为他总能跟准时代的节拍,又能及时升级或更换原有的操作系统,步步向前。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小沃森赌徒似的押宝在大型计算机之后,IBM迎来的是爆发式的增长,因为他在市场上就是唯一,没有同类能像这个蓝色巨人一样通吃软硬家和服务,以至于他们的销售人员都是专业的工程师出身,因为一本的销售员根本无法向客户解释清楚,他们兜售的到底是怎样一种产品,能为用户带来哪些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一切正是源于小沃森敢于革新现有的操作管理系统,才会摸索出新的商业模式和超越时代的产品,也让IBM在走上了时代巅峰,开始享受上次变革带来的红利。

这时系统惯性也开始发挥作用,人人都不再思考如何让系统变得更完善,而是开始寻找能轻松应付现有系统的捷径。

所有员工不再提出有争议性的建议,而是在现有系统的惯性里,一切工作为达成共识、能在现有系统里成功运行为准。

那么他们每天加班加点很辛苦,但只要为了应付现有系统而进行的努力,都是无用功,都是一种由惯性催生的思想懒惰。

正是IBM有了“计算机是企业用户专属”这种系统惯性的横行,微软、因特尔和苹果等才找到了个人用户这个超车途径。

今日阅读书目《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只有更换操作系统才能诛杀习惯催生的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