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光在前面

《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这是一个看书名就让我产生强烈共鸣的书,它的推荐辞很对我的胃口:“我”25岁,是个研究生,每天都在思考时间宇宙和意义,这些令我烦恼。

说的太好了,这些也令我烦恼。

结果看了看才知道这本书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因为看了以后我这个年轻人果然心情很不好。

这书主要讲了一个读研的挪威小伙儿假期长长哒,于是在哥哥的别墅里想着“买什么样的沃尔沃才好呢”这种问题,并且每天无所事事玩儿打地鼠游戏,后来他哥哥干脆把他请到美国玩儿一圈,然后小伙儿一下就好了。果然旅游是个散心好方法。

这书其实是以那些无聊的日常来展现主人公内心的烦躁,没错,当你无法停止思考意义这个重要命题的时候,整个人都是烦躁的,坐立不安。因为自我太渺小,而在茫茫宇宙中的小我的意义何在呢?想去吧,脑仁儿疼。

有一种说法,我觉得很适合我,叫“生存余力”,它关乎生活的舒适程度,而生存余力的计算方法是生存负载比生存力量,想要的越多,生存负载就越大,而自己的能力或背景是生存力量;也就是当自己想达到很牛的状态而能力却总是赶不上的时候,这个生存余力就小的可怜了,生活就总是在一种慌张中进行。

时间看起来总是不够用,毕业找工作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这些三十而立的设计实在是赶得人喘不上气。

昨晚溜达到体育馆后面,一对退休年纪的夫妻吸引了我的注意,俩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我停下来看看,几个女学生在一旁学习。男士教授女孩子基本步的时候,夫人就在一旁等候,丝毫没有不耐烦,她一只手扶着栏杆,静静地望着远方,我想要是能这么优雅从容地老去,真是一件幸事。可惜年轻人中很少有这样的耐性来跳跳舞散散步,好像生活是一条高速跑步机,你不气喘吁吁就得跌倒在地。

一说到未来就忧心忡忡,可能是每个年轻人的状态。几个认识的小伙伴儿在想着考研充电重新进行职业规划;几个读研的同学考虑赶紧考证以便找到好工作,更有甚者想着直接读博一步到位把学位都拿全;极少见面的朋友一见面很容易聊到对前途的担忧,果不其然不久就另谋高就。

也许这就是这个年纪的常态,不能说不踏实,但确实不稳定,不是不求稳定,而是没法稳定。

已经工作十多年的奋斗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常说刚工作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老大不小了,三十岁之前是最好的年纪,得抓紧时间找对象,找好工作,做这做那,成天都很紧张,仿佛三十岁没把自己打理成人生赢家就得面临下坡的后半生了。而现在早过了三十却反而从容了,反而觉得没那么赶时间了,还有很多事儿没做但是依然可以做,因为最好的时光还在前面。

我想,年轻人多是在拼命寻找一种认可,因为在初涉职场的时候,能证明自己的东西太少,一面要多学习,一面还要多展现,所以有些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每天都像阴云密布,烦忧着这个选择对不对,那个举动好不好,觉得一失足容易万劫不复。然而过来人告诉我们,总有一天,阴云会散开,你会看到阳光,你会觉得自己也很好很好,而且可以更好,用流行语说就是“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到时候,我们追求的就不是别人对自己的认同,而是更在意自我认同,所以可以放下拼命充电的大脑,关心粮食和蔬菜,开始活得从容,活得自信而优雅。并且知道,前路漫漫,最好的时光还在前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好的时光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