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一样的“仁”

      2016年6月7日,一直践行广西南宁市五一路学校“十字德文化”的我,有幸外派到泰国龙仔厝三才公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援教任务,在援教任务期间,我一边教泰国学生学习中文,一边宣传南宁市五一路学校“十字德文化”,将中国最优秀的文化火种种植在泰国孩子们的心中。

    南宁市五一路学校学校,雷功一校长提出以“德”为主题的校园核心文化建设,将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忠、孝、笃、悌、恕”道德文化与时代发展进步相结合,精心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十字德文化”。从此,校园里刮起了德文化之风,学校分年级分班级开展“仁、义、礼、智、信、忠、孝、笃、悌、恕”的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我和我的学生们也一起大手拉小手,用自己的行为和方式诠释“十字德文化”的内涵。

       三才公学是泰国西部华文民校联谊会下的一所半公半私的学校,也是一所泰国华裔捐资办学的公益学校,它集幼儿园到高中一体化的三语教学模式。校训是学识好,有道义,将语文传播世界;学风是为了学生进一步发展而学习中文;校风是为学生创造优越的三语学习氛围。

    在三才公学,你可以看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盛开着“仁爱”之花,和国内我的南宁市五一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十字德文化”新校园建设理念有相同之处。在中文部全体中文老师的第一次座谈会上,校董会主席黄迨光博士说:“作为华裔第三代,我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我不能割断民族文化的根。三才公学就像一个大家庭,对于大家庭,就要有大爱之心。”他的这种大爱之心,正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从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无不渗透着黄迨光主席的中国文化寻根情结——“仁爱”教育理念。

     你看,校园里,坐落着一个古色古香的孔子亭,在万绿丛中,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金光。孔子亭是为纪念古圣先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建设仁德爱人、和谐向上的校风,弘扬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师风,形成学而不厌、见贤思齐的学风,营造健康向上、修德敬业、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而建的。远远望去,在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檐上雕着各种各样精美花纹的相互映衬下,整个亭子给人一种庄严而又典雅的感觉。亭子的顶部横梁上端坐着一朵硕大的雕刻莲花,亭子的正门的上方镌刻有三个苍劲有力的黄漆大字:“孔子亭”。走进孔子亭,圣人孔子手持卷书的巨大白色雕像伫立在亭子的中央,而亭子里面的墙上画着浓厚的各式各样的中国风的画,整个孔子亭都呈现出一派万丈光芒的孔子智慧,它日夜拂照和守护着三才公学的师生们。

     你看,学校的每一条走廊、每一个角落都有孔子言行的三语语录和“仁”文化名言故事,学校希望学生时刻都能以孔子的言行来要求自己,效仿品德高尚,情操出众的人,通过这样的熏陶让学生传承中华文化,传递仁爱的精神。网络时代正扑面而来,泰国的孩子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对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渴望。学校将孔子的“仁爱”与节日、纪念日相结合,开展有特色有成效的仁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仁爱”思想和“仁爱”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校逐渐形成了具有泰国特色仁爱的教育新理念。而这些仁爱之花,正是五一路学校十字德文化之仁文化和泰国学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

      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我们只需敞开心胸,仁爱无处不在。作为中国外派的一名中文教师,作为广西南宁市五一路学校的教师,我要把我深知肩上的责任,我们不但要搞好汉语教学工作,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向泰国学生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还将南宁市五一路学校的十字德文化通过每一节课,每一个交流的机会,渗透给泰国的学生,通过开展“仁”的各种教学方式让他们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我国内的这个德满校园的学校。

      在平时教学中,我注意既教书又育人,对待学生满腔热情、亲切和蔼、与生为友;课堂活动重视与学生情感交流,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爱,在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的母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仁”文化的魅力,我还在初三年级和二年级举行关于“仁”的作品纸设计比赛、“仁”的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比赛。同时,我还给他们讲解中国关于“仁”的历史典故和2013年“医者仁心”胡佩兰、“师者仁心”莫振高如何践行一个大写“仁”的故事。由于语言交流不顺畅,但泰国的学生大体还是能明白了这些中国人,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中,不计报酬,默默奉献,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着别人。

       几个月以来,我始终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去教授这些泰国的孩子,每周五我负责教四个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乐器——古筝,让孩子们感受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高雅魅力;有时候还带领一群孩子一起学习中华美食兴趣课的操练课,在学习做中国美食过程中与学生一起交流学习中文,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在才艺课上,我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泰国学生进行教授,在中国茶艺、古筝、中国古典诗词朗诵、古诗词唱诵、中文演讲等课程中不忘进行十字德文化的熏陶,另外,我在与学生一起欣赏学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南宁市江南平话、马山扁担舞、马山会鼓、马山三声部等时,由于语言的障碍,学生有时不配合,我也从各个德文化中进行劝说和教育,学生最后都或多或少地感受了中国的各种文化。

      在教授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中泰文化的巨大差异:比如中国茶文化讲究礼仪感,仪式感,讲究禅意,禅境,讲究“品”,品茶、品味、品人生;可是泰国孩子泡茶喝茶时都很随性,喜欢盘脚盘腿到凳子上,他们不喜热茶,喜冰饮,喜甜奶茶,对于中国茶他们觉得很苦,喝茶时都是捏着鼻子把茶一口就倒进嘴巴里,更有甚者还把茶点饼干之类的放在茶汤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的互相学习,我们求同存异,努力创新,终于找到了一种具有中泰茶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水果茉莉花茶。这也正符合了孔子思想中“兼爱、非攻”的理念,这种“仁爱”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充满了包容,文化之间相互包容,同学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忙。

      南宁市五一路学校校长雷功一在评价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时说:““德”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们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更学会做人道理;孩子们毕业离校之时,一个大大的“德”字镌刻在他们的心头并永远伴随他们。”

      文化无国界,“仁爱”共践行。仁爱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感情,更是一种身体力行,点点滴滴的行为。正如“仁者,爱人也”是儒家思想最根本的内涵,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是南宁市五一路学校的“以德立校,立德树人,据德而;行立德善行,明德笃行,厚德远行”,也不论是三才公学的“以仁立校,立仁树人,据仁而行,仁满校园”,“十字德文化”和“仁爱”教育都是让孩子们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要学会书写“仁”生,更要学会做一个好“仁”。

        “泰”一样的“仁”,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贯于古今人物,植于中外校园,行于每一个中国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泰”一样的“仁”)